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轉載─佛教獲頒世界最佳宗教獎(原因蠻感動的)
2009/09/15 18:56:35瀏覽1334|回應0|推薦1

.

轉載─佛教獲頒世界最佳宗教獎(原因蠻感動的)

轉貼

位於日內瓦的"國際
宗教心靈促進聯盟"(ICARUS)將"世界最佳宗教"獎項頒贈給一個佛教社區(譯案:可能指某一僧團或社團)。

此一特別獎項是經由一次超過兩百位來自各國,各種不同精神領域的宗教領袖
圓桌會議上票選出來。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佛教代表在ICARU僅佔少數,多數支持佛教的選票卻來自其他宗教的領袖。以下是他們當中,四位贊同者的說法:

J
onna Hult,負責ICARUS研究單位的主席,提到:

對我而言,佛教獲得"世界最佳宗教"這項獎項並不令人驚訝,因為從文獻上不曾看到奉著佛教名義發動世界大戰的例子,相對於其他宗教來講,不管上帝是否犯錯,幾乎都有備戰與應戰的紀錄。人們很少聽過佛教徒所組成的軍隊,佛徒們實踐了他們所傳播的教義,這在其他的心靈學說的宗教上比較罕見。

天主教的教士,來自北愛爾蘭首府,伯爾發斯特(Belfast)的Ted O'Shaughnessy神父則表示:

我愛教會。我們傳播聖經的教理,宣揚了神的旨意-愛人,但每當發生了殺戮事件,對我而言總是感到苦惱。為了這個理由,我把這一票投給佛教。


透過巴斯斯坦籍的翻譯員,回教的神職人員,Tal Bin Wassad說明他投給佛教的理由:

"在我獻身於回教的生涯,我看到宗教宣傳大幅強調了憤怒與流血衝突,而較少處理個人心靈問題。但這一點,佛教徒卻能超越了。"代表巴基斯坦回教社團投票的Bin Wassad接著指出:"事實上,我最好的朋友們都是佛教徒。"


來自耶路撒冷的Rabbi Shmuel Wasserstein則指出:

當然,我是熱愛猶太教,我認為那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宗教,但是老實說,從1993年以後,我每天在進行猶太教的祈禱之前,都先修行毗缽捨那(Vipassana)禪修法門。所以我把這一票投給了佛教。

然而,卻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ICARUS卻不知道將這項獎頒贈給誰,許多佛教界人士都說他們不想領這個獎。


當問到緬甸的佛教團體為何婉拒了這個獎項, 緬甸籍的Ghurata Hanta 法師表示:"我們很感謝頒給佛教這項殊榮,但是我們應該把這個獎頒給全體人類,因為佛性是在你我之間!"

Groehlichen(譯案:ICARUS的會長)則表示:"我們要繼續找尋願意接受這個獎項的佛教徒,如果找到了,會讓大家知道的。

最佳解答

  • 發問者自選
 
回答者:恭喜您 ( 初學者 1 級 )
代表知識團:老頑童養生健康快樂窩
回答時間:2009-07-30 14:38:31
[ 檢舉 ] 

佛教不是宗教

「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世所必需。」

諸位大德諸位法師諸位同學:

今天,我們有緣在這裡談談佛法,希望對佛法有所認識,以便於學習,真正達到學佛的效果。

佛教是兩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在印度創辦的。在後漢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佛滅度六百年後,佛法由印度的高僧傳到中國,即為朝野所熱愛。

早期的佛教是「佛陀教育」。唐朝以後,佛教分為「宗門」和「教下」。宗門專指禪宗,教下通指其他宗派。中國的大、小乘佛法總共有十個宗派。小乘有成實、俱舍兩宗,在唐末已衰微而不復見。大乘有天臺、華嚴、法相、三論、淨土、禪、密、律八宗。這是佛法本身的「宗」與「教」,與現前「宗教」的定義完全不同。

宗門與教下是完全不同的教學方式,最大的差別,在於教下依據佛的經典。教下就像讀書,有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由淺而深,循序漸進,慢慢地把自己的德行、智慧、境界提升。宗門則像天才班,不須依據經典,七、八歲就念研究所,不是普通人所能學習,要「上上根人」才有能力。宗門的特色是「悟後起修」,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後,才起修行。這是佛門中,宗、教概略的情形。

釋迦牟尼佛是人修成的,不是神,也不是仙。菩薩也是人,也不是神仙。「佛」是什麼意思?我們要清楚這些名詞術語的定義。佛是古印度梵語音譯過來的,意思是「智者、覺者」。換句話說,「對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底覺悟了,一絲毫的疑惑都沒有」,這個人就稱之為佛。「菩薩」也是梵語的音譯,意思是「對宇宙人生的真相正在求覺悟者」。菩薩也有相當程度的智慧和覺悟,但還沒圓滿,若圓滿即稱為佛。把這些名詞搞清楚,我們才曉得:原來佛、菩薩、辟支佛、阿羅漢,都是佛教學位的名稱,就像學校博士、碩士、學士等名稱。佛教的最高學位是佛,其次是菩薩,再其次是辟支佛,最低是阿羅漢,總共四個學位。

《無量壽經》裡有一句話非常值得讚歎:一切皆成佛。這是什麼樣的心量?諸佛希望一切眾生都成佛,都和他一樣,不能不如他。這「一切眾生」當然包括我們在內,這是佛教終極的目標。佛希望每個學生都拿到博士學位。佛與一切眾生平等,所謂:「生佛平等。」注意「生、佛」不是「佛、生」,佛把眾生的地位抬上來了,眾生第一,佛在下面,眾生與佛平等。我們應當發奮努力,不辜負佛真誠的教誨與期望。

世尊的教學超越國土、族群、宗教,有教無類。只要肯跟他學,世尊都熱情教導,從沒拒絕過一個求教者。《論語》記載:孔老夫子教學生,若「舉一隅不以三隅反」,老夫子就不教。換句話說,孔老夫子希望教學的對象聰明,一點就通,他才歡喜教,如果告訴你一個原則,你不能活用和貫通,夫子就會把你放在差一等的教學。佛不如是,「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不但當年如此,生生世世,什麼時候你發心學佛,佛就有應。眾生有「感」,佛就有「應」。

佛是什麼人,什麼身分,什麼地位?用現代話說,釋迦牟尼佛是一位「多元文化的社會義務教育家」。我們做為佛的弟子,也必須肯定自己是從事於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工作。工作分兩類:一是講經教學的「弘法」工作,一是在世間推行佛陀教育的「護法」工作。護法好比學校的創辦人、董事、校長、行政人員,弘法好比學校的教員,每天給大眾授課。教、職員要辨別清楚,弘、護要密切合作,兩者缺一不可。古時的叢林寺院,都是佛教教學的場所,每天上課八小時,另外,有八小時的修行,將課堂裡所學的理論與方法,落實到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中。佛法不尚空談,佛法重實質與效率。

民國十二年〈公元一九二三年〉,歐陽竟無先生在第四中山大學〈現稱南京師範大學〉,做過一次震撼佛教界的講演,講題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世所必需。」他舉出許多例子,證明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學。那佛教是什麼?佛教是「佛陀對一切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我們要把佛教本質認識清楚。

佛教變成宗教,是在清朝中葉嘉慶以後。因為在康熙、雍正、乾隆的盛世時代,佛法依舊是教育,可見得它變成宗教不過是最近兩百多年的事。今天,若說佛教不是宗教,就說不過去,因為佛教確實已變成了宗教。現代的佛教總共有五種形式同時存在,我們必須能夠把它們辨別清楚。

參考資料 我是出家人
  • 2009-07-30 14:38:49 補充

    第一種、釋迦牟尼佛的教育。這是傳統的佛教,現已很少見。

    第二種、宗教的佛教。把釋迦牟尼佛與諸佛菩薩當作神明看待,已經捨棄教學。

    第三種、邪教的佛教。這是最近半個世紀才發生的,它的迷執很深,對社會造成嚴重的傷害。

    第四種、哲學的佛教。許多受過
    高等教育的人,都把佛經當作哲學來研究。可是,

  • 2009-07-30 14:39:18 補充

    他們不能得到佛法「斷惡修善,破迷為悟,轉凡成聖」的真實利益。為什麼?方向錯了,所以達不到目標。我跟方東美老師學哲學時,他把佛經介紹給我,還告訴我:「佛經是全世界最好的哲學。」他以哲學的眼光看佛法,一生鑽研不懈。

    第五種、作秀的佛教。法師帶著一群弟子表演,唱歌跳舞,非常熱鬧,中間法師出來講幾句話,講十幾、二十分鐘,觀眾聽了也未必懂他在講甚麼。


    我們究竟學習哪一種佛教,自己要清楚;我們學的是釋迦牟尼佛的教育。

    佛究竟教我們什麼,我們又跟他學什麼?我想每位同學都關心這問題。佛在一切經論中所說的,

  • 2009-07-30 14:39:32 補充

    就是《般若經》上所謂的「諸法實相」。這四字淺言之,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可分成三大類。

    第一類、人與人關係的真相。我們的生活不能脫離人群,那人跟人關係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第二類、人與自然環境關係的真相。我們不能離開大地和物質環境而獨立生存,所以必須要明瞭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第三類、人與天地鬼神關係的真相。可能你會說:「你迷信,怎麼講起天地鬼神?」現代科學家肯定:空間是多維次的。

  • 2009-07-30 14:39:46 補充

    不同空間的生物,就是佛經中常講的「十法界」,也就是中國人常說的「天地鬼神」。我們不要被名詞術語蒙蔽了,必須要瞭解術語的真正含義,才能得到真實的受用。



    這部經(十善業道經)上也說:「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十法界的依正莊嚴,起於一切眾生的妄想、分別、執著。今天,科學家還沒研究出空間為何多維次,很可惜他們沒讀佛經,他們如果有緣讀佛經,我相信會比我們早開悟,他們很聰明。佛講,多維次的空間是一切眾生的妄想、分別、執著造成的,

  • 2009-07-30 14:39:58 補充

    所以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不就突破了嗎?

    突破空間維次,佛家用「
    禪定」。禪定就是「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禪定真實的意思,是《楞嚴經》的一句話:「若能轉境,則同如來。」心定就能轉境界,突破空間維次,擴大生活空間。隨著定功的淺深,突破的層次多少不一,到佛果位,層次全都突破了,就能圓滿的瞭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等覺菩薩還有一層沒有突破,所以瞭解還不究竟。這是從理上講,要深功夫才做得到。



    從事上講,我們凡夫能做到的,是在生活當中,行、住、坐、臥。心有主宰,不為外境所轉,

  • 2009-07-30 14:40:12 補充

    如經典所說:「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這樣的禪定就是方東美先生所講的:「人生最高的享受。」禪定不是每天盤腿面壁打坐,那只是初學禪定的一個方法。

    世人大多生活在煩惱、憂慮,甚至恐怖之中。我們佛弟子接受佛陀的教誨,就能「常生歡喜心」。佛法的生活是高度的藝術,充滿了「真、善、美、慧」。諸位如果懂得怎樣學習,就能改善自己的生活。所以,佛教正如歐陽大師所說:「是人生之必需。」



    佛經明白的講述真相,我們聽到了也點頭,但就是沒能把它證實。必須實證,學業才算完成。佛所講的話,我們能「信、解、行、證」,到「證」才有真正的受用

  • 2009-07-30 14:40:21 補充

    。「證」一定要通過「行」,而「行」就是試驗。經論中所講的道理、方法、境界,如果不通過試驗,怎能證明?通過試驗證明,是科學的教學法。科學家說佛教是迷信,不能怪他們,想想他們講的也很有道理。我們今天展開佛經,是會念,但不懂意思。佛所說的理論、方法、境界,我們完全沒有落實,也沒有試驗,這不就是迷信!所以佛教變成了宗教。

    宗教如果不回復教學,決定不能解決問題。佛教如是,其他宗教又何嘗不如是?我接觸的宗教很多,他們的經典我都讀。讀後我才明瞭;所有的宗教都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所有宗教的創始人都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工作者,和釋迦牟尼佛沒有兩樣。可是,

  • 2009-07-30 14:40:26 補充

    他們在早年就已變成了宗教,變成宗教的時間比佛教還久,這是我們必須要覺悟到的。

    佛陀教育的宗旨是「孝親尊師」。在《觀無量壽佛經》中,世尊教導我們修學「淨業三褔」。三褔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化眾生的大根大本。第一褔:「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佛教由此教起,也在此地圓滿。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st1937&aid=3319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