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黎智英談香港、台灣、媒體、投資....
2007/10/06 13:37:20瀏覽1199|回應0|推薦12
十年來,香港媒體的言論氣氛就是一個「悶」,但媒體競爭環境卻是日益激烈,其中,進軍台灣市場幾乎「摧枯拉朽」的壹傳媒,在香港便遭遇極大政經挑戰。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怎麼看香港的變化,以及台灣的經營機會?
【文/田習如】

黎智英是三分報人,七分商人。六月間,他在香港民主派的一場研討會上大罵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委員長吳邦國,批評吳邦國「中央授權多少,香港就有多少(自治權)」的談話,令人想起當年他為天安門事件痛罵李鵬而被迫賣掉佐丹奴股權的風波。這回黎智英又向中共開罵,在香港十年來幾乎對北京「噤聲」的政治言論環境中顯得異常突出。

再罵中共,在港媒獨樹一幟

九七回歸後香港媒體絕大多數都被認為成了「親中派」,一來是部分媒體股權被親中商人收購;二來是媒體人自我設限、「揣摩上意」。香港記者協會在今年的一份新聞自由調查中,就出現五八%的新聞從業員認為新聞自由比九七前倒退,更有高達七二‧五%的新聞人表示,主要問題出在「業界自我審查」。雖然也有香港人認為這十年來香港媒體「罵政府比以前更兇」,但那是指對特區政府,可不是對北京的中央政府。

因此,被認為對民主派最友善的壹傳媒,在香港媒體的政治光譜中位置特殊,中共的官方活動不會通知壹傳媒記者(雖然其記者仍可自由赴大陸採訪),香港的親中企業、中資企業也不愛在壹傳媒登廣告。然而,政治新聞畢竟不是香港媒體的主流,壹傳媒最為港台讀者熟知的還是羶色腥的報導風格。

香港傳媒界也不乏從生意角度解讀黎智英的「市場區隔」策略。一位曾在壹傳媒任職多年的香港媒體主管評論,黎智英罵吳邦國,一是他個人的民主立場,二是明白不會有嚴重後果,更重要的則是建立不怕權威的形象,與其他媒體風格劃分。「他很能代表香港人的思維—有不滿時敢表達,但開罵前會計算代價和市場利益」。

目前仍為香港發行量第二大的《蘋果日報》是在香港回歸中國前的最不安時刻誕生,在九七至○一年那段香港政經最黑暗時期達到高峰,銷量最高達七十萬份,如今面對免費報的競爭(香港目前已有三份免費報),卅萬份印製量,據悉約有一成賣不掉,在港人精準的數字控管中顯得問題不小;加上廣告市場也被免費報瓜分,凸顯了黎智英○一年進軍台灣,迅即站穩市場後,台灣市場對其集團的貢獻。據了解,壹傳媒在台股上市是必走之路,但因尋覓借殼標的遭到困難,目前進度遲緩,不過壹傳媒在台擴張的行動不減,這兩年黎智英積極在內湖總部附近找地買地,看好台灣商用不動產市場之餘,也為旗下其他香港媒體來台鋪路。

黎智英在香港標榜民主立場,在台灣則為報業市場帶來「在商言商」的港式作風,他對香港回歸後的十年,對港台兩個社會,以及對媒體經營有何看法?以下為專訪紀要:

談香港

問:你觀察十年來的香港有何不同?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答:表面上並沒有很大的變化,尤其現在經濟好了一點,每個人都覺得安心了下來,但是我們香港人以前在英國時代的很多價值觀,現在慢慢被大陸的價值觀摻入。例如現在「關係」比以前重要;以前很重視「小政府,大市場」的觀念,現在也有點改變;經過董建華的七年,很多人過得很慘,如今覺得大陸可以幫忙,以前靠自己,現在心態上倚賴大陸很深,所以這是很大的改變囉。但香港還是香港,香港還是有法治、理念自由、媒體自由,雖然很多媒體都是自我審查。

封殺我們的廣告「很有組織且長久」

我們的廣告(指壹傳媒在香港)每年少了兩億港幣,主要是封殺啦!以前我們也曾被廣告主封殺,可能是報導了什麼讓他們不喜歡,但一兩個月後又慢慢回來;胡錦濤上任後,我們的廣告遭封殺變成很有組織而且是長久的。其實我覺得這個不是很離譜,做為一個反對的媒體,不能夠沒有代價的,對一個強權的政府來說,你不聽話,沒抓你已經是很大的恩惠啦!

問:你覺得香港民主有希望嗎?會是一個怎樣的過程?

答:民主是一定有希望的,因為第一,這是在基本法就賦予的權利;第二,香港是一個國際的城市,我們對民主的價值觀有很大認同,因為這是世界的大趨勢,當北京的經濟力量愈來愈大,需要跟整個世界平衡、融入世界的價值觀,否則不會被接受成為世界的強權,所以假如給香港普選,走出第一步,就能讓世界其他民主國家慢慢接受,否則已經承諾的沒有做到,中國的經濟再強大,也不會被世界信任為大國。

但這個過程還是要經過爭取,香港人還是要上街去,讓我們的聲音被世界及北京的領袖聽到,這樣做也會給我們的特首很大力量去跟北京爭取。民主不是政治的概念,而是一個道德的需要,民主的社會讓人感覺有尊嚴,香港的國際化會讓港人慢慢感覺到這種尊嚴的追求,成為我們爭取普選的動力。

問:你認為香港經濟依賴中國的情況,對香港本身會有什麼影響?香港的自主性會否降低? 香港會長期依賴中國,優勢可維持很久

答:對中國的依賴會一直持續下去,但香港的優勢也可以維持很久,因為香港是有法治的地方,而且最重要的是,香港作為中介,有很好的基礎,我們有宗教自由、資訊自由,有很多不同的民間組織,最重要是有一個道德的結構,在大陸很多事情敢做,像嬰兒食品也可以是假的,他們就是道德、信用結構沒有重建起來,宗教不自由使得道德基礎沒辦法重建起來,每個人都往錢看。在中共開放國人到香港自由行之後,香港的私立醫院都爆滿,所以可見所有關於身體的、安全的、信賴的機制,香港還有很大的優勢在。大陸要慢慢建立它的軟體,對資訊、宗教自由放手,還需要很久的時間。

談台灣

問:很多人在談台灣的民主亂象,像中國等華人社會的政府也會以此為戒,拒絕民主,你怎麼看?

阿扁爛成這樣但台灣的社會不亂啊!

答:民主一定有過程的,台灣的民主is working,阿扁爛成這樣,但台灣的社會不亂啊!你們的政客不正常,但人民很正常,司法還是有獨立。我覺得政府愈爛,就愈看到台灣民主的好處,如果民主不是運作得很好,碰到這樣爛的總統和政客,台灣就沒有了。 答:台灣的社會肯定沒有香港的社會這麼開放,包括對資方、對市場、對文化的開放,總的來說,香港是個更都會的地方,但台灣有很大的潛質,有很好的人才,基本上是個比較有凝聚力的社會,很多人受到很好的教育,也很有創造性,最主要是很有人情味。假如三通,這個地方不得了的,你看在整個大中華裡面,有哪個地方有民主制度的?香港有自由但沒有民主,尤其你們的政治跟中國的政治隔開,他們不可以干預你們,在香港,他們要知道什麼,打個電話就會知道,所以將來會使中國的很多人和錢移到台灣來,因為台灣跟中國的社會比香港接近,很多人才會在這裡生活,這裡有私產、智慧財產的保障,有契約的保障,有很多工程師、研究人才,將會成為整個大中華的人才中心、智慧財製造中心。

問:你來台灣這麼多年,所看到的台灣社會與香港社會有何不同?

 

談媒體

問:你怎麼看台灣的媒體?

答:媒體是整個歷史遺留下來的現象,台灣人民是有藍綠之分、外省本地人之分,在阿扁這樣一個很會利用綠、很會利用本土來搞政治本錢的,很容易就把分裂搞得更明顯;第二是阿扁把整個台灣封起來,不三通、不理美國,就把所有人困在這樣一個小地方裡面互打,所以媒體有明顯的藍綠,是歷史的遺產。

問:很多人覺得壹傳媒來台後,敗壞台灣的風氣,你同意嗎?

答:肯定不是敗壞啦!最少我們給了台灣傳媒很大的競爭力,也改變了他們的做法;其次,我們最好的是建立了一個沒有藍綠的媒體,這很重要。

問:但不代表要把屍體放在頭版吧?

答:我們也不是很多屍體放在頭版哪。你可以說這是sensational(羶色腥),也可以說很真實,也可以說我們對這個社會比別的媒體更關心,你要了解我們的生活環境、哪個地方交通意外多,要了解哪些是騙人的,哪些有錢有勢的人其實很醜惡……對整個社會而言,(我們)把黑暗的部分暴露出來,怎麼會是壞事。你們不能否認,我們在這個社會也很受尊重,最貴的報紙賣最多份,我們的雜誌也是賣最多,很多讀者爆料也是給我們不給其他媒體,對我們的信任多。

不是我們有本事,是他們習慣權威壟斷

你說壹傳媒做了什麼,我可以接受,但是有一點一定要正視的,就是壹傳媒真的改變了這裡的傳媒風氣、生態,以前你們的傳媒很權威的,目中沒有讀者的,現在可以這樣做嗎?就是因為他們還這樣做,所以給了我們很大的市場呀!做傳媒不可以目中沒有讀者,只想告訴讀者相信什麼、應該做什麼、什麼是對是錯,你是老大啊?你是我爸爸啊?我爸爸也不會這樣,傳媒不過是傳媒而已!以前的傳媒亂了方向。

問:你覺得媒體是艱困行業嗎?包括許多國外平面媒體都面臨危機……

答:媒體沒有艱困,主要是台灣的媒體太長時間在一個沒有變化的壟斷環境裡面,突然間整個市場在變,他們手足無措。比方舊的幾個報紙要學我們,一定沒有我們做得好,然後又怕老讀者走了,兩頭不到岸,就死了。這給了我們很大的機會,我來的時候就看到這個,不是我們有本事呀!是他們太習慣了壟斷和權威。很多人搞媒體是為了身分、身段。

問:台灣壹週刊從開始時的二十萬份左右,現在掉到十三萬份,如何面對市場疲態?又,你在香港如何因應激烈競爭?

答:壹週刊一開始跌就是蘋果開始好的時候,現在重整壹週刊,希望慢慢做回十五萬份以上。我們是自己打自己,像《忽然一周》今年之內一定會來,你自己不打自己,遲早有人打你的。我們不可能進得去大陸,但是三通以後,我們還是可以有很大發展,台灣還是有很大的潛力。

媒體在香港競爭激烈,但有個好處是,因為競爭激烈,使我們要做革命性的改革。報紙受到網路的威脅只會愈來愈大,因此報紙本身一定要轉型成所謂兩棲的媒體,跨網路和平面。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一定要變,把網上跟網下的讀者都籠絡。轉型是很大的機會,因為我們是一個很有創造力的媒體。

談投資

問:港股漲了一大段,你有在香港股市投資嗎?

答:沒有,我的投資都在台灣,慘了。但是沒有後悔。這一年來少賺了很多,因為我主要是投資台灣的銀行股,但是沒問題啦,我的投資比較長遠一點。

問:你看好台灣股市的原因是什麼?

我看好三通會開放,股票我只買金融股

答:我看好三通會開放。台灣對大陸開放,美國就會對台灣開放了(指FTA),整個台灣那時才會開始走向世界。

問:除了金融股,你還看好台灣哪些股票?

答:我的錢不多,除了金融沒有了。我覺得金融很好呀,但價值被非常嚴重低估,我是玉山金的大股東,從來沒賣;建華金賣了一點點,但仍持有很多。銀行跟媒體是我進台灣覺得一定會好的兩個生意,以前媒體是國民黨的喉舌,一開放後沒有政府在後面一定很難做,所以能夠做得好的一定會好;以前銀行是國民黨的口袋,政治上要什麼錢就拿什麼錢,所以很多壞帳,但市場一旦開放,能夠做得好的一定會好。道理一樣的。

問:你還看好哪裡?

答:以前在美國的投資,現在放到這裡來,我在加拿大還有一些酒店;我私人超過一半的資產投資在台灣。不動產(公司購)我只買了一兩年,這裡買地很麻煩,一塊地七十五個人持有,一塊一塊慢慢買,一塊完整的地要買一年才買到,像拼圖一樣,很離譜的。三通以後台灣地產一定好的,在這裡(內湖)買地可以做工業、商業用途。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andy5661&aid=128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