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6/01 21:34:46瀏覽717|回應0|推薦16 | |
來!來!哩來!快加入「Bluejohn旅行誌粉絲團」!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成立,當時正逢國民黨國共會戰一路戰敗轉進台灣的時節。10月17日國軍棄守廈門,緊接著10月25日凌晨的共軍大舉登陸金門,稱之為「古寧頭戰役」。因為這場戰役的勝利,讓共軍無法繼續進攻澎湖與台灣,也保住台澎金馬的地位。
來到戰史館入口,是一條長長的坦克車道,地上的兩條紅磚線象徵戰車履帶的痕跡。坦克車對古寧頭戰役來說是很大的協助,當年10月24日早上M5A1輕型坦克正在古寧頭海岸進行演習,但傍晚時分編號66號坦克車因履帶陷入沙溝拋錨,故夜間仍在此進行搶救。次日凌晨共軍開始大舉登陸之際,坦克接到了連部同意開火的命令,率先以拋錨的坦克開火,卻無意間發現敵軍的大批軍力,遂以3輛坦克開砲壓制共軍的火力,也減緩共軍登陸的火力。在戰後這部拋錨的坦克車被稱為「金門之熊」,在戰史館大廳外還展示這部戰車。
這場國共最後對決的戰役,只歷時56小時結束,因為戰役發生突然,而且當時戰地記者也來不及紀錄影像,因此戰史館利用十多幅的油畫來紀錄這場戰役。當然如果沒有導遊的解說,單單只看這些油畫,相信是非常無趣的。 簡單來說這場戰役,是共軍利用夜晚登陸金門,原本想要從金門島最最狹窄的腰部登陸,將金門一分為二,可惜因風向之故來到西北角的古寧頭。 兩軍開始在陸地上對峙,甚至引發激烈的巷戰,在在國軍的優勢火力下,先將共軍登陸船隻炸毀,導致共軍無路可退,並俘虜共軍7,000餘人。這場戰役中,國軍最高陣亡將領為14師的團長李光前上校(殉國前為中校代團長),地方百姓則自行追諡為將軍,並在西浦頭村建有李光前將軍廟,供奉為「金門守護神」。
在戰史館外頭就是三營區的所在地,目前營區已部份開放觀光。穿過狹窄的坑道就能抵達古寧頭海岸的防禦據點。從制高點望去,其實用肉眼就能望見對岸中國。這一帶的海岸曾經是佈滿地雷的地區,只見沙灘上還是插滿「軌條砦(音同債)」作為反敵人登陸的設施,在據點旁還豎立有「排雷紀念碑」,代表金門已全面剷除傷害性的地雷,也是一種和平的象徵。
聽完這一段戰史,回程又再度走在坦克車道上,不禁要為當年參與或犧牲的將士給予最大的敬意。 ==待續==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