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深刻的人生觀照與啟示──談毛姆《人性枷鎖》
2011/09/17 18:16:57瀏覽9726|回應0|推薦29

(一)淨化心靈的嚴肅之作

小說呈顯社會,反映人生,固然是作者對於生命意義的深度思索,但也要具有故事性的趣味,才算是好小說。英國作家毛姆(Somerset Maugham1874-1965)對此之堅持,始終如一,使其作品歷久彌新,受到廣大讀者喜愛,尤其近六十萬字的《人性枷鎖》,更為毛姆最具代表性的長篇鉅著。

《人性枷鎖》主角菲立浦及其人生經歷,與毛姆本身的實際人生有甚多相似之處,然毛姆於書序提到,《人性枷鎖》並非自傳,而是一部自傳性的小說;事實與虛構的故事不可分割地交織在一起;感情是他自己的,但並非每個事件都出自他本人的經驗,其中有一些由他熟識的人身上轉到小說主角身上。毛姆復於回憶錄自言,《人性枷鎖》與其說是為讀者而寫,不如說是為了清理自己的心靈,才把必要留下的東西記錄下來,謂:「我覺得不用小說的形式全盤寫出來,就不能恢復內心的和平。當我把這部作品公諸於世,我便永遠從過去的痛苦及不幸的回憶中解脫出來了

換言之,對於學醫出身,最初以一系列傑出劇作轟動英國文學界,被視為堪與蕭伯納比肩的戲劇作家,接近中年卻轉入小說創作的毛姆而言,一九一五年發表的《人性枷鎖》,乃是反省前半生,探尋人生意義,追求更高層次成長,具有心靈淨化作用的嚴肅作品。

(二)菲立浦的人生體驗

《人性枷鎖》以菲立浦為核心,敘寫其自童年、少年、青少年至青年期的人生體驗,兼及思想性與故事性,內涵語碼(Connotative code)豐富,動作語碼(Proairetic code)更是引人入勝。

菲立浦亡父為外科醫生,自小與病弱的母親相依為命,九歲時母親生下死嬰後不幸病故,無依無靠又先天瘸腿的菲立浦,改由伯父威廉牧師撫養,他被送到皇家學校就讀,伯父希望他畢業後攻讀神學,將來從事聖職。但菲立浦不想當牧師,校園生活過得並不快樂,力爭之下,十九歲那年,菲立浦改往德國海德堡學習德文與法文等,結識好友海華德。一年後,回到英國,不知何去何從,伯父乃安排他去倫敦會計事務所學習,偏偏菲立浦對會計工作毫無興趣。

在此之前,菲立浦與比自己年長甚多的牧師之女魏琴生發生短暫戀情。於會計事務所勉強待滿一年,菲立浦改變心願,打算到巴黎學畫,保守又現實的伯父堅決反對。菲立浦因年紀尚輕,依法不能管理自己的財產,幸好膝下猶虛的伯母拿出私房錢相助,他才得以成行。學了一陣子,菲立浦發現自己沒有繪畫天分,頂多只可能成為二流畫家,他對前途感到茫然,幸得詩人克朗簫的思想指引。伯母去世,菲立浦返回英國,放棄習畫,這回,他準備走先父之路,將來懸壺濟世。此時菲利浦已成年,可自由運用父親遺下的財產,於是他再次來到倫敦,入醫學院深造。

不幸的是,菲立浦迷上愛慕虛榮的餐廳女侍梅爾德,她卻全然未把菲利浦看在眼裡。菲立浦無法自拔,勉強梅爾德和他交往。菲立浦花錢送禮,百般討好,也荒廢了學業。這段感情維持一陣子後,梅爾德跟老顧客米勒結婚去了。菲立浦傷心欲絕,遇上與丈夫分居的單親媽媽諾拉,菲立浦並不愛她,倒是在比自己年長的諾拉身上得到感情慰藉,得以安心求學。未久,梅爾德遭已有妻兒的米勒所欺騙、遺棄,且懷有身孕,走投無路之下,厚顏回來向菲立浦求助,他難忘舊情,隨即離開諾拉,重新投入梅爾德的懷抱,費心替她張羅食宿及生產準備。梅爾德表面上對菲立浦比較和顏悅色,實則打心底還是看不上菲力浦。梅爾德產下一女,安頓好了,菲立浦介紹英俊、風趣的學長格瑞菲斯跟梅爾德認識,結果梅爾德瘋狂愛上格瑞菲斯,令菲立浦痛心不已。當他回頭去找諾拉,寫廉價小說的諾拉已跟編輯金斯福特訂婚。

菲立浦百般無奈與無聊之下,回伯父家療情傷。開學後,返校認真讀書,於實習醫院結識樂天派的艾瑟尼,成了忘年之交。後來,菲立浦不經意在街頭發現梅爾德變成阻街女郎,原來格瑞菲斯很快就厭倦她而逃開,她為養育幼女,找工作處處碰壁,只好淪落風塵。菲立浦於心不忍,設法幫梅爾德脫離苦海,收容梅爾德與幼女,內心毫無所求。梅爾德想以身相許,然菲立浦已不再迷戀她梅爾德求歡不成,憤而搗毀家中一切,結束這一段的遇合。菲力浦並不傷心,反倒慶幸這段感情總算過去。接著,菲立浦因投資股票崩盤而破產,向伯父求援遭拒,被迫輟學,生活潦倒,幸獲艾瑟尼伸出援手,幫他介紹工作,讓他初次享受到家庭的溫暖,也認識了艾瑟尼善良健康的長女莎莉。這時,梅爾德的孩子病故,她重操賤業,還染上性病,懇求菲立浦幫她醫治。心地善良的菲立浦治好她的病,卻無法改變她的心。菲立浦經濟困窘,梅爾德依舊偷偷賣淫,他發現後終於無奈離開。

直到伯父過世,菲立浦繼承財產,隨即辭去工作,恢復學業,取得醫師資格。未料,對他思想影響極大的好友海華德,加入軍旅卻於南非病亡;詩人克朗簫晚景蕭條,由菲立浦為其料理後事。

菲立浦經醫學院轉介,至南岸醫院擔任助理醫生,與脾氣古怪的老醫生成為好伙伴。菲立浦初到艾瑟尼家,長女莎莉才十五歲,如今她已十九歲,最先菲立浦對她沒什麼感覺,不過莎莉一開始就喜歡菲立浦了,兩人在南岸的浪漫之夜有了超友誼關係。菲立浦終於想通,人生很簡單,出生、工作、結婚、生育、死亡,還有比這更美的嗎?因此,他向猶如「大地之母」的莎莉求婚,然後到小漁村當醫生,度過平凡、充實、幸福的一生。

(三)卸下性格枷鎖

毛姆希望藉由《人性枷鎖》的寫作,消除內心疑惑,擺脫人生苦惱。此人性枷鎖可分為性格、情慾、宗教、人生意義四方面,形成本書最重要的意義結構。

《人性枷鎖》主角菲立浦父母早逝,由伯父撫養,不幸的身世造成菲立浦的內向、執抝與性格的扭曲,特別是他先天跛足,不良於行,讓他自卑不已,無法快樂,成為莫大的心理障礙。在學校,他無法跟其他人一起跑跳、遊戲,飽受同學取笑、欺凌,這種種折磨痛苦,似乎沒有止境,菲立浦無法逃避,於是常常產生一種奇怪的感覺,覺得他的生活和生命中種種的不幸都不過一場夢罷了,只是第二天早晨醒來,他發現,自己依然活在殘酷的現實中。他感到自己的不幸,而且這不幸將永遠無法掃除。

可憐的菲立浦,阿Q地幻想自己是別的男孩,他會用自己的靈魂投到別人的身體裏,用別人的聲音來說話,歡樂大笑;他會想像自己做另外一個人所做的事情,他的想像如此生動,以至於某些時刻他覺得自己真的不再是自己,此種幻想,有時候使他極為快樂,實則不過是自欺欺人。皇家學校校長柏金斯安慰他:「只要你還帶著背叛的態度來接受這個事實,它就只會使你覺得羞辱。但你如果把它當做給你揹負的十字架,只因為你的肩膀足以承擔,你就可以把它當做上帝的恩典,然後它就會成為你幸福的泉源,而不是不幸的泉源。」這番話一度帶來神秘的狂喜,菲立浦的精神似乎從肉體的枷鎖中釋放了出來,過著一種嶄新的生活,他用心靈的一切熱情,把自己完全投向對上帝的服務中,下定決心要接受聖職。然而,菲立浦終究放棄聖職之路。

菲立浦認為,沒有人不對他身體的畸形感到厭惡與輕視。直到他至巴黎習畫,對自己的跛腳才不那麼敏感。當他又打算放棄作畫,一直反對他的伯父激怒道:「你現在是自己的主人;但我覺得你應該記得你的錢不會永遠用不完,而你不幸的畸形也使你賺起錢來並不那麼容易。」菲立浦了解到,任何人只要對他不滿,總是第一個想到利用他的跛腳做為損傷他的把柄,他想,人類就是這樣一種動物,但他已經有了相當訓練,對於這種傷害不表露任何痕跡。不過,感情受挫,菲立浦去找妓女排解心頭苦悶,妓女看他的腳一眼,他立即反問:「我是個跛子,妳在意嗎?」足見跛足在心頭所留下的陰影,揮之不去。

給菲立浦帶來感情慰藉的單親媽媽諾拉,正面跟他談論跛足的心理障礙,她說:「你對你的跛腳那麼敏感,真是太傻,你知道,別人絕不會像你那麼在乎。他們只不過是在第一次看到你的時候注意了一下,以後根本就忘了它。」後來,醫院的跛足小病患對菲立浦說:「這只是看起來不大對勁,你知道,其實我並不覺得不方便。」菲立浦不了解,為什麼這個男孩一點也沒有他自己常常感到的那種屈辱?他不明白,為什麼對自己的畸形不能像這男孩一樣採取那種哲學化的冷漠態度?直到菲立浦自醫學院畢業,真正有了自信,即使南岸老醫生故意諷刺他的跛足,他已能坦然以對,答道:「你很高興發現了我的弱點是不是?」

後來,菲立浦確知莎莉愛他,他看清楚了,自己的畸形使他的生活如此苦楚,使他的性格遭受歪曲,他知道,就由於這畸形,使他產生一種超乎常人的自省能力,而這種自省能力給了他如此之多的快樂。沒有這種畸形,他不可能產生敏銳的美感,不可能激起對於藝術與文學的熱情,以及他對於生活中種種事物的興趣。他所遭受的嘲弄,反而使他內心開放出花朵,這些花朵的芬芳將永不消失。

菲立浦體認到,每一個人都有其缺陷,有的是肉體方面的,有的是心靈方面的。至此,菲立浦終於完全接納「幸」與「不幸」的一切,卸下了禁錮心靈的「性格枷鎖」。

(四)掙脫情慾枷鎖

由於肢體殘障帶來的自卑,菲立浦內向、不擅社交,內心卻渴望友誼,尤其是愛情。可是菲立浦情路坎坷,愛上餐廳女侍梅爾德,成為他痛苦的情慾枷鎖,本書對此之心理描寫,極其生動。

菲立浦去倫敦會計事務所之前,一度跟比自己年長十七歲的牧師之女魏琴生熱戀,她帶給菲立浦愛情方面的啟蒙。菲立浦展開大膽追求,可是,年齡畢竟差距過大,菲立浦並不愛她,當他們有了肌膚之親,已達目的的菲立浦突然感到可笑,覺得她又醜又老,他打了一個冷顫,突然永遠都不要再看到她;他無法想像自己親吻她,他感到好可怕,不知愛情為何物?菲立浦終究逃開了。

巴黎習畫時期,畫友芬妮認為他們一跛一醜,是同病相憐的一對,但直到芬妮苦於毫無繪畫天分而自戕,菲立浦方由遺留的紙條發現,芬妮偷偷愛著他。菲立浦只好懊惱地幫忙處理後事。

醫學院求學階段,失戀的菲立浦遇上諾拉,她二十五歲,與丈夫分居,是個單親媽媽,平時以寫廉價愛情小說維生,菲立浦並不真的愛她,卻在她身上得到感情的慰藉,得以安心求學。梅爾德一旦回心轉意,他立即拋棄諾拉,傷透諾拉的心,諾拉感嘆道:「事情總是這樣的,如果你想別人對你好,你就要對他們壞;如果你對他們好,他們就會讓你受苦。」這無疑也是菲立浦對於梅爾德的心情。後來,梅爾德又背叛菲立浦了,菲立浦回頭去找諾拉,她已決定他嫁,永遠離開菲立浦。

菲立浦真正的情慾枷鎖,來自梅爾德。梅爾德是餐廳女侍,生性虛榮,態度傲慢,談吐庸俗,十分淺薄無知,兩人根本個性不合,菲立浦卻著魔似的,瘋狂地愛上她,她的不健康反而吸引著菲立浦,她皮膚的那種淺綠色讓他陶醉,蒼白的薄嘴唇給他一種特殊的蠱惑,她的貧血常常使她呼吸略顯困難,嘴微微地張著,這似乎更增加她的誘惑力。相反的,梅爾德眼裏完全沒有他,只是接受他的邀約玩樂,以及貪圖他所贈送的禮物,菲立浦百般勉強梅爾德跟他交往,無法克制心中的矛盾,他不喜歡她,然而,他也不知道為什麼,一直想要跟她在一起。菲立浦跟她在一起並不快樂,可是不跟她在一起卻還是不快樂。

梅爾德先是拋棄菲立浦,跟有婦之夫米勒私奔,受騙、懷孕之後回來向菲立浦求助,竟又愛上菲立浦的學長暨好友格瑞菲斯,棄菲立浦如敝屣,明明白白告訴他:「我從來就不喜歡你,從開始就不喜歡你,可是你偏偏要勉強,每次你吻我的時候我就恨,現在即使我要餓死也不要你碰我一下。」執拗的菲立浦依然盡力討好梅爾德,心甘情願地為她犧牲一切,可是與梅爾德的這段孽緣終究令菲立浦遍體鱗傷,直到梅爾德被格瑞菲斯拋棄,為了生活,淪落成阻街女郎,菲立浦雖然再次伸出援手,卻已卸下這情慾的枷鎖,「他感到非常快樂,他可以非常確定自己完全不再愛梅爾德麗德。以前的情感是如此徹底的消失,使他感到驚奇;他對梅爾德麗德有略略的排斥感;他覺得如果她碰自己一下,就會起雞皮疙瘩。他無法了解自己」。菲立浦也體認到,愛情是勉強不來的,他告訴梅爾德:「一個人愛某個人究竟是為了什麼我說不明白,但那究竟是有一種東西,而且是最重要的東西,如果那個東西不存在,你絕對製造不出來,不管是仁慈,或是寬厚或是慷慨,都無法取代。」他想到自己曾經是何等熱烈地愛過她,而又驚奇於自己現在對她完全漠然。

也因為經過這樣的感情試煉,擺脫了「情慾枷鎖」,菲立浦才會注意到善良、坦誠、能幹、自信的莎莉,她那種自然、健康,令他驚嘆,尤其那肉體的完美使他羨慕與敬畏,乃至敞開心胸,接納「大地之母」般的莎莉的愛,長久漂泊的感情終於找到了歸宿。

(五)解除宗教枷鎖

毛姆出生在基督教家庭,被送到牧師家撫養,進入牧師子弟就讀的學校,度過宗教色彩極濃厚的幼少年時期,但毛姆自言,自己並不相信神的存在,也不信靈魂永遠不滅和死後重生,他終究不是基督徒,而是一位合理主義者。毛姆認為,宗教乃加諸人類的枷鎖,如不予以掙脫,將無法獲得真正的心靈自由。

透過菲立浦這個角色,毛姆甘冒不韙,對於宗教與上帝,不斷提出質疑,乃至批判。比如菲立浦就讀皇家學校,起先有著宗教狂熱,勤奮地閱讀聖經,卻發現其中記載許多殘忍的、欺詐的、忘恩負義的、不誠實的和卑鄙的行為故事,而不加任何評論,類似的行為如果在他生活中出現,他會非常驚恐。讀到新約關於耶穌基督的一段話:「若是你們具有信仰,而不懷疑,你們不但能夠做到現在對無花果樹所做的,且若你們對這座山說,移開,投到海裏去,它就會照著做。所有這些,不管你們在祈禱中要求什麼,若是信,你們必能得到。」菲立浦隨即雙膝跪下,把臉埋在手中,用盡一切力量向上帝祈禱,求祂醫治他的跛腳,使他健全。他用靈魂中一切的力量祈禱,許久之後,終於失望了,放棄了,心想,福音書中關於移山的經文,畢竟也和其他段落一樣,表面上講一件事,卻是意味著另一件。菲立浦覺得,被開了一個難堪的玩笑。

當然,菲立浦也看到了教會的保守,以及教士表裏不一的虛假,於是更堅定他不從事聖職的意志。在海德堡時期,菲立浦罹患重病,美國友人魏克斯不是基督徒,但過著基督徒的純潔生活,像母親一樣的照顧他,此人心中沒有邪惡,只有真誠與慈善,很顯然,一個人可以既不信仰而又具有美德。菲立浦想,如果不管一個人的信仰,什麼人都可以得救,則屬不屬於英格蘭教會就沒有什麼不同了。菲立浦認定,所謂「信仰」是從外在強加到人身上的。當他看見一生從事牧師工作,奉獻上帝的威廉伯父長期為病痛所苦,即使他從來沒有喜歡過這位伯父,仍不免質疑:人們竟然能夠相信一個讓他的造物經受如此殘忍痛苦的神!伯父彌留之際,菲立浦腦中有一個不敢提出來的問題,亦即在這部肉體機器經歷了那麼多痛苦,已經衰竭之後,這個牧師究竟是不是還相信靈魂不死?可能在他心靈的底層,他並不相信有一個神,甚至於暗暗以為此生之後便是空無,再沒有任何東西。

菲立浦確認,基督教是一種屈辱人性的枷鎖,必須不惜任何代價把它掙脫。菲立浦不再信仰基督教,卸下「宗教枷鎖他感覺到,有一個巨大的重擔從肩膀上挪開了,原先一言一行都為了「不朽靈魂之幸福」而背負的重擔,已經完全拋開,因此他經歷到一種活潑生動的自由感。

事實上,菲立浦心地善良,同情弱者,樂於助人,不問貧或富,對待病患皆如親人,確是公認的好醫生,他掙脫宗教枷鎖之後,所信仰的乃是發自內心的「善念」與「善行」。

(六)最美的人生圖案

生命究竟有無意義?有無價值?人生的目的究竟為何?古今中外,多少哲學家思索著此一系列問題,始終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解答,人們因此而苦悶不已。當然,有思想的作家總是不斷在思考人生,探索生命,誠如文藝批評家姚一葦所言,一個好的小說家,必定是「廣義的哲學家」,而且對人生有所體認、有所闡揚。讀者藉由其作品發現人生的真諦,作家於是乎發揮了指導人生的功能。小說的表現,實際就是作者的整體內涵;由作者的思想人格即可知其作品,由作品亦可得窺作者的人格。《人性枷鎖》可貴之處,在於毛姆透過菲立浦的際遇,引領讀者一起尋找人生的答案,也使此部小說更具永恆價值。

書中的菲立浦,一直尋求著生命的意義,詩人克朗簫可說是菲立浦的人生導師,當菲立浦對人生的神秘感到迷惘,克朗簫告訴他,「生活是要去過的,而不是要去寫的」;菲立浦請克朗簫說說人生的答案,克朗簫拒絕,道:「不,因為除非你自己發現這個答案,它就沒有價值。」菲立浦人生坎坷,飽受挫折,對自己不滿,生活沒有帶給他心中想要的東西,他不自在的感覺到,歲月正無意義的流逝。後來,接連經歷親人、朋友的死亡,想到在生活中,經年累月天天看到某個人,跟他是如此親切,以至於無法想像,生活中沒有他會怎麼辦;然後,分別的時刻來臨,一切卻照常進行,那生活中如此必要的同伴竟然可以是不必要的了,這真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人們照樣生活,甚至連想都不會想他。菲立浦備感生命的徒然,覺得一切只是莫名其妙,生活似乎是解不開的謎團,人們匆匆忙忙趕到這邊趕到那邊,被種種他們不知道的力量所驅策,卻全然不知目的為何?他們似乎只是為了匆忙而匆忙。

獲悉一向反戰的好友海華德加入軍旅卻於南非病亡,實在荒謬,菲立浦一度想到,人生是無意義的,如果生命沒有意義,世界就無所謂殘酷,所有的一切便都不再重要了,失敗不再重要,成功等於無物。不過,菲立浦隨即想到克朗簫生前告訴他:「看到色彩極其華美而紋理極其複雜的波斯地毯,讓你驚奇喜悅。在這些地毯中你可以看到東方的神秘與感官之美……你還可以看到許多別的東西。你剛剛問到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去看看這些波斯地毯吧,有一天答案會不請自來」人在一生當中,選擇各式各樣的東西編成圖案,使自己得到滿足,有一種圖案是最顯然、最完美的,那是大多數人所走的道路,亦即出生、成長、結婚、生子,為生活而努力,然後死亡;但也有其他圖案,比較詭異複雜而更為奇妙,在這種圖案中,幸福沒有編織進去,成功不在計較之內;在這種圖案中,可以發現一種令人困惱的優美。換言之,生活本身就是生活的理由,當生命到達最後,可以歡悅於它的完成,那是一種藝術品,即使只有自己知道這個藝術品的存在,即使當死亡來臨的時候,這個藝術品跟人一起消失,也不會因此減少它的優美。

想通之後,菲立浦準備與具有「大地之母」象徵意義的莎莉結婚,生兒育女,投入工作與生活,編織最單純也最完美的人生圖案。雖然向「簡單的幸福」投降,等於放棄雄心壯志的嚮往,猶如接受了「失敗」,這失敗卻比許許多多的勝利更為完美。如此,豈不帶給讀者深刻的人生啟示?

(七)可貴的心靈自由

毛姆之創作,受到法國自然主義影響,文體力求簡樸平易,《人性枷鎖》深入剖析人物心理,以及刻畫種種場景,細膩而動人。此著由構思到完成,耗費十餘年心血,獲得高度評價,也為毛姆贏得文壇的重要評價。除了前述出色的文體和文筆外,此書深刻的人生觀照與啟示,應是《人性枷鎖》被譽為二十世紀英國最佳小說之一的關鍵因素

主角菲立浦的人生苦惱與喜悅,深具普遍性,每個人於成長歷程中或多或少都會感受到,進而引起內心的共鳴。尤其讀者透過《人性枷鎖》,可以意識到人性的種種枷鎖,從中找到自我,找到理性,找到愛情,也找到身心的自由,從而卸下心靈的禁錮,確是相當美好的一次閱讀經驗。※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cpou&aid=564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