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資訊先驅者(七)Tim Berners-Lee
2008/09/06 00:55:24瀏覽1059|回應0|推薦0
Tim Berners-Lee (1955--) 是一個只有學士學位但是卻創造出偉大作品的人物。他在 1976 年從英國牛津大學之皇后學院畢業,主修物理。當年 21 歲,看來頗為正常。此後的幾乎十年時間,他都在電腦業工作,最初參加過硬體製造業,後來都是做軟體工程師的差事。特別是 1984 之後,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受委託撰寫一些網路軟體。他的概念在工作中逐漸成形,最後在 1989 年實現了超文系統 (hypertext system),並且撰寫了第一套的系統伺服軟體 (httpd) 和網路瀏覽程式 (hypertext browser)。這裡特別說是『實現』,而非『創造』,那是因為超文系統的概念,在 1960 年代後期,已經由一位哈佛的計算機科學博士班學生提出來,但是一直未能具體地實現。 Berners-Lee 將它具體地實現,不但如此,還將它和網路結合,並且為它制定了一個標準通訊協定 (HTTP: HyperText Transportation Protocol) 和標準製作語法 (HTML: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這套系統於 1990 年 10 月,在 Berners-Lee 所受雇的 CERN (歐洲共同粒子物理實驗室) 啟用,當時的目的是幫助實驗室中來來去去的許多物理學家整理論文,並促進論文的流通。

大約在 1991 年的夏天,這套系統就開始在整個網際網路 (internet) 上散佈了。此後的兩年,他主導了 URL、HTML 和 HTTP 的定義和發展。如果我們說,今天的全球資訊網 (WWW) 是 Berners-Lee 個人創造的結果,似乎與事實相去並不太遠。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致富:他自己選擇如此。在 1994 年,他到 MIT 加入了非營利機構 W3C (WWW Consortium),並成為那個機構的領導人。他全力地維護 WWW 的公平與公開性。

在一份訪問稿中,我看到 Intel 詢問他對於 Moore 定律的看法 (所謂 Moore 定律就是說微處理機每 18 個月就會快一倍而且縮小一倍)。他的回答很有趣。他說,一方面來說這是好的,但是,另一方面,

the art of economical programming and good programming to a certain extent has been lost. There is some really terrible software out there, which is much larger and more complex than it needs to be.

意思是說,電腦硬體越快越小之後,軟體設計師的程度就越來越低,寫出來的軟體就越來越笨、越大、越複雜。我想大家都看得出來他在說 Microsoft。我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資工系學生正在失去他們寫程式的基本功力,越來越多的資工系教授已經根本不會寫程式。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是,電腦硬體每增快一倍,電腦軟體就減慢一倍。積體電路的密度每提高一倍,軟體的大小也就跟著長胖一倍。我看不到什麼改善的希望。

Berners-Lee 在 1989 年為 CERN 寫的瀏覽器只有文字資料,圖片必須另開一個視窗呈現。將這個工具向前再推一步的是當時還在伊利諾大學讀書的 Marc Andreessen,他和同學創作的 Mosaic 程式,能夠讓文字和圖片資料同時出現在視窗內,而且還整合了其他通訊協定的網路服務於一身,例如 telnet, ftp 和 gopher。 Andreessen 的瀏覽器稱為馬賽克 (Mosaic),此物一出造成無與倫比的震撼,立刻成為殺手級的應用程式 (Killer-App)。 Andreessen 在 23 歲時應邀共同成立了 Netscape 公司,製作 Netscape Navigator 瀏覽器,使他自己變成因電腦網路而成百萬富翁的第一人。此後,WWW 的私人和商業用量,就以指數成長,到達今天我們看到的地步。

﹝網路文章‧非原創﹞
( 不分類不分類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