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參加了學校中文系主辦的古典詩詞創作比賽,在七言絕句的部分遇上的題目是「自在」。最近有一堂課正好在談「如何活得自在」於是我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融入詩中。
七言絕句 下平聲 四豪韻
騷人舞墨力揮毫
俠劍狂華斬亂濤
一曲終焉三昧韻
心覺身悟不須勞
如若將「自在」視作一種心理狀態(或是稱為一種境界),想要造成此種狀態,大致上可以用幾個層次來解析。體悟、展現,以及展現之前須要的感受。
就這首詩而言,前兩句是在形容自在的體與現,每個人對自在都有自己的體悟,其方式以及需要的條件各不相同,但是在體悟之後產生的感受,大都是相同的,那樣的狀態下不外乎舒適、平和之類的形容詞。
騷人、劍客,他們在體悟、感受之後,將他們所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第一、二句指涉的就是他們的「現」。
如果說,第一、二句是在解是體與現,那麼第三句即是將自在時的感受具體化。手撫三昧琴,一曲將盡未盡之時,那種彈撥之間,進退合宜的舒暢感受,不只表現在音韻之中,甚至還反映在彈琴之人的雙手觸感之中。
第四句則是回過頭來為先前三句構築一個基礎。
為什麼人可以「自在」?
當我們開始追究先前的想法,最後必定會回到這個問題上。這個問題,我將其原因歸於人的「自覺心」。因為人具有對於「自在」這種情境的「自覺心」,所以我們可以「自在」,甚至是在「自在」之時或之後,可以回過頭來探究這種心境的原因。
所以才會在最後一句說「心覺身悟不須勞」,本身就有「自覺心」存在,只要察覺到其存在,就可以理解自在時的心境所為何來,如此一來想要身處在如此情境下,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以上想法,為課堂上的一些初步討論,也許還不是很嚴謹,歡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