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偶像的黃昏
2012/01/05 17:49:09瀏覽79|回應0|推薦0

/解構年代公關顧問有限公司  總經理  劉建鄰


2012總統大選大約十多天,總統夫人周美青開始掃街拜票,馬英九還打出新的選舉廣告(陸委會做得很像選舉的廣告),內容說…..不要悲情..要協商。對此,筆者認為,不論2012總統大選結果為何,選舉結果必然呈現多元民主聲音訴求。候選人若要以「人格特質」廣告贏得民心,恐怕得不到目的。因為,台灣人民可能已經不再相信政治明星。台灣「政治偶像產品」可能已經進入衰退期(黃昏的時刻)

寫過「上帝之死」的德國哲學家尼采,還寫過另一部作品:「偶像的黃昏」。在台灣,很多人不知道尼采研究過中國的經典「道德經」(也稱「老子」)。筆者認為,尼采寫「上帝之死」並不是要針對某個宗教,肯定或否定上帝的存在。筆者認為,尼采所寫「上帝之死」的內涵是否定人們對宗教及上帝的執著與崇拜。

老子在第一章就說: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說可以說,可以道,可以執著與崇拜的道,都不是真常之道。換言之,真常之道不是可以說,可以道,可以執著與崇拜可以體會與得到的。筆者認為,尼采的思想,至少有一部份,受老子很大的影響。

同樣的道理,人們若執著及信仰著偶像或者明星,將不會得到與體會真常之道。筆者認為,尼采的另部作品:「偶像的黃昏」,就是在說明偶像進入不再被人民信仰的黃昏時期。

曾幾何時,台灣出現過蔣中正、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等政治偶像。如今,這些偶像的光環是不是已經退去?答案若是肯定的。請問台灣政治偶像進入黃昏期的原因是不是台灣人民已經覺醒?不再相信只會圖表面功夫、說大話,虛有其表地突顯人格特質的政治人物?

請問一個政府該做的事不做,一直說自己多清廉有什麼用?請問一個總統說不要悲情,可以成就大事嗎?筆者認為,佛陀及許多宗教家的精神就是:悲情。(佛教談的慈悲,就是予樂、拔苦的意思)。筆者認為,中華民國國父及七十二烈士革命的精神也是:悲情。孫中山、林肯等偉人若心中沒有悲情,如何能犧牲奉獻,透過非常破壞之過程(革命),達到非常建設之目的。

未來的十年,必然是風與飄搖的日子。馬英九說不要悲情。馬英九若無法帶領台灣人走過每一次陣痛,將沒有經濟學家熊彼德所言:「創造性破壞」的能力。台灣如何有繼續向前行的動力?台灣如何有未來?

偶像的黃昏已經到來。台灣人應加把勁,一起戳破政治人物的謊言與虛假的面具。

解構年代公關顧問有限公司:http://bobotimes.economist.com.cn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obotimes&aid=6005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