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珠慧海頓悟入道要門論(一)
2011/09/17 17:02:34瀏覽735|回應0|推薦17

大珠慧海頓悟入道要門論
 

禪宗 卷上 頓悟入道要門論

 01  稽首和南,十方諸佛、諸大菩薩眾,弟子今作此論,恐不會聖 心,願賜懺悔;若 會聖理,盡將回施一切有情,願於來世,盡得成佛。

 

 02  問:欲修何法,即得解脫?

 答:唯有頓悟一門,即得解脫。

問:云何  為頓悟?

答:頓者頓除妄念,悟者悟無所得。

 03  問:從何而修?

答:從根本修

 問:云何從根本修?答:心為根本。云何知心為根本

答:《楞伽經》云:“心生即種種法生,心滅即種種法滅。”《維摩經》云: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即佛土淨。”《遺教經》云:“但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經云:“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人調心不調身, 愚人調身不調心。”《佛名經》云:“罪從心生,還從心滅,故知善惡一切,皆 由自心,所以心為根本也。若求解脫者,先須識根本。若不達此理,虛費功勞;

      於外相求,無有是處。”《禪門經》云:“於外相求,雖經劫數,終不能成;於內覺觀,如一念頃,即證菩提。”

 04  問:夫修根本,以何法修?

 答:惟坐禪,禪定即得。《禪門經》云:“求佛聖智,要即禪定;若無禪定,念想喧動,壞其善根。”

問:云何為禪,云何為定?

:妄念不生為禪,坐見本性為定。本性者是汝無生心,定者對境無心,八風不能 動。八風者,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是名八風。若得如是定者,雖是凡夫,即入 佛位。何以故?《菩薩戒經》云:“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得如是者,即名 解脫,亦名達彼岸。超六度,越三界。大力菩薩,無量力尊,是大丈夫。”

 05  問:心住何處即住?

 答:住無住處即住。

問:云何是無住處?

答:不住一切處, 即是住無住處。

問:云何是不住一切處?

答:不住一切處者,不住善惡有無內外中間 ,不住空,亦不住不空,不住定,亦不住不定,即是不住一切處。只個不住一切 處,即是住處也。得如是者,即名無住心也。無住心者是佛心。

 06  問:其心似何物?

 答:其心不青不黃,不赤不白,不長不短,不去不來,非垢非 淨,不生不滅,湛然常寂,此是本心形相也。亦是本身,本身者即佛身也。

 07  問:身心以何為見?是眼見、耳見、鼻見,及身心等見。

 答:見無如許種見。云:既無如許種見,復何見?

答:是自性見。何以故?為自性本來清淨,湛然空寂,即於空寂體中,能生此見。

問:只如清淨體,尚不可得,此見從何而有?

答: 喻如明鑒,中雖無像,能見一切像。何以故?為明鑒無心故。學人心無所染,妄 心不生,我所心滅,自然清淨。以清淨故,能生此見。《法句經》云:“於畢竟空中,熾然建立,是善知識也。”

問:《涅槃經金剛身品》:“不可見,了了見,無有知者,無不知者。”云何?

答:不可見者,為自性體無形,不可得故,是名不可見也。然見不可得者,體寂湛然,無有去來;不離世流,世流不能流,坦然自在,即是了了見也。無有知者,為自性無形,本無分別,是名無有知者。     

 不知者,於無分別體中,具有恆沙之用。若欲分別一切,即無事不知,是名無不知者。《般若》偈云:“般若無知,無事不知;般若無見,無事不見。”

 08  問:經云:“不見有無,即真解脫。”何者是不見有無?

 答:證得淨心時,即名 有,於中不生得淨心想,即名不見有也。得想無生無住,不得作無土無住想,即是不見無也。故云不見有無也。《楞嚴經》云:“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亦名解脫。

問:云何是無所見?

答:若見男子女人及一切色像,於中不起愛憎,與不見等,即是無所見也。

 

09  問:對一切色像時,即名為見;不對色像時,亦名見否?

答:見。

問:對物時,從有見,不對物時,云何有見?

答:今言見者,不論對物與不對物,何以故?為

      見性常故。有物之時即見,無物之時亦見也。故知物自有去來,見性無來去也。諸根亦爾。

問:正見物時見中有物不?

答:見中不立物。

問:正見無物時,見中有無物否?

答:見中不立無物。

 

10  問:有聲時,即有聞;無聲時,還得聞否?

答:亦聞。

問:有聲時,從有聞;無 聲時,云何得聞?

答:今言聞者,不論有聲無聲,何以故?為聞性常故。有聲時

      即聞,無聲時亦聞。問:知是聞者是誰?答:是自性聞,亦名知者聞。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cm580416&aid=564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