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28 11:52:43瀏覽5942|回應0|推薦4 | |
「橘逾淮為枳」:別讓「美式禮儀」誤導你 (作者:梁睿呈 知書也達禮~禮賓工作會客室 ) 原文刊載:http://tw.myblog.yahoo.com/protocol-tw/article?mid=485&prev=2&next=471 先來講一個成語與典故: 在中國歷史春秋後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外交家晏嬰,是齊景公時的宰相,機智善辯,頗有聲望。某次,他出使楚國,楚王和群臣事先商議好,要當面侮辱一下晏嬰;晏嬰到楚國,楚王設酒宴款待這位齊國使臣。在酒宴上,突然出現獄吏押著一個被捆綁起的人經過晏嬰面前,楚王問到被押著何人?在旁官員回答:「他是齊國人哪,犯了竊盜罪呀!」。楚王用十分輕蔑的目光看了看晏嬰之後,說道:「怎麼?齊國人生來就愛偷竊嗎?」。此時,晏嬰回答道:「曾聽說橘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如果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枳了(橘越淮而為枳,枳味苦)。兩種植物本來相同,只因換了地方就變成不同,這是水土環境造成的呀!此人在齊國不偷,到了楚國卻變成竊賊,難道是楚國環境使得人喜愛偷竊嗎?」晏子的話說得楚王為之語塞。這便是「橘逾淮為枳」的故事,後世引以指稱不同環境便有不同的影響的含義。 對於國際間通行的商務禮儀,其實在實務上,往往還是會受到某個區域或某個國家本身的文化、習慣、宗教文化、民族性與思維與價值觀的影響,大致來說,東亞社會特別是華人世界以謙和為禮,而西方社會多以熱情為尚(美洲人士尤甚、歐洲人士就較為拘謹),作者之前有篇專論: 禮儀學裡的差異原則:談「中外有差別」與「兩岸大不同」 http://tw.myblog.yahoo.com/protocol-tw/article?mid=272&prev=330&next=267&l=f&fid=6 近年來有關於「禮儀」方面的知能學習,已經成為學校與商業界矚目的焦點,於是乎,有請講師開課傳授者、坊間多有書籍出版者,「國際禮儀」、「商業禮儀」等等變成了當今顯學,對於這種現象,作者個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者「禮儀學」終於獲得重視,憂則睽諸現今臺灣社會各界對於禮儀學習需求的殷切,是突然間爆發出來的,相對於師資與學習書籍與教材,質與量往往趕不上大眾的需求,師資暫且不提,這裡僅就「書籍」的出版來討論,在中國大陸相關的禮儀書籍出版,就個人觀察,已相當的蓬勃且數量不少,而在臺灣目前的出版市場來說,除了清楚明確冠以「禮儀」之名者,也有許多是以「職場關係」為系列的書籍出版,或名之為「老闆不說,要你做到…」,或為「CIA、KGB教你…」,其中都會有篇幅提到職場禮儀的一些關鍵要點。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禮儀書籍是翻譯書,原著是美國作者,對於「職場禮儀」這檔事,就有因國家文化、商業場域、思維觀念之不同而隨之不同,既然美國作者是針對美國商業文化與人際關係來做探討,如果透過翻譯在他國出版,其中一些關鍵要點與建議,移到國內來看,就有許多值得斟酌的必要了! 舉個例來說,有本禮儀翻譯書提到,在商場上運用所謂的「 Confidence:展現自信 Control:掌控主導權 Contribution:有所貢獻 Connection:廣結人脈 大致來說,我對這些內容沒什麼特別意見,但是至少在國內職場上要展現與突顯「個人風格」,就必須謹慎為之,基本上要斟酌自己的身份與職場地位;一般而言,居高位者較有空間展現個人風格,如果資歷尚淺,恐怕個人風格能發揮的空間就很有限,建議還是遵照單位團體一致的形象行事為妥。此外,對於「掌控主導權」這件事,我個人認為就表現出十足的「美式風格」,在國內如果在職場上作風如此,恐怕就會有反效果。此外,我也曾經在某本書上看到「握手」方式的肢體語言,其中有建議除了彼此右手掌相握,自己也可用左手「托」住對方的「手肘」,這個奇怪的方式就讓我百思而不得其解、久久無法領略其中奧妙,難道是美國商務場合中,許多人都通行的方式?至少在國內您如果這樣做,對方恐怕也會感覺怪異,不知您所透露的訊息為何? 同樣是「商務禮儀」,過個海水恐怕習慣觀念就大為不同,所以當您閱讀禮儀翻譯書時,恐怕還要參照其他的書籍作為參照,可別囫圇吞棗,想想「橘逾淮為枳」的成語故事,對於學習禮儀才是較為正確的態度!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