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01 13:25:48瀏覽1500|回應2|推薦15 | |
中文書名:《世界是平的》
p.212-213談到,工作者的工作不會在平的世界中遭到取代的四種條件: 你必須太特殊、太專業、太懂得深耕,不然就是太會調適,別人才碰你不得。
「太特殊」的工作者像飛人喬丹、比爾蓋茲、芭芭拉史翠珊之流,他們的商品及勞務有全球市場,有要求世界級酬勞的本錢。這種人的工作是不可能外包出去的。
有辦法「太特殊」的工作者很少很少,你如果辦不到,就必須非常非常專業,專業到工作不可能包出去的地步。這一點適用於所有的知識工作者,像律師、會計師、腦外科、軟體研發等。這些技能的需求始終很高,而且無可取代(nonfungible)。
在平的世界裡,工作分成「可取代」與「不可取代」兩種。可以輕易數位化、移到低薪資地區的是可取代的工作;無法數位化、換地方就不能做的,是不可取代的工作。喬丹的飛身射籃或醫師做心導管繞道手術都是無可取代的。電視機的組裝如今是可取代的,基本會計與報稅工作,也已變成可取代的。
要是你不太特殊,也不在專業的最頂尖,你就必須非常非常深耕。這適用於太多人,如美髮師、服務生、廚師、水電工、護士、律師、藝人、掃地阿姨。他們的工作有固定地點,必須與人面對面。這種工作無法數位化,也無可取代,薪資依當地市場條件而定。但這種工作也有可取代的部份,例如你的離婚律師可能在印度班加洛雇個助理幫忙搜集資料、寫陽春的法律文件;你的內科醫師也可能在班加洛雇個晚上不睡覺的放射科醫生,解讀你的電腦斷層。
因此,如果你沒辦法太特殊或太專業,千萬別指望深耕就能讓工作包不出去。你還必須非常會調適。你得有意願不斷充實自己的技能、知識、專業,才能保持創造價值的能力。善於調適就是「知道該怎麼學習」,這是工作者最重要的資產。 知識與科技的邊界愈往外擴展,機器能執行的任務就愈複雜,擁有愈多專業教育或懂得學習的人就愈吃得開,酬勞就更高。愈不懂學習的人,報酬就愈差。你絕不要成為一個不太特殊、不太專業、不知深耕、調適得也不太好,偏偏工作又是可取代的人。假如在工作的食物鏈中,你的位置處於低效益、可取代的一端的話,外包將可在不犧牲效率下降低成本,那麼你被降薪或工作被外包的機率就很大。
p.265-267談到為人父母者的職責: 協助每個人因應平世界不光是政府與企業的職責,也是父母的職責。父母必須了解小孩成長的世界是什麼樣,將來要有競爭力,現在該付出什麼代價。簡單說,新一代的父母必須要有嚴格要求小孩的心理準備。這個時代,你得沒收電玩、iPod,關掉電視,叫小孩去用功。
覺得糖給得慢一點是比打屁股還可怕的懲罰,覺得小孩應該穿棉衣、蓋羊毛被,在學校不該吃任何苦、操任何心、受任何挫折,是我們社會正在滋長的一顆惡性腫瘤。假如我們不改,我們的下一代在平的世界中就會遭受天大的震撼。
我們的下一代將要跟中國、印度的小孩競爭,不是說教育應該像軍事管理,但應該給青少年多一點壓力,別讓他們太舒服,該努力付出,準備為長遠的甘甜吃短期的苦。
p.281-283 有兩種文化面向在平的世界中格外要緊。一是你的文化有多外向,對外來的影響及理念有多開放?「全球在地化」做得如何?二是較難捉摸的,即你的文化有多內向:國家團不團結,有沒有把發展經濟看得很重要?社會中的互信,願不願意與陌生人共事?菁英關不關心民眾,投不投資自己的國家?還是,有錢人都對自己國家的窮人無動於衷,比較有興趣資海外?
一個文化愈是能「全球在地化」得很自然,愈是能輕易吸收外來的理念及最佳作法,並融入自己的傳統,在平的世界中就更有優勢。印度人的觀念就是,蒙古人來了又走了,英國人來了又走了,我們收下最好的,其他則仍掉。
MphasiS公司執行長說,「你必須擁有強健的文化,但心胸仍要保持開放,願意調適,願意採外國之長。文化孤立主義者是很吃虧的。」 在平的世界中,分工的複雜度正穩定增加,很多互動不只彼此不認識,可能也沒碰過面。要發展出現代的複雜分工,一定要更信任陌生人才行。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