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5/16 15:52:40瀏覽2919|回應1|推薦34 | |
‧《身為職業小説家》一書,是村上春樹(1949-)對身為小説家的自己,和對自己是小説家的這件事,重新有系統地思考,並適度俯瞰,將自己身為小説家走過什麼樣的路,以什麼樣的想法走到現在,具體地、實際地記錄下來,與讀者分享。大抵而言,算是類似私人演講稿般的自傳性隨筆,並非架構嚴謹的小說理論書籍。 ‧小說的入門很寬,可以說完全不設限,人人都可以寫,但小說寫作卻比其他文類辛苦,更困難的是如何繼續留在擂台上。據村上春樹觀察,跨行寫小說的人,能夠堅持下去而有所成者,微乎其微。 ‧村上春樹認為,作家是自我本位的人種,對於作家彼此間擁有深厚的友誼,心存懷疑。此一看法,有些「文人相輕」的味道。毋怪乎村上春樹未跟小說同行往來,也没有文學上的死黨。 ‧村上春樹處女作《聽風的歌》之前,曾試著用英文打字機寫作,試著寫看看「不尋常的東西」。結果,寫出了結構有限、相當粗糙的少數文章。不過,他也因此漸漸找到屬於自己文章的節奏。 ‧日本文學評論界對村上春樹顯然不太友善,還出版《村上春樹為什麼沒得芥川獎》這樣的書,讓覺得有沒有得獎並無所謂的村上春樹感到困擾與難為情。其實,村上春樹擁有這麼多忠實的讀者,不就夠了嗎? ‧文學源自模仿,卻也重視原創性。關於原創性,村上春樹引用《紐約時報》之如此形容剛出道的披頭四:「他們所創作出來的聲音是新鮮的、充滿活力的、而且不會錯是屬於他們自己的。」 ‧想當小説家,首要條件就是要讀很多書。這似乎老生常談,村上春樹對此則有一令人印象深刻的譬喻:好比「要做煎蛋包必須先打開蛋」一樣。 ‧村上春樹起初寫小說,純粹是為自己,為了自我療癒,因為所有的創作行為或多或少,都含有自我修補的意圖。這也使人想起浪漫主義作家胡品清所說的,寫作無非就是解救作者自己罷了! ‧所謂小説,就是説一個引起共鳴的故事。至於故事,村上春樹如是說:故事乃是人的靈魂深處存在的東西,由於那是在靈魂最深的地方,因此是人與人的根部互相聯繫的東西。 ‧出色的小説令人激賞,村上春樹以「溫泉的熱水」來形容,溫度雖然相同,但浸泡的感覺就是跟家庭浴室的洗澡水不一樣。 ‧雖説詩是改出來的,其實,村上春樹的小説也都是經過改了再改,才跟讀者見面。這改寫的過程,村上春樹稱之為「鐵鎚工作」,而且這種工作對他來説,有趣得不得了,做多久都毫不厭倦。 ‧當村上春樹準備好了,一旦開始進行長篇小說寫作,生活是很有規律的,無論順利與否,每天一律書寫約相當400字稿紙10頁。沒有什麼需不需要靈感的問題。然村上春樹小說的致命傷,終究還是在於主題內涵不足,整體感覺較輕,這應該也是村上春樹屢屢候選而無法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主因。 ‧由於身心平衡有利於創作,所以每天固定寫作5或6小時的村上春樹,除睡午覺、聽音樂、讀讀書之外,每天出外運動1小時,諸如跑步或游泳,周而復始,維持生活的節奏。 ‧村上春樹的學生時代,課業並不出色,主要原因是覺得學校很無聊,而他把生活重心放在閲讀課外書、聽音樂和跟女孩子交往;對他而言,這也是一種學習,某種意義上反而比學校的考試更來得重要。 ‧村上春樹有幾次限定時間開設網站,來信其中10分之1左右,村上春樹親自寫了回信。有些讀者「收到村上先生的回信」時,往往會澆冷水:「傻瓜,那種回信怎麼可能由本人一一去寫。」這樣的疑心病,令勤快寫回信的村上春樹大惑不解。 ‧日本職業作家村上春樹,高收入,令人羨煞。他,已婚,67歲了,寫作、運動、讀書、聽音樂之餘,不知會否因沒有子女而感到空虛? ‧大約於1980年代尾聲,出道10年的村上春樹由「講談社」介紹到美國,也與知名的《紐約客》雜誌簽了專屬作家合約,他更自己找到經紀公司及翻譯者,再由蘭燈書屋出版,寫下了在美國市場獲致成功的傳奇。 ‧村上春樹作品被翻譯出版超過50種語言,這是很難得的成就。其中有一重要因素是遇到優秀的翻譯者,包括美國哈佛大學日本文學硏究教授,當然臺灣版譯者賴明珠也十分傑出,都可看出其對作品本身之喜愛。 ‧村上春樹隨筆《身為職業小說家》,整體言,行文像在聊天,蠻囉嗦的。這也是村上春樹刻意設定的呈現方式,堪稱自成一格。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