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佛教觀點看大陸首善陳光標的高調行善
2011/01/26 20:22:11瀏覽2320|回應8|推薦10

佛門裡有個關於無相布施的笑話:

以前有個富有的員外,平時樂善好施,也經常不具名捐香油錢給寺院。寺院為求財務公開,於是在客堂中設個徵信榜,而這員外就被冠以「無名氏」之名,下面寫著:白銀五百兩

一日,員外夥同好友至寺院禮佛,到客堂一見徵信榜時,便對身旁的好友說:「那個捐五百兩的無名氏就是我!」

嗯,好個「無名氏」。

這幾日,「大陸首善──陳光標」即將來台「發紅包」,不僅也讓人生起這種感覺。

不過,俗話說:「一文錢逼死英雄漢!」面對先生高調來台救濟一事,雖然有很多人不以為然,或是以「沽名釣譽」等負面角度觀看,卻也有另一些樂觀其成者大力讚賞,因為現實生活就是如此殘酷地不留情面,能解決燃眉之急,才能有尊嚴與未來吧。

然而,陳先生的「高調行善」的確也令人不甚舒服,報紙上刊登其在發放賑金的現場堆起一座現金牆,然後親手發放給需要的人士,想當然耳,周圍必然群集眾多新聞記者,而鎂光燈更是此起彼落,陳先生的驕傲、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對照於領取者的羞赧表情,著實是強烈的對比。所以有人說他像齊國的黔敖,雖是有心賑濟貧苦,但因一時無禮之舉,也會令「不食嗟來食」之傲氣人士不願接受這樣的布施。

不過為了客觀看待此人,上網查詢了其歷來的行善記錄及訪談,發覺他雖高調,但也確實有一份悲天憫心的胸懷,尤其是對弱勢者的關心,自然地顯發出人飢己飢的菩薩精神。不過,現在先生為何一定要如此高調呢?

或許就是人性吧!

陳先生最初的行善動機的確令人動容,但當其真誠付出而獲得眾人的讚許及種種回饋時,原有單純的發人可能就會發生變化了。可是,透過實際的救援行善,不僅可助人,又可為自己帶來好聲名,一舉二得,何樂不為!陳先生的行為,畢竟是善舉,相較於口口聲聲為人民謀福祉,實際上卻貪圖己利、出賣良民的惡行,陳先生的高調行善即使真的淪於博取聲名,對需要幫助的人也有非常實質的利益。

但是,若就佛法修行而言,先生的善行畢竟是「有漏」──非清淨,所以會流漏出貪染、煩惱等負面能量,就生死解脫而言是「障道法」。

「布施」,梵語dana,音譯為「檀那」、「,又稱為「施」,係以衣、食等物施與僧人或貧窮者,為佛世時勸導優婆塞等之行法。不論以何種立場布施,「布施」都是一項具體操作,可從其布施的發心、對象、物品等探究其內涵。

1、發心的動機與目的──可能是基於慈悲心、或是感恩回饋;或是為得他人回報、或是被情勢所逼不得不施;乃至最下等之沽名釣譽、或以不屑或嘲弄的心態「施捨」等。從以上種種動機可看出布施之心是否清淨、純正,是否為解決受施者之物質或精神上之需求而行布施。

2、布施的對象──熟悉或生疏、人數之多寡、區域範圍之大小等。

3、施物的種類──是自己切身之物,如捐血,乃至菩薩頭目腦髓之大施,或是一般錢財物品,或是教義、經驗的傳授,乃至言語上的安慰等等。

「布施」在佛法的修行體系中是通於諸乘的。《阿含經》中,佛陀教導居士首推「端正法」──布施、持戒與生天法,即是屬於人天福業,布施者期冀藉由布施修福而超越此期生命的種種痛苦、不遂,或求生天果報。這是屬第一層次,為能擁有良好的未來而發起增上心行善。

第二層次,則是發起出離心──出離世間之心。世間貪染,也因貪染而造業無端,因此在無盡生死中受無量苦。行者發起出離世間之心,身口意三業也必然逐漸遠離貪染愛著,在此心態下所行之布施,當然隨之清淨──不悋財務、不戀名聲,所以也是真布施。

在大乘的修學道路上,「布施」是菩薩事業中的重要項度,這也是第三層次──以菩提心為基礎所做的一切施。從佛菩薩的本生譚中見到:因地中的菩薩超越任何時空,不拘何種身分、生命型態,只要見到需要者,則不論是外財或內財、不問對象之需索是否過度,總是極盡所能地能捨皆捨,毫無慳吝之心。如此毫無自留餘地、不斷地經由布施而長養內在的慈悲,激發憫念眾生的動力。

從以上所述之具體的項目可知,「布施」是任何人皆可從事的,粗略來說,只要有施者、所施物、受施者,「布施」的行為就成立了。然而,真正的布施強調施者、所施物、受施者三者皆空──三輪體空。

「三輪體空」看似只是佛教的專有名詞,實際上是破除眾生執著的剴切教導。布施時,不去執著有個施者、受施者及所施物,布施的成立只是因緣條件的聚合,是此一時空所存在的事件、所安立的名稱,並非恆常如此,那又有啥東西值得執取不捨?也因為不執,所以不因自己的布施行為而起慢心,也不會看輕受施者,從中顯發真正的平等與慈悲。

前文已說:面對不同的操作動機與目的,「布施」可以只是為追求人天福報的善行,但對菩薩行者而言,這樣的心態及行為就不被認同。「菩薩」是大乘行者,堪稱「大乘」,在於其眼光、胸懷格局、修踐的法門等具有「大」、「多」、「廣」的特色,因此,菩薩行施,必然高勝於一般人的作為──從「布施」而進展至「布施波羅蜜多」。

「布施波羅蜜多」也是布施,只是重在「波羅蜜多」。「波羅蜜多」,即「到彼岸」──是徹底脫離痛苦之清涼圓滿的彼岸。因此,「布施波羅蜜多」之意義即是藉由布施而達到究竟清涼的樂土。可見布施波羅蜜多是一項工具,猶如船隻得以載運乘客渡河。然而若又執著有一渡河的工具或實踐的法門,這又落入為世間層次的狹隘格局,所以《金剛經》說:「法尚應捨!」善行要做,但做了就放下;不斷修善,也不斷放下,道業、功德便在這修善與放下之間日漸增長,這才是真修行。

以此為據,陳光標先生的高調行善就必然只是世間層次的作為,頂多招感未來的人天福報。但若依新聞報導指出其一定要發放現金而影響政府當局原有的疏困計劃,那陳先生的救濟就不是善行,反而是造成政策實行上的種種干擾,利生不成反而招致惡果呢。

捨財卻執著名聲,依舊還是執著!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hadra&aid=4830020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人是來行善的,不是來布施的
2011/02/07 12:11

所以,你的有相無相雖然說的很好,

但是對陳先生來說,他是來宣傳行善的,不是來宣傳布施的。


時季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執著
2011/02/04 05:08

是善是惡,看執著什麼而定。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人家的善行,千萬隨喜!!
2011/02/03 23:33
什麼 無相布施? 你給我一百萬,你完全不會掛念?

掉個一千塊,就念念不忘了!
--------------------------

三輪體空?冷了,少穿衣服,空不空?

漂亮話不要說太多,怕騙了自己!

--------------------------

到了那個境界才說那種話,無相布施是說給自己聽的。

人家的善行,千萬隨喜!!

出第二個念頭,允為妄念!


xbigbobx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無相佈施與大愛
2011/02/02 11:22

陳光標到底是不是一個偽善人?  我想時間會給它證明.

我覺得這次最該反省的是台灣.

如同達賴喇嘛上次來台, 藍綠政治計算, 氾藍對於法王的政治動機拼命懷疑, 結果法王瀟灑來去, 法事做完就走, 留下的只是無法自圓其說的名嘴和政客.

台灣是否是一個能接受外來文化的國家? 我們連靠我們最近的中國可能都沒有去了解的很多, 我覺得板主的文章心胸也很大, 並沒有完全否認陳光標這人. 這幾天報導看了些, 我也覺得很難分辨陳光標這人到底是文化不同的善人, 還是高調的偽善人.

無相佈施很重要, 但無相佈施也不是馬上就能修成, 從陳光標這次旅程後半斷行事漸漸低調, 口說這次對他是個學習之旅, 還有相約下次再來, 我對他是有好感的.

台灣的善人, 還有機構, 其實這次也受到文化衝擊, 做法有所改變, 我希望這不是一時的"公關"映像改變, 而是多關懷台灣弱勢, 今年我看到了街友過年有得吃, 我希望這不是只有今年有, 更不希望明年又需要一位"陳光標"把台灣的善心激起.


乘風破浪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觀功念恩
2011/02/01 21:40
觀功念恩 ● 行的什麼善?──菩薩道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先檢討慈濟吧
2011/02/01 13:44
許多寺廟自己恆產一堆
別說別人了

Alberthk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還是那句老話
2011/01/31 14:10

自我修行應是要求自己,不是用來要求別人

再說陳光標又不是佛門弟子,天主教也沒要求人家匿名捐獻

再細說陳光標的行為,陳光標一直表示是分享、回饋,並非布施,亦不求報,這就已經足夠了,不是嗎?

拿回錦旗及希望公開報導,有其實質意義,如果能引發更多人的善心,不是更好?


ggyywk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庸人自擾!
2011/01/31 12:48

陳光標並沒說自己是佛門弟子吧?  言行自然無需符合佛教要求

佛教界執著他人行善是否符合自家的理念, 不也是一種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