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1/16 21:31:31瀏覽2727|回應0|推薦11 | |
第一人稱敘述故事,讓讀者深刻瞭解一位有口吃問題的小男孩的困境,同時也可感同身受他所遇到的問題。可以想像一下,比利在學校會怎麼被捉弄、被霸凌嗎?要他念英文字母,從A到Z,而比利怎麼努力也無法念到D。如果我帶領孩子閱讀這本書,我會請孩子特別留意同理心與體諒、為達成目標列清單的努力,以及親情的關懷而至最重要的練習「人生兩難的選擇」。 在故事發展過程裡,有一個重要的人物—麵包奶奶,也是比利的外婆。在她面前,比利口吃問題大幅減低,因為他可以輕鬆面對,甚至展現他脫口秀的才能。與奶奶約定要講很多笑話給她聽,這也是比利想說脫口秀的初衷。多和親人互動,多和她們講話,尤其奶奶爺爺們,他們總是很有智慧的啟發你的特質,引導你的方向。 而列出清單可以讓你知道有什麼事情要做。哪些先做,哪些後做?哪些是你有利的地方,哪些不利。故事一開始,比利就列下了四個擺脫口吃的方式。如對鏡子練習、閱讀「不結巴的生活」……等。而奧修老師更是厲害,他列很多比利的特質,例如:他很有趣、很搞笑、是一個好學生、很愛他奶奶……而將他的口吃最小化,因為他說:「與其將注意力放在擺脫口吃上,不如試著用別人看你的眼光來看待自己。」 在故事裡有一個重要的轉折—比利背棄他的朋友樂團,而參加了另一個比較正式、有名氣的「青少年樂團」。比利多麼可望成名,仿佛成名之後,就可以在一夕之間,擺脫口吃的陰影。他曾經渴望語言治療師可以給他一種神藥,一天內治好的口吃;也曾經報名口吃治療學校,希望它神速處理他的語言問題。他就是這麼急著,要擺脫口吃的標籤。如果有更好的機會,更快的契機,他為什麼不要爭取呢? 作者的巧妙之處,在於沒有讓故事的目標理所當然的達成,反而是讓比利受盡了磨難,人生的道路上出現了「兩難的選擇」,讓他備感煎熬。他該繼續堅持他的脫口秀夢想呢?還是改當一個鼓手?他該繼續和朋友維持克難樂團呢?還是選擇更高等級的樂團呢? 「兩難之選擇」的最後,是一切都搞砸了。「青少年樂團」不能上台表演,朋友的樂團已經解散,比利要上台表演,只剩下「脫口秀表演」。 比利在最絕望的時候,曾經喊著:「我恨這一切,我不想再當自己,我不想再當比利......」是一句話改變了他。「只要你持續將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前面,然後抬起下巴,最終景色將會改變。」故事的結局—被逼到絕境,反而找道路徑。莫忘初衷,腳踏實地,一步一步走,比利再次回到口說表演,丟開束縛,呈現最真實的自己,終於如願以償,贏得滿堂彩。 |
|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