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旅行與文學的交融
2012/03/21 07:25:11瀏覽1831|回應1|推薦32

﹝居庸關﹞

旅行文學由來已久,其內容不外乎地理節候、歷史文化、風土人情,以及文人的抒情、感懷與議論,精采的遊記除了描寫山水人文風景、所見所聞,作者豐贍的情思或獨到的見解,更寓於深刻的描寫之中,值得細細品味。 

寫景之美,是遊記最常見的內容,如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形容鄱陽湖之「石鐘山」:「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明代「徐霞客」徐弘祖〈遊黃山日記〉描寫黃山之險峻:「仰見群峰盤結,天都巍然上挺。數里,級愈峻,雪愈深,其陰處凍雪成冰,堅滑不容著趾。余獨前,持杖鑿冰,得一孔置前趾,再鑿一孔,以移後趾。從行者俱循此法得度。」明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彩繪西湖之美:「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陽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再看清姚鼐〈登泰山記〉之寫日出:「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以上文字莫不簡潔優美,引人入勝。 

唯遊而寫文人之抒情、感懷或議論者,尤富韻味,如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神釋,與萬化冥合。」不只寫景,更刻劃天人合一之境界,令人悠然神往;王安石〈遊褒禪山記〉:「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著重在個人的感慨上,可以說借遊巖洞來抒寫個人做事治學之道;蘇軾〈超然台記〉:「凡物皆有可觀。茍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瑋麗者也。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藉遊記而闡發樂天知命的人生哲學,乃成傳世名作。 

隨著時代進步,生活水準提升,以及社會的開放,今之旅遊風氣大興,旅行文學亦日益發達,然寫所見所聞或介紹風景、美食等實用性質者多而饒富文學趣味者寡。比較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賴瑞和搭乘火車壯遊中國之遊記《杜甫的五城》,融會文史,舉凡與文學家生平相關的地點,作者均有高度興趣,如司馬遷的故鄉陜北韓城、李白的故鄉安徽宣城、韓愈貶官的潮州、柳宗元降調的永州、杜甫詩中的襄陽、王維詩中的終南山、范仲淹文中的岳陽樓、陸游詩中的劍門、曹雪芹的西山故居……,乃至沈從文小說場景的湘西,作者不但身歷其境,且心思融入其中,彷彿回到過去,產生奇妙的聯想。 

與賴瑞和相對的是,另闢蹊徑的舒國治《門外漢的京都》,不只是描述古都的風土、人文、勝景及美食,尤其可貴之處,在於作者字裡行間一再強調「不宜深究」的旅遊心態,唯其如此,才有寬裕的時間、從容之心情,免於掉入古都千年歷史的泥淖、揹上沉重的負荷,而能享受自由自在、自得其樂的閒情逸趣。 

此外,以大河小說《浪淘沙》享譽文壇的東方白深諳,講究文學趣味的遊記,才具有永恆的價值,不被時間所淘汰。所以其遊記莫不賦予濃郁的文學性,以及兼具小說趣味的故事性,創造遊記文學的特色,東方白遊記〈波羅的花〉(收錄於東方白文學自傳《真與美》第七集)即是鮮明的例子,讀之不僅了解當地歷史文化,吸收豐富知識,更重要的是彷彿親炙偉大的、世界級文學家和音樂家,聽到許多有趣的故事,聆賞許多美妙的音樂。 

無論如何,因旅行而有文學,若進一步因有文學而旅行,文學中有旅行,旅行中有文學,文學與旅行水乳交融,豈不快哉!※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cpou&aid=6085453

 回應文章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讀了你這一篇文章
2012/03/21 12:13

讓我花了幾個小時要把那個名字想出來,終於想到了,老殘遊記。

不知道為什麼老殘遊記,有廬山的景在我的腦子裏特別印象深刻。

那個相片是女兒嗎?(不會是老婆吧?)


歐宗智(ccpou) 於 2012-03-21 19:03 回覆:

現在的國文教科書,

有些版本還看得到《老殘遊記》的選文。

相片人物確是十二年前的小女,

如今也已踏入職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