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2/08 17:22:10瀏覽8479|回應2|推薦1 | |
找個人來愛我 疲倦的時候 找個地方停泊 縱然是最暗的角落 多少風已吹過 飄蕩到最後 到底誰來探索 對與錯究竟是如何 愛與恨交錯 一切都變沉默 誰能解開我心中的迷惑 點出我的罪惡 誰能停止我悲傷的眼眸 最深處的顫抖 誰能告訴我 為何這一刻 愛與恨都散落 ~曲祐良【英雄】~ 這首歌的年代,大約是屬於筆者剛出生的時候,在那個年代,香港正流行古惑仔的電影拍攝,如同現在的【無間道】、【江湖】等。那個時候的古惑仔電影,比較出名的有周潤發的【英雄本色】、梁家輝的【火燒島】、以及鄭伊健的【97古惑仔】系列、劉德華的【旺角卡門】等,其中,【火燒島】是筆者印象最深刻的。 該片首次拍攝的時候,由於當今紅極一時的影星,那時都只是剛出道的新人,因此該片的一大特色,就是可以同時看到許多現在的大明星,在戲裡齊聚一堂,除了筆者的偶像劉德華之外,還有成龍、洪金寶、梁家輝、葉全真、庹宗華、張國柱等人,另外,現職立委的柯俊雄,也在戲中佔有不小的份量。曾聽之前,某電視節目在介紹【江湖】時,也提到了這部最早的古惑仔電影。 不過,那節目介紹說,【火燒島】裡頭的大反派,乃飾演「鋼珠」一角的劉德華,後來,筆者看了這部電影之後,卻發現,其實應該是扮演典獄長的柯俊雄,在這部電影當中,他藏身於幕後,掌控著梁家輝、劉德華、成龍、洪金寶等四人的命運,先誘使他們犯下必死的罪行,然後再改變他們的身份,讓他們去刺殺其販毒的合夥人,結果除了梁家輝之外,其他三人皆在片中遭射殺。 就開頭與結局來看,【火燒島】不像是一部古惑仔的電影,而是比較像監獄風雲類的喬段,但是,片中的劉德華與成龍,卻是因為一樁黑道之間的衝突,而結下了仇恨,後來,當劉德華知道,成龍在獄中並沒有被他的手下殺死,於是就趁著與一位警官(倪敏然)會面的時候,故意打傷該警官而入獄。才剛到了獄中,就與成龍撞個正著 ,於是兩人便當場打了起來,然而,周圍的獄卒卻在一旁看熱鬧。 後來,成龍與劉德華都被宣判了死刑,至於洪金寶,則是因為要見他的兒子,而企圖多次越獄,最後也被判了死罪,而梁家輝則是為了替一位獄中好友報仇,而開槍殺了看守監獄的一位獄官,結果也被判了死罪。這裡的死罪,其實是被典獄長柯俊雄秘密找來,利用他們來除調與自己利益有衝突的生意合夥人。就筆者看來,這位典獄長的風格,很類似【犬夜叉】中的奈落,以及三國時代的曹操。 【火燒島】所表現出來的人性,正如【Con Air】的大反派---賽落葛森所說的一樣,似乎在一般人的眼中,罪犯是沒有人權的、是不被信任的、是生命不值錢的,因此,無論是【火燒島】還是【Con Air】,他們都表現出罪犯受到規範體系歧視的情況,就像是「反派」一樣,罪犯之所以被稱之為「罪犯」,也是因為他們的行為,不被社會的體系所接受,因此,他們往往都表現出憤世嫉俗的性格。 然而,何以做了不見容於社會的事,就要受到處罰,就要被關呢?其實這樣的想法,最早可追溯至上古時期,巴比倫人所訂的【漢摩拉比法典】,該法典最大的特色,除了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律之外,就是那「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應報心態。這樣的心態,是今天眾多刑罰的核心價值,也就是說,做了社會所不容的事之後,為了滿足社會大眾的應報心理,於是就對該當事人進行懲罰。 杜斯妥也夫斯基曾說:「觀察罪犯可洞悉文明的真相!」對於這段話,筆者一直在想,這就是為什麼,每當一部電影、一部連續劇播出時,觀眾印象最深刻的,通常都不是那些正派的主角,反而是一些反派人物,然而,對於反派人物的討論,也遠超過正派人物的討論,甚至許多電影,乾脆就以反派人物當主角,或極力突顯反派人物的特色,這裡所談的【火燒島】即是! 另外,由喬治克隆尼所主演的【瞞天過海】,也是以被社會視為「反派」的人物為主角,並且,該片更是極力突顯反派人物的迷人之處,如不懼權威、敢於衝刺、冷酷、放蕩不羈等,比起高橋留美子的【犬夜叉】,該片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雖然【犬夜叉】當中的殺生丸、蠻骨、剎那猛丸等人,都被觀眾當成如英雄一般,但是,並不像【瞞天過海】一般,直接升格成為主角。 對於這種「反派英雄」的興趣,感情生活也是觀眾很喜歡討論的,就拿殺生丸來說,雖然筆者一直堅持,他與神樂、小玲之間,並不是愛情,而只是朋友的情誼,但是仍就有許多網友,依舊堅持,殺生丸與這兩位女子之間有愛情成分,而蠻骨與剎那猛丸,則是在許多觀眾的心中,留下了「悲劇英雄」的形象。相對而言,名為主角的犬夜叉,網友討論的興致卻不如殺生丸、蠻骨等二人。 雖然基本上,筆者也認為,愛情對殺生丸來說並不重要,而真正重要的,是他日新又新、創造自己、超越自己、肯定自己的思想,但是,若是要形容殺生丸的「假設性愛情」,那麼,筆者會用開場時所引用的這首歌來形容,因為,無庸置疑地,在多數觀眾的心目中,特別是女性觀眾,殺生丸是英雄、是白馬王子,但是,可能是因為,作者也安排了幾位女性與他接近,所以才會引發如此強烈的好奇心。 順便一提,關於杜斯妥也夫斯基的這個主張,其實是有一位名叫傅科(Michelle Foucault)的學者在研究,他是一位文化人類學家,對於監獄有很深入的研究與實証經驗,對犯罪學的影響也很大。不過,傅科的觀點,大多數是出現在許多與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有關的文獻當中。對於正派角色的談論,可能是因為他們的行事風格與社會相容、與社會的差別不大,所以並沒有太多的討論與研究。 然而,傅科研究監獄的代表作,是他轉入後結構主義(post-structuralism)之後,所寫的【規訓與懲罰】,裡面研究的範圍很廣,主要是監獄內的犯人、監獄的體制、司法的體制、教育的制度。再看【火燒島】的結構,幾乎就是一部以各種監獄之符號,所構成的一齣社會劇場,劇中人的互動,如台詞、動作、衝突場景等,都可說是「監獄形象」的反映,雖然不一定與真正的監獄相同。 最後,筆者認為,反派角色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電影與戲劇一直是結構主義的研究例子,而結構主義所強調的差異,也經常在電影與戲劇當中出現,這主要出現的地方,就是反派角色所演出的情節,通常「差異」遠比「相同」來得明顯,因此,對於反派角色,觀眾才有如此深刻的印象。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