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17 22:20:21瀏覽563|回應0|推薦3 | |
專家:家長幫孩子理財可從四方面著手 2010年02月16日 20:38:10 來源:新華網
圖表:專家建議:家長幫孩子理財可從四方面著手 家長應幫孩子理好壓歲錢 2010年02月17日 08:48:23 來源:京華時報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孩子們春節期間收到的壓歲錢也越來越多。對此,一些理財專家提醒,由于小孩子對錢的用途沒有足夠的認識,再加上自制能力差,如果父母不給予合理的指導,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 吉林省工商銀行理財師宋敏建議,家長幫助孩子理財,具體可從四方面著手:一是幫孩子建立一個賬本,讓孩子把每一筆支出費用記清楚,這樣孩子既能養成會管理錢、會花錢、把錢用在該花的地方等好習慣,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自立意識;二是幫孩子在銀行開個賬戶,讓孩子從小養成自覺理財的好習慣;三是教孩子合理有效利用壓歲錢,可以讓他們用這些錢買點書,一套好的叢書可以有助于學習,更能提高孩子的精神境界;四是可向長輩表孝心,培養孩子尊老愛幼的思想。(據新華社電) 專家建議理財教育從娃娃抓起 2010年02月16日 18:58:27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貴陽2月16日電(記者王橙澄、石新榮)“在現代社會中,經濟生活已成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理財成為一種適應社會發展的基本能力,應從娃娃抓起,讓他們從小就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貴陽市教育局副局長陸明說。陸明認為,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經商是低人一等的行業,而且不少人認為精于打算是充滿銅臭味的表現,所以許多父母不願意對孩子從小談“錢”。而一些外國學生,在大學期間就自己開公司創業。許多中國學生出國留學,只會選擇一些低水平工種,例如洗碗、端盤子等等,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學生缺乏理財意識,還不懂得用自己的智慧去賺錢。 貴陽市實驗二小校長舒麗娜認為,老師和父母自身缺乏一定的理財意識,也是造成少年兒童理財教育缺失的一個原因,學校課堂中很少涉及理財知識。 “目前,我國還不可能像一些西方發達國家那樣,單獨為理財開一門課,但在平時的教材中、老師授課的過程中以及地方性課時中,有必要進行一定的理財基礎知識滲透。”舒麗娜說。 陸明告訴記者,自2006年開始,貴陽市教育局和工商銀行貴州分行便針對貴陽部分中小學開展了“小小理財家”活動,得到部分家長和孩子的支持。這些參加活動的家庭一般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父母至少有一方是金融工作者,配合教育的效果不錯。但是,還有更多的家庭和孩子,由于知識的匱乏和重視不足等,孩子的理財教育還處在一種蒙昧狀態,這也凸顯了我國理財教育的缺失。 專家建議,理財教育應從娃娃抓起,學校、社會、家庭三方面都應共同努力,加強對孩子的理財教育。 "我是怎樣教育孩子理財的"——理財專家的理財教育經 2010年02月16日 18:59:5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貴陽2月16日電(記者石新榮、王橙澄)“我在教育孩子理財的過程中,主要採用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寓教于樂的方式,並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由淺入深地進行。”中國工商銀行貴州省分行理財專家李寶春有一套自己的理財教育經。 李寶春告訴記者,他主要是從三個層次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首先,讓孩子認識和了解金錢,因為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父母長輩都很寵愛,要什麼就給什麼,這就讓不少孩子以為錢來得很容易。 “孩子還沒讀書前,我就帶孩子去銀行取錢存錢,帶他去購物,並告訴孩子,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用錢買來的,而錢是父母辛勤勞動換來的,這樣孩子從小就會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李寶春說。 其次,讓孩子了解怎樣使用金錢。學會合理使用金錢,是對財富的深層次理解。孩子上學之後,李寶春就將壓歲錢交給孩子自己管理,時不時過問一下,和孩子一起算賬,制定一段時間內的儲存和支出計劃。 “我還經常教育孩子,身邊有很多人需要幫助、希望工程需要捐款,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應盡力幫助他人,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能獲得快樂。” 李寶春對孩子進行的第三個層次的培養,是教育孩子如何獲取並管理好金錢,讓現有的財富增值。“這並不是讓孩子從小就充滿銅臭味,而是引導他們,通過一些正確的方式來獲得財富。”李寶春說,比如幫助父母做家務,通過努力學習參加競賽和活動獲獎,利用業余時間為小區送報等,“也許報酬就3元、5元,但也能讓他們親身體驗財富是通過勞動和智慧獲取的。” 李寶春說,孩子年齡更大一點後,還要教育孩子獲得金錢之後不能亂花,讓他們適當接觸一些金融產品,了解、熟悉,並學會使用。孩子10歲時,李寶春便為他開設了銀行賬戶,幫助孩子進行一些合適的投資,並給他講解本金、市值、利潤、投資風險、金融危機等知識。 “剛開始這些概念也許孩子並不理解,但也會在他腦中形成基本概念,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就能漸漸領悟,並且能更多地了解世界,更好地適應社會。”李寶春說。
讓孩子在理財中成長 2010年02月16日 17:06:16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貴陽2月16日電(記者王橙澄、石新榮)“如果每個星期有六塊錢,那麼一定要存下一塊錢,這樣日積月累就是一筆財富。”貴陽市十六中初一學生陳童玥說,今年才12歲的她,已有5年多的理財經驗。 上小學前,陳童玥的父母就給女兒購買了一個存錢罐,“平時買醬油、買菜剩下的零錢,爸媽就會和我一起把錢投入存錢罐,從那時起我就了解了錢是什麼東西,我們所用的一切都是用錢購買的,而且財富可以積少成多。”陳童玥說。 小學三年級時,陳童玥在母親的幫助下,到銀行開設了自己的個人賬戶,正式步入現代理財的大門。最初,母親幫她選擇了較為簡單的“零存整取”方式,陳童玥就將平時節省下來的零用錢、壓歲錢都存入該賬戶。“我懂得了把錢存入銀行就能夠獲取利息的道理,並且了解到我所用的錢是爸媽辛苦工作換來的,我們要勤儉節約,平時該花錢時花錢,該節約時就要節約。” 五年級時,10歲的陳童玥就和媽媽一起開始購買“基金定投”。“2008年上半年的時候,我發現自己買的基金定投大漲,比本金翻了一番,覺得特別開心。”隨之而來的金融危機又讓小童玥體驗到了投資的風險。不過她依然堅持理財,因為通過理財教育,她已經了解到經濟發展的周期性規律,“我相信經濟會復蘇的。” 陳童玥還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記賬,最初是在媽媽的監督下進行的,但漸漸地就成為她生活中的一個習慣。“記賬能讓自己知道錢都花在了哪?,這樣就不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了。” 陳童玥的母親張蓬認為,理財教育還有一個重要作用,那就是讓小童玥懂得幫助他人,她會從自己的賬戶中取錢捐給希望工程,捐給汶川地震災區和身邊需要幫助的人。“理財讓我更好地了解社會和世界。我會一直理財,給自己儲備一筆教育基金,以後讀大學就由這筆錢負擔,幫爸媽分憂。”陳童玥說。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