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林社區@鳳林
來到北林社區,第一個感覺就是很傳統的鄉村景觀,到處是綠油油的,中間夾帶一些農舍。這處社區是民國70年代的示範農村,雖然居民以中高年齡為主,不過卻是很有活力的社區,在活動中心的海報上,都是社區辦活動的照片。
在這裡要先進行社區巡禮,然後來DIY客家粸粑(麻糬),在邱里長的帶隊下出發了!
這天來接待大家的,都是社區的伯伯阿姨輩的人,反應出農村人口老化的現象,年輕人都到大都市中打拼。北林社區是日據時代日本移民村,在花東縱谷好幾個鄉鎮中,都有當時日本人移居的蹤影,不過在二次大戰日本戰敗後,這些日本人都被遣返回日本。
沿著鄉間小路散步,聽著里長述說社區的小故事,縱使民宅內的一棵小樹,都能娓娓道出一段故事。不久進到一戶民宅的大庭,里長說要來看眼前這棟黑色的建築。
當年日本宜移民來到後,便鼓勵農民種植菸草,甚至引進菸草製作技術,也因此這裡至今仍保留有「菸樓」。所謂菸樓就是烘燻菸葉的場所,一般常見的菸樓,根據其屋頂排煙口的大小,可區方為「廣島式」及「大阪寺」菸樓,前者排煙口突出在屋頂斜邊,後者則是在屋頂上另搭一棟小樓為排煙口。不過所謂慢工出細活,廣島式菸樓因為煙口小,菸葉烘製時間長,相對來說品質也較佳。
菸葉的燻烤方式,是將菸葉摘下後,將葉子穿掛在架子上,從菸樓爐灶燒材,將熱氣經由樓內管路乾燥烘製,烘製完成的菸葉是金黃色的,經整理分類後再繳交到公賣局菸。一般來說,種菸的收入遠高於種稻的收入,不過要種菸可是要取得許可證。
早期通常每次烘烤一間滿滿的菸葉,需要五、六天的時間,期間需要人工不眠不休的看顧,後期因為引進堆積烤菸機,以電腦控制,才大量節省人力。
更多菸樓的故事請參見http://meinong.kccc.gov.tw/04tobacco/04tobacco_a.asp
看完菸樓,里長先帶大家看一口古井,之後在路邊發現很像檸檬的果實,里長請大家猜猜是啥?原來這不是檸檬而是百香果。
來到馬路轉角的小花園,在一旁藏有一棟菸樓實體模型,別小看這座十分之一的小菸樓,這可是老師傅花10個工作天才完成的,裡頭的建材可都比照實際菸樓來修築。
轉到另一條鄉間小徑,里長帶大家看一條不起眼的溝渠與路邊的花台,原來這是生態區,在溝渠中有村民的洗衣場,花台中的植物可美化環境。里長還說在活動中心旁洗手間,種有一小片蘆葦,這可是最天然的污水處理方式,利用蘆葦根部的淨化能力,將污水轉化為淨水。
再往前走有幾戶日據時代所留下來的日式建築,雖然房舍有點老舊了,不過很有懷舊的感覺,與小時候所建日式宿舍很雷同。
鄉間小路逛了一圈,也有點渴、有點餓,這時社區媽媽們早就準備好落神花茶以及QQ的客家粸粑(麻糬)。
要製作客家粸粑,首先要用糯米打成漿瀝乾後蒸熟,再將其攪拌成黏稠的粸粑團,這是粸粑的原料。DIY時則將粸粑團分成小塊,包進紅豆餡搓揉成圓球狀,最後外層再裹上糯米粉,就大功告成了。這樣現做的粸粑,口感相當好,QQ又不黏牙的外皮,搭配甜而不膩的紅豆餡,讓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了。
在離開北林社區前,別忘記拜拜土地公,除了祈求旅途平安外,也希望北林這片土地能年年豐收。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