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8/25 17:35:35瀏覽2316|回應3|推薦15 | |
中文書名:《QBQ!問題背後的問題》
這是出版了一陣子的書了,算暢銷書吧, 但最近才找來看。 主要講的是「面對問題時」,要去思考「問題背後的問題」, (也就是「表面問題背後的真正問題」) 以及自己如何才能夠透過行動解決問題。 而不是因為問題的棘手而傻眼,而生氣,而抱怨,而不處理。 總之就是「問題解決導向」。
例如,書中舉了一個例子, 作者去吃飯,想喝健怡可樂, 但忙碌的服務生告訴他, 那個餐廳只有百事可樂。 作者說那他只要檸檬水, 沒想到不久後,服務生幫他送來了健怡可樂!
重點在於, 這個服務生並沒有只看到「表面的問題」: 「我們沒賣健怡,我又很忙,所以我什麼都不必做」, 而是去思考「問題背後的問題」: 「那麼,我要怎麼幫客人弄來健怡可樂?」 追根究柢, 那位忙碌服務生是拿錢請經理幫他到外面的雜貨店去買回來的, 而且還不收作者的錢。 結果,作者給了那服務生更多小費。
不只那位服務生看到「問題背後的問題」, 他的女經理也是。 她沒有因為「服務生竟然叫我去幫忙買可樂?」的問題而生氣, 也沒有找理由推託, 而是二話不說協助忙碌的服務生, 完成對客人更好的服務, 展現一種「僕人的領導風格」。
以下是書中看到,自己覺得不錯的一些點:
p.80
爛水手責怪風向 爛工匠責怪工具不好 爛教練責怪球員差 爛老師責怪______ 爛業務責怪______ 爛父母責怪______ 爛經理責怪______ 爛員工責怪______
有擔當的人責怪誰呢?誰都不怪,包括自己在內。
p.97 所有QBQ都包含「我」,而不是「他們」、「我們」、「你」或「你們」。包含「我」字的問題,把焦點從他人與周遭環境中移轉開,進而反求諸己,這才是最有效益的作法。
你我無法改變他人,也往往無從控制環境與結局。我們真正能掌控的,唯有自己的想法和行動。一旦把問題的焦點擺在「如何將力氣與精神用在能力所及的事物」,我們的影響力將大幅提升,更別說使我們更快樂與比較不感沮喪了。
P.106 「我們在工作時對組織的言論,和回到家後所說的相符嗎?」 如果上班時歌功頌德,下班回到家後卻壞話說盡,這時我們必須做出選擇:
相信,否則就離開。
如果組織不再是我們達成人生目標的媒介,那又何必要繼續待下去呢?
P.118 沒人能一輩子保有工作。今日不主動積極,明天保證沒工作可做。採取行動也許有些風險,但「什麼都不做」才是更大的風險!
即使行動中蘊藏風險,但「不行動」幾乎永遠不可能成為更佳的選擇:
n 即使行動導致錯誤,也會帶來學習與成長;不行動則是停滯與萎縮。 n 行動的結果是解決;不行動充其量維持現狀,讓我們活在過去。 n 行動需要勇氣,不行動往往表示恐懼。 n 行動建立信心,不行動助長懷疑。
「被人告知『你等會兒』的人,勝過等著被人告知的人。」
P.148 我們常犯的毛病是:參加太多研討會、上太多課、買太多書、玩太多汽車音響。如果不清楚「學習」的真諦,以上都可說是「浪費」。 學習並不是出席,也不是聽或讀;學習也不只是獲取知識。 如果我們選擇不改變,表示選擇不學習。 你,今天學會了什麼?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