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歌聲伴我心
2012/01/16 19:01:19瀏覽226|回應1|推薦24

一個人,因為生長在貧窮的環境,沒有氣度,是正常的,
一個人,雖然生活在富裕的環境,沒有氣度,那是他天生貧窮,
一個人,因為生長在富裕的環境,氣度高超,是正常的,
一個熱,雖然生長在貧窮的環境,氣度高超,是。。。。?

我想,應該是信念 -- 對生活,生命的信念。

昨天看一部不算新的法國電影,譯名有“放牛班的歌聲”“歌聲伴我心”“唱詩班兒童”,清新溫馨,是少數我會當時就重看兩遍的電影,歌唱部份,更反復聽了多遍。
裏面的男主角很像現在的老五:青少年,偏瘦,鼻子和嘴巴偏大,額頭前的頭髮偏長,看人不說話的時候,眼睛又大又深。有這樣的移情作用,我看這部電影,當然又哭得稀裡嘩啦。
叫孩子們都過來,把耳機放到他們耳朵,聽聽這些問題青少年的歌聲。歌聲裏面的情感,打動了孩子們的心靈,昨天都各自看完。問他們有沒有哭,都點頭不語。

這樣的電影,好像在替心靈梳洗,讓自己淨化許多。

2013.11.11 補充下面文章

這城市的繁華並不是跟你無關
2005年寒假的某個深夜,從復旦大學哲學系碩士研究生畢業的張軼超,在上海浦東一個貴族學校裡教書。看到這部電影後,他萌生了辦一個合唱團的念頭。他為外地到上海務工的農民工子女辦合唱團。

有一部電影,叫《放牛班的春天》。

電影裡有一群孩子,他們在馬修老師的指揮下,用童聲唱出天籟一般的《海洋》。

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有個叫張軼超的人,眼睛濕潤了。

2005年寒假的某個深夜,從復旦大學哲學系碩士研究生畢業的張軼超,在上海浦東一個貴族學校裡教書。看到這部電影後,他萌生了辦一個合唱團的念頭。

他為外地到上海務工的農民工子女辦合唱團。

上海是個國際化大都市,它每年在擴大,往田地中生長,到處在開地基、造房子,無數的勞動者離開他們的土地,來到上海,從事那些最苦最累的活,維持這個城市的運轉。可是人們往往只看到上海這個大都市的華麗光鮮,很少人注意到那些隱沒在灰暗角落裡的面孔。

那些跟著父母來到大城市,卻被城市擋在門外的孩子,難道真的可以享受到城市給予的榮耀嗎?當很多上海家庭不惜代價,滿足孩子各種需求,讓孩子上名牌大學的時候,那些輾轉來滬的外地孩子,卻連一張安穩的課桌都沒有。

張軼超有時會去民工子弟學校給孩子們上課,有時也為孩子們募集圖書、體育用品和電腦。後來他意識到,這些外來務工子弟還缺一個固定的活動場所。孩子們下課後,甚至沒有一個學習和交流之處,他們的父母也沒時間管他們。於是他在朋友的資助下,花錢租了一套房子,作為孩子們的活動基地。

2006年,他和朋友一起,從郊區的農民工子弟學校,挑選了40多個孩子,辦起了孩子們的「合唱團」。

那些孩子,連最基本的音樂素養都沒有。

張軼超說,你唱一個歌吧。

孩子們搖頭,說不會。

要不你就哼一句?

也不會。

能識譜嗎?

都不會。

可孩子們說——「我就是想學唱歌!」

好吧,那就收下吧。

就是這樣一群孩子,從最初的打打鬧鬧、調皮搗亂開始,練習唱歌。

這些孩子會的「唱歌」,就是把歌詞大聲地「喊」出來。

張軼超告訴他們,合唱,不是讓自己的聲音蓋過別人的聲音。合唱,是每一個人相互融合,相互支撐,相互構建,把一個最美好的世界用歌聲表達出來。

張軼超不知道他們能不能聽懂這些話。

但是孩子們靜悄悄地,一個個眼巴巴地望著他。他想,也許孩子們都會懂的。

合唱隊找老師很難。專業的老師上一次課最低的費用是500元,張軼超他們自然是請不起的,只好靠志願者來教孩子。

但志願者很不穩定。合唱隊的老師,有在校大學生,也有公司白領,短的教一個月,長的半年一年。老師換了一個又一個。

一開始,張軼超雄心勃勃地夢想著訓練出一支非常棒的合唱隊,就跟電影裡一樣,去全國巡演,讓所有人都關注到這個民工子弟群體。

然而,現實不是那麽容易被夢想跨越。

跟城市的孩子們相比,這些外來民工的子女們,天生有一種自卑。很少有人真正瞭解他們的處境——他們已經離開了村莊,離開了田野,回不去了,但是上海又不承認他們是上海人。

他們的父母在上海生活十幾年、大半輩子,搞建築、踩三輪、賣菜、修車,很少的一部分可能會進寶鋼這樣的大公司。他們也生活在上海,同上海的孩子一樣,同一天考試,做同一張試卷,卻只能填報中專,不能參加上海的中考和高考。

這是一條多大的鴻溝?

在歌聲裡,畏畏縮縮的孩子們終於挺起胸膛了。不敢開口的孩子們敢張開嘴了。只知道喊歌的孩子也知道在什麽時候和用什麽樣的節奏發出聲音了——「放牛班的孩子」的歌聲響起來了。

3個月後,孩子們迎來了第一次公開的演出。掌聲如潮。

對張軼超來說,孩子們的歌聲顯然稱不上「完美」,甚至連「美妙」都算不上——但是,真的很「動人」。

對孩子們來說,合唱隊是一種全新的生活——在上學和幫父母幹活之外,他們感受到了從未屬於過他們的被人尊重的自信和快樂。

孩子們七七八八地坐在地板上,昂著頭,張著嘴,跟著老師指揮的手勢,唱出一句又一句跳躍的音符。

張軼超帶孩子們去遙遠的野外看星星、捉螢火蟲。張軼超也會讓孩子們半夜一起守候曇花的開放。

六年了,「放牛班的孩子」合唱團還在唱響,而且,名氣越來越大。

張軼超發現,在歌聲裡,每一位孩子都在悄悄地發生變化,這變化是潤物細無聲的。

張軼超也相信,生命裡經歷了美的熏陶,也許並不會改變這些孩子的人生,但會讓他們的生命更豐滿一些。

「放牛班的孩子」這六年,進進出出的孩子們有一百多人。

孩子們在這合唱的歌聲裡變得熱情、開朗、活潑、自信。孩子們在唱歌的時候,每個人的眼睛都閃閃發亮。

張軼超自己也變不一樣了。他更安靜了。他不再奢求「放牛班的孩子」成為一流水準的合唱團。那已經不是他的目標——他只想要他們享受音樂,從歌聲裡感到快樂。

他對孩子們說——「我只想讓你知道,這城市的繁華,並不是跟你無關。」

【2013-11-07 聯合新聞網】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onjour2007002&aid=6038187

 回應文章

MayMa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真滿足
2012/01/16 20:59

有信念的人,總覺得日子很豐盛,心裡很滿足。

今天等老五下課回來,一起看中國達人秀的準決賽。第一次來當評審的崔永元,不知道江湖深淺,被選手們的表現,催淚催得一塌糊塗。

孩子們曾經問,爲什麽英國達人秀,選手上來就是表演,而中國達人秀要帶來那麼多奮鬥的故事。我想了很久,想到一個可能的答案:中國社會上,苦的人還很多,而所謂的苦,是沒有機會,而所謂沒有機會,是因為社會的階級觀念很重,下層人要往上爬的管道不順暢。

沒有人會同情選手,因為,選手不是乞丐。

人們因為選手的表現落淚,是看到選手面對命運時,不服氣與搏鬥。

啊,命運,你是如此的強大,而且,不甚公平,

在你的權威專斷下,我們人類是如此弱小的屈服在對你的畏懼之下。

於是,那些不服氣,又有勇氣與你搏鬥的人們,總是賺得我們的尊敬與佩服,還有淚水。或許,我們不曾陪他們一起流汗,但是,在他們接受榮耀的一刻,讓我們加入他們,肯定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