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9/01 10:59:09瀏覽162|回應0|推薦0 | |
光大事件曝露程式交易的問題,每天說是量化、量化、量化,卻不知其風險之大,最後受傷的是信任你的人,更是自己。
證監會調查烏龍指解密:光大前後四次篡改程序 北京新浪網 (2013-08-31 16:41) 21世紀經濟報導 楊穎樺 北京報導 核心提示:在證監會稽查部門負責人看來,事件的前因在於內控缺失、管理混亂下的軟體系統與風控系統失誤。 8月30日,證監會公布光大證券異常交易事件的調查處理結果,但其背後還有很多細節耐人尋味。 其中包括證監會的三日快速調查取證、復原光大證券篡改交易記錄、從券商到監管機構的全方位調查取證等,這對於證監會的稽查執法而言,都是一次全新嘗試。 實際上,這是證監會稽查執法升級后的首考,也是對於肖鋼監管執法理念的試金石。 0的設置與「獨立王國」 在證監會稽查部門負責人看來,事件的前因在於內控缺失、管理混亂下的軟體系統與風控系統失誤。 首先光大烏龍指的資金來源於其自營,實際上「烏龍指」發生后已產生686億的交易指令,但被其系統軟體阻擋了部分,根據交易所五擋成交的規則,又被擋回一部分, 686億的交易單指令最終到達交易所為234億,實際成交70多億。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光大證券的內控缺失,管理混亂,策略投資部沒有納入內控管理、 信息管理中。」上述監管層人士指出。 事實上,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在外購軟體后,自己又開發了訂單生成系統。這個系統包括訂單生成系統和訂單執行系統兩部分,均存在嚴重的程序設計錯誤。 其中,訂單生成系統中ETF套利模塊的「重下」功能(用於未成交股票的重新申報),設計時錯誤地將「買入個股函數」寫成「買入ETF一籃子股票函數」。訂單執行系統錯誤地將市價委託訂單的股票買入價格默認為「0」,系統對市價委託訂單是否超出賬戶授信額度不能進行正確校驗。 「本來銘創軟體的系統在執行訂單系統交易時,將單子發到交易所,正常情況下交易價格應是市價委託,會設置例如高於市價10%或1%的指令,但實際系統在這方面的設置是0,導致哪怕是686億的成交后,由於設置為0,光大證券無法得悉相關成交情況。」上述監管層人士指出,「自己賬戶上有多少成交也沒有反應,打進去后所有結果顯示出來都是0,直到70多億的成交返回來,光大證券才發現資金已用完。」 除系統技術缺陷外,風控也是個要命的問題。由於光大證券的策略投資部長期沒有納入公司風控體系,技術系統和交易控制缺乏有效管理。訂單生成系統中ETF套利模塊的設計由策略投資部交易員提出需求,程序員一人開發和測試。策略交易系統於2013年6月至7月開發完成,7月29日實盤運行,至8月16日發生異常時實際運行不足15個交易日。由於「重下」功能從未實盤啟用,嚴重的程序錯誤未被發現。 其根源是光大證券的管理機制比較傳統,導致業務機動性不強。策略投資部則是存在於光大風控體系外的獨立王國,由於策略投資部引進國外精英組成,因其盈利甚豐,光大證券給予該部門特殊待遇,「從技術到風控,都沒有納入到。給了特區,相當於獨立。」知情人士指出。 致命缺陷與獨立王國架構交織,引發了光大烏龍指事件。「此前不出,以後也會出,遲早會發生。」業內人士評價指出。 烏龍指調查過程 由於光大異常交易事件涉及程序化交易系統缺陷的問題,如何與計算機作戰,給了證監會一個新命題。 在上述稽查部門負責人看來,事件調查最難的地方在於異常交易的真實起因。「對於交易系統軟體的分析,軟體中究竟存在什麼缺陷。」而重中之重是電子取證技術分析。 稽查總隊的電子取證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我們把兩個軟體系統的代碼,其設計上的錯誤查清楚了。」 一個關鍵之處是對於篡改系統的甄別與復原過程。證監會稽查部門進駐光大證券現場調查時,他們帶來的總隊一批技術人員發現,相關的軟體系統數據早已被篡改。「程序前後改過四次。」稽查人員指出,8月16日晚到次日凌晨,光大證券程序員對交易系統、尤其是其自行設計的訂單系統進行了修改。而其意圖或是想把相關責任都推到銘創軟體公司身上。 這其中的細微之處在於「重下」功能。 「重下功能」用於未成交股票的重新申報,這個功能從未實盤啟用,嚴重的程序錯誤未被發現。 而8月16日上午,光大證券交易員進行了三組180ETF申贖套利,前兩組順利完成。11時02分,交易員發起第三組交易。 11時05分08秒,交易員想嘗試使用「重下」功能對第三組交易涉及的171隻權重股票買入訂單中未能成交的24隻股票進行自動補單,便向程序員請教,程序員在交易員的電腦上演示並按下「重下」按鈕,存在嚴重錯誤的程序被啟動,補單買入24隻股票被執行為「買入24組ETF一籃子股票」,並報送至訂單執行系統。 「光大證券在巨大壓力下,想把相關係統的重下指令是手動出發的,改成是只要下單以後,訂單生成系統會自動引發執行系統的交易。」知情人士指出。 「從我們的調查看,兩個系統都存在設計缺陷。」稽查部門負責人指出。 而光大證券隨後的處理也問題良多。烏龍指事件發生后不久,上交所就有所反應,前後與光大證券方面有超過20次以上的溝通,督促信息披露和停牌事宜。這期間的急迫程度可以從一次溝通內容中顯示出來,交易所方面曾對光大證券表示:「先做簡單披露,簡化版的公告也可以,不用摳字眼了,趕快披露。」 與此同時,中金所也啟動監管程序。中金所監察部最早在11點10分與上交所溝通,隨之與光大證券核實,前後「打過10次左右的電話」。 但由於系統缺陷難以一時發現,「光大在很長一段時間也無法確認到底問題出在何處。開會的過程中,他們自己搞不清」。知情人士透露。 光大證券自營在期指交易上有1萬1千手的額度,中金所啟動監管之後,緊急在光大證券發出8000多手空單后停止其交易授權。 光大細節: 程序化交易如何失誤光大與交易所之間的20輪對話 調查計算機: 派出5名技術人員,卻面臨光大證券篡改過的系統,如何復原? 肖氏執法首考: 三日完成調查,取證範圍包括光大、上交所、中金所和上海證監局 肖氏執法試金石 目前,光大事件已經調查清楚,但這是我國資本市場首次發生的一起因交易軟體缺陷引發的極端事件,對證券市場造成的負面影響很大,這也成為肖氏執法的試金石。 首先是這起調查啟動了《進一步加強稽查執法的意見》中的A類案件調查機制、內審提前與分階段信息披露機制。 這使得整個調查處理過程前所未有地快,從8月16日事件發生到8月30日宣布結果,僅用了兩周時間。其中,實際調查取證的時間則更短。 8月16日事件發生后,證監會稽查部門當晚將調查通知書送抵光大證券,17日,上交所與上海證監局也進駐光大證券現場,19日,證監會稽查部門進駐現場調查。 而稽查部門的整個現場調查取證僅用了三天,但其間實際的調查取證項目繁多。 除對於軟體系統的電子取證與技術分析外,訪談取證也很關鍵。 據監管層人士介紹,一個突出的特點是訪談取證的範圍很廣,光大證券財務部、風控部、 系統部和策略交易部等相關部門人士都做了談話記錄,證監會還對上交所、中金所和證監局等監管機構也做了訪談,比如監管部門如何跟光大溝通,具體到何人通話、通話時長、內容等。 這些新嘗試,使得調查的方向實現了全面覆蓋。 「光大事件中各種信息很多,但我們對於歸納起來能夠充分拿到證據的行為,全部做出了處理。」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指出。
詳全文 證監會調查烏龍指解密:光大前後四次篡改程序-財經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0831/10547998.html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