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4/27 16:30:18瀏覽5366|回應1|推薦2 | |
《暴力效應》像是一顆冷不防疾馳而過的子彈,在你還沒來得及作好防護準備前,就在你的腦袋裡引爆開花!這樣的形容聽來恐怖,卻絲毫不誇張,加拿大鬼才導演柯能堡對於『暴力』這個主題的詮釋,絕非一般好萊塢主流動作片所能比擬,他悄悄地深入了你乍看平凡無奇的世界,用它犀利的鏡頭揭穿灰暗的真相。暴力,在日常生活也無所遁形;英雄,與冷血殺手只有一線之隔! 湯姆史托是個美國平靜小鎮的餐廳老闆,與律師老婆和一兒一女過著和諧的家庭生活,不過這一切隨著兩個闖入餐廳持槍搶劫的惡徒而劃下休止符,湯姆本能反應似地制服兩名惡漢,因此成為小鎮英雄,以及媒體報導的焦點,但這突如其來的盛名換來的卻是更多兇神惡煞的拜訪,也一步步逼迫湯姆不得不揭露其亟欲掩埋的過去與真實身份…。和柯能堡大部分的作品一樣,《暴力效應》是一段令人坐立難安的觀影經驗,詭譎、懸疑、挑戰著保守道德觀…,而子彈和拳頭之後,也絕對伴隨著血淋淋的屍骸特寫,顯示其拍攝B級恐怖片出身的招牌喜好。不過《暴力效應》無論是在緊張氣氛的掌握、人物性格的刻劃、社會意涵的層次豐富性與黑色幽默的運用上,都比以往作品來得更加嫻熟,處處顯示其大師級的帷幄功力,尤其片中快、狠、準的三段決鬥場面與令人動容的漂亮收尾,都勢必將本片推上柯能堡執導生涯中的顛峰代表作。 《暴力效應》A History of Violence片如其名,情節發展始終圍繞著『暴力』這個主題,英文片名乍看下在指男主角不為人知的暴力前科,實則指涉的範圍可以擴張到美國文化中行之有年的暴力傳統,這點從影片劇本設定的『仿西部片』背景與結構(美國鄉間小鎮、外地闖入的惡徒攪亂平靜、真實身份不詳但絕技深藏不露的英雄跳出來捍衛家園、甚至是以大屠殺或決鬥作為片尾高潮…)便不難看出,而衝突點就在於,極力擺脫暴力陰影的男主角,最後還是要靠著極端暴力來保全他的『家庭』~最基本的社會組成分子。 有趣的是,導演大衛柯能堡不像奧利佛史東的《閃靈殺手》Natural Born Killers那樣狂搖著暴力的旗幟卻表明要譴責暴力,雖然兩部片或多或少都諷刺了媒體對暴力行為的英雄化,但柯能堡在《暴力效應》裡沒有擺出批判暴力行為的高姿態,反而闡述起所謂『必然暴力』的存在意義,以及人性深處對暴力快感的本能性渴望。除了三場男主角正面迎敵的暴力戲外,影片最撼人的段落當屬男主角黑暗過去曝光後,與忿忿不平的妻子在樓梯間一觸即發的激情戲,導演詮釋這場在強暴邊緣遊走的做愛畫面時,卻曖昧地表現兩人在混合暴力成份下的性行為所獲得之快感(不得不令人聯想起導演前作《超速性追緝》Crash);另外當男主角兒子面對校園惡霸百般挑釁,終於忍不住以殘暴手段還擊時,帶給觀眾的也是壓抑許久終得釋放的快意,對照男主角之後說教不成反而對兒子體罰的暴力行為,柯能堡已經開始在暗示『以暴制暴』的必然性,『求和』只能換得暫時的逃避與妥協,終究無法一勞永逸地根絕暴力騷擾,也間接地預告了男主角在片尾的『求和之旅』無可避免地會演變成一場大屠殺。 就算你不全然認同柯能堡對『暴力』的爭議性見解,《暴力效應》依舊是一部劇情張力十足的精彩作品,能夠吸引你聚精會神直到影片結束。男主角維果莫天森在《魔戒三部曲》獨當一面後終於找到可以展現演技的作品,從居家好男人到冷血殺手的戲劇性轉折,近乎雙重人格的身份設定演來卻不顯突兀勉強;女主角瑪麗亞貝蘿飾演的強悍妻子可能是最接近觀眾聲音的角色,面臨巨變後故做堅強和瀕臨崩潰的反應都牽動著觀影情緒,理應列名今年奧斯卡入圍榜單的一大遺珠;然而影片的最大驚喜,還是來自銀幕形象正派的艾德哈里斯與威廉赫特兩位配角,戲份不多的兩人扮演的怪ㄎㄚ角頭搶盡影片鋒芒,尤其是獲得本屆奧斯卡男配角提名的威廉赫特,短短一場戲就盡顯『戲精』神采,這位昔日斯文小生轉型冷面笑匠的意外安排,造就了片尾高潮戲令人又驚又笑的絕佳效果! 難以預測且短捷有力!應該可以代表我看完本片的最直接感受,然而令影片持續在心中餘波盪漾的,則是導演柯能堡難得感性的結局處理,沒有一句對白,男女主角分別代表救贖與接納的淚水,卻訴盡了一切…《暴力效應》讓我這個柯能堡迷重新認識了一次大衛柯能堡,一個不只擅於讓觀眾發出尖叫,也深諳製造感動之道的影壇大師!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