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4/20 18:59:47瀏覽833|回應0|推薦33 | |
﹝東京‧品川驛﹞ 春暖花開,至東瀛一遊,對日本「美學即生活」的體認十分深刻。 東京都人口超過一千萬,乃世界知名的國際城市,照理說,應該是十分擁擠的地方,奇怪的是,行走其間,完全沒有上述的感覺。仔細觀察,原來市區無所謂的路邊停車,建築物也沒有騎樓,看板招牌則統一規劃,頗為整齊美觀,更重要的是,人民守法習慣佳,根本看不到違章建築,馬路上絕無狗屎之類令人掃興的地雷,於是空間變得寬敞了、視覺變得美觀了,這正是「美學即生活」的體現。 此外,日本建築物外觀配色調和,因為是中間色,不會給人突兀之感,而且貼磁磚的牆壁、方柱或階梯,凡是九十度彎角的地方一律使用「角磚」,既安全又漂亮,此在臺灣則十分罕見;據了解,係因「角磚」製造成本較一般磁磚要貴上數倍之故。 再以「淺草」附近觀光船路線的隅田川為例,由「淺草」經「濱離宮」、「日の出棧橋」到「台場海濱公園」,其間從第一道「吾妻橋」至最後一道的「彩虹大橋」,遊船共經過了十四座橋樑,每座橋樑造型皆各具特色,顏色也都不同,確是美不勝收,讓人賞心悅目,這又是「美學即生活」的鮮明例子。 週四下午二時許,車子行經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館內正舉行印象派繪畫大展,雖非假日,但館外大排長龍,眾多市民安靜有序地等著進館欣賞這美之饗宴,此一景象對來自臺北的我們來說,實在不可思議。先前也曾到上野公園內東京國立博物館之平成館,觀賞「弘法大師空海和尚入唐一二○○年紀念特展」,當天為星期日,觀眾之多,教人嘆為觀止,以「摩肩擦踵」形容之,毫不為過,日本人之喜愛歷史文物與美術,由此可見一斑。心想,位於中山北路旁的臺北市立美術館,可能像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一樣,出現民眾成群結隊等著進場參觀的盛況嗎? 可喜的是,二○○八年夏,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驚豔米勒畫展」,由於機會難得,不僅成為社會熱門話題,也帶動參觀熱潮,雖然門票所費不貲,等候入場的民眾依然頭頂豔陽,汗流浹背地排隊,從展覽廳門口一直延伸到南海路上,可謂盛況空前。只是畫展現場人滿為患,尤其〈拾穗〉和〈晚禱〉畫作之前,總是圍滿好奇的觀眾,不斷地指指點點,實在很難讓人靜心下來,細細欣賞米勒畫作之美。相信有不少觀眾既未事先做功課,了解米勒生平、畫風及時代背景,又未租用語音導覽從旁協助,貿貿然進入展覽會場,像趕集或逛大觀園一般,湊湊熱鬧,走馬看花,再購買些表示「到此一遊」的周邊商品,並未真正進入米勒的心靈世界以及了解畫作背後的文化內涵,怎不可惜! 無論如何,時代在進步,臺灣也在進步,「美學即生活」乃社會文明進步之表徵。看看他人,想想自己,日本的「美學生活化」,確有可供借鑑之處。※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