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11 14:10:01瀏覽18061|回應1|推薦4 | |
宴會專案管理~談餐具擺設與餐桌佈置 (作者:睿呈 知書也達禮~禮儀工作會客室 ) 原文:http://tw.myblog.yahoo.com/protocol-tw/article?mid=280&prev=2&next=272 之前一系列的「宴會專案系列」中,曾經談過了以主人、籌辦者與客人角色的禮儀與工作實務,也談過有關於「飲食禁忌」與菜色安排原則,現在就來談談有關餐具擺設與餐桌布置的原則。 如果讀者長久以來閱讀本人的文章或者曾經聽過我的講課,或是是在我出版的書籍中,對於餐具的擺設似乎少有著墨,當然,對於「宴會專案」實務上餐具擺設的確是其中一項重點,但是我認為除非是進階的「餐宴專案管理」的實務課程,或者是餐飲科系或公關禮賓人員為對象,否則我認為對一般的人士接觸初階的禮儀課程,可以不用先接觸到這一方面,畢竟「禮儀學」的原理與「禮賓學」的工作實務來說要學習的範圍與層面實在既深又廣,擔任這方面的講師或其他刑式的傳授者,有義務依序漸進、由淺入深的講解才是正途,否則一般人容易混淆相關的觀念。一般講述國際禮儀的老師, 對於「食」這方面的論述,往往花了大篇幅說明,問題就出現在這裡了!對於「宴會籌辦」來說,我必須要問:
我們是站在哪一個角度?處於如何的身分來著眼? 換句話說,你是居於主人或承辦者的角色,或者,你是站在承燴的餐飲業者與從業人員的地位來學習? 如果你是「餐廳領班」等服務人員的話,餐具的擺設的專業訓練就必須專精,因為這是「本職學能」,因為餐飲服務的事務與實務,就是相關服務人員實際操作的。但是,如果我們只是位於承辦單位或承辦宴會人員的角色,對於餐桌餐具的擺設,所要處理與關注的焦點,就在於「注意」與「提出需求」而已,換句話說,餐具不是「客戶」或是「主人」親自擺設,除非你是在自家設宴款待賓客,甚至是自己下廚一展手藝,因此,我們所有的討論,必須限定在「公商務」的餐業場合中,討論才有意義。既然是商業場合,絕大部分不是到餐廳飯店款宴,就是請餐廳飯店外燴辦理商務餐宴,對於餐具如何擺設、餐桌如何布置的禮儀,具有一定水準的餐飲業者,一定不需要客戶煩心,因為這是屬於他們必須具備的「專業禮儀工作」(當然,如果你採取一般「辦桌」流水席方式,本文的討論也不需要在意了)。日前有讀者提出「餐具擺設」的問題,這對於一般國際禮儀書的內容而言,已經「汗牛充棟」,本不需我再加以贅述,但是我覺得可以利用本文加上一些補充,把這一部份論述更加完整一些。 一般教授國禮儀「食」的部分,把「餐具擺設」列為要點,但是多半談到「西餐」的餐具擺設,我就不禁問到:在國內的宴會場合,您有多少次會享用標準形式的「西餐」?相較於中式桌餐次數應該不多吧?我在這裡可以再一次說明標準
西餐個人桌面的擺設: 如上圖所示,說明如下: 一、中央為餐盤,下方為底盤(show plate),通常在未上菜前就已經擺好的 大盤,整場大多不更換,但有時如果第一道菜餚(通常為冷盤)盤式不 適合有底盤,也可以先不放底盤。 二、底盤上方為餐盤(dinner plate),是每道菜餚的載皿,吃完一盤就換一 盤。 三、餐巾(napkin)多設置在底盤之上,各家飯店或餐廳花式折法各有不同。 座位一個賓客而言,請注意不要一入座就打開餐巾,正式的禮儀上應該 等主人致詞後,準備上菜時才打開鋪好在雙腿之上,或者依循「跟隨原則」,跟著同時主人打開餐巾使用。餐巾的使用目的,是用於擦拭嘴角油漬的,千萬不要用來擦拭餐具、擦汗、擤鼻涕、擦去口紅。此外,餐巾不要夾在脖子下當成圍兜使用,否則他人會以為你還是小孩。如果暫時離席,把餐巾放在椅子上即可,不需特別折好,如果用餐完畢,就放在桌上,服務生就知道你用餐完畢了。 四、盤子左側擺放叉子,由左到右為前菜叉(或稱沙拉叉、點心叉,dessert Fork)、魚叉(fish fork)以及大餐叉(dinner fork)。相對應於左手邊的叉子,右手邊的刀子由右到左依序為前菜刀、魚刀(fish knife)以及大餐刀(dinner knife、table knife),對於大餐刀而言,是使用於主菜需要切割的食物,如果主菜是牛排,還可換為牛排刀(steak knife)。 五、針對第四點來說,刀叉的擺放次序是依照上菜次序的使用順序由外而內排列,用完一道菜後,服務人員就拿走一套刀叉,假設第二道菜是湯,右邊算來第2把就應該是湯匙(soup spoon、bouillon spoon)。 六、再來看右上方,擺放的是酒杯。餐飲用酒的學問可以另開一篇文章,甚至一門課來講述,不過在這裡不需要太深入討論。酒杯可以包括紅酒杯(red wine glass)、白酒杯(white wine glass)、香檳杯(champagne glass)以及水杯(water goblet),次序倒不需要依照上圖所示,本人在實務安排上,依左到右手依序多為紅酒杯、白酒杯(現今多省略)、水杯,香檳杯為極為正式的宴會(如國宴)中有致詞、贈勳儀式完畢後,賓客相互舉杯敬酒時使用,具有相當的儀式性,就算有也是擺在紅酒杯與水杯間的上方,3個杯子成「金字塔型」排列。水杯採用直筒式(high ball glass、collins glass)的也可以。在宴會專案實務上,有時高級的飯店或餐廳,使用玻璃杯具尺寸較大,並非標準的尺寸,杯球大而杯腳高,好看是好看,說較為氣派是沒錯,但實際上使用不便又佔桌面空間,賓客使用往往杯觥相觸,非常礙手,儘量避免為宜。 七、左上方放置麵包盤及奶油刀(butter knife)。 八、最後上咖啡時,咖啡杯與杯盤上桌,盤上有附一小咖啡杯匙(demitasse spoon),請記得咖啡小匙適用來攪拌用的,可別當成湯匙送到嘴裡嚐味道,別人可會笑你沒規矩的! 以上是一般的西餐餐具擺設,您看看,您何時會親自擺上這些餐具呢?很少吧?為何一般禮儀書或講課課程對「食」的禮儀,只能專注這方面呢?想必以偏蓋全又人云亦云,對禮儀初學者實在沒有太多助益。這方面應該是對於公關等辦理活動專業人員,才是應該深入瞭解的地方,就如同「衣」的禮儀,對初學者講述什麼是大晚禮服(White Tie)、小晚禮服(Smoking、Black Tie、Tuxedo、Dinner Jacket、Dinner Suit、Dinner Coat)且如何分別,這與一般人的生活實際體驗相差太遠,過度討論只把「禮儀」這門學問複雜化,對一般公商務人士與初學者來說並無實質幫助,而且,在國內真正常見且實用的應該是「中式餐宴」才對,為何多不見其論述呢?再轉回到餐具擺設的討論,辦理餐會的主管人員,可就餐廳服務人員擺設好的結果做一檢查與微調,畢竟餐宴主辦者也就是擔任「客戶」的角色,有權決定餐具與餐桌擺設布置的要求,如有特殊想法,可以與承燴飯店經理洽商配合。
中餐個人桌面的擺設: 各位讀者請在觀察上圖,以上是作者從事國際餐宴專案的實際案例,擺盤形式大致與西餐相同,因為搭配中餐菜餚的關係,而有一些調整: 一、餐盤右方,由右到左依序為湯匙(中菜用瓷器更佳)、筷子(至於筷架上),再來是大餐叉,是給不熟悉筷子使用的外國賓客所使用的。 二、盤子左邊為叉子,也是給不會使用筷子的賓客使用的,由此可知「筷子」真是偉大的發明,吃飯時一隻手可抵洋人兩隻手。 三、菜單的放置位置:基本上,一般的餐宴一張桌子放兩、三張在桌上中央即可,可立也可平放。但如果是正式官宴(甚至是國宴),就是每個人都一張,甚至必須「客製化」,也就是如果某位客人吃素,他那一份菜單就是「素菜單」,是外國客人,就要用中外文對照的菜單(外文那一面的封面也要向上),他坐在哪一個位子,主辦者也必須弄清楚才不會搞錯。從這裡讀者們可以知道,辦理國際或是大型餐宴,是非常精細、繁瑣、複雜又必須臨時隨記應變與反應的專業工作,「禮賓工作專案實務」,就是落實在這些貼心的功夫之上,很不容易的。菜單除了可以放在左邊叉子下方,如果位子空間有限,也可以放在口布下方。 四、中式個人擺盤,前方有時會有「醬料碟」與「牙籤」,但基本上「牙籤」這東西恐怕有值得商量的餘地,畢竟給人當眾剔牙總是不禮貌的舉動,但通常視情況而定,國內餐宴還有給人方便的餘地,但是對重要的國際餐宴來說,當著外賓面前剔牙就國際禮儀來看,確不是很禮貌的舉動,建議不需要擺放為宜。 有關於「中菜西吃」: 對於中式擺盤的方式,就不能不提到所謂的「中菜西吃」。什麼是「中菜西吃」?簡單來說,就是吃的是「中菜菜餚」,而進食的流程、餐具與方式是用西餐的方法。長久以來,中國人吃飯習慣「同鍋吃飯、同盤夾菜」,這是基於大家族裡共同的飲食習慣,但是中國菜餚要進入國際餐宴而與國際接軌,這種習慣就行不通了,尤其是基於「衛生」方面的考量,所以必須採用西餐方式或形式來供餐,尤其在「儀式性」偏重的國際餐宴上,要展現中菜的美味,「中菜西吃」就勢在必行了。通常最正式的是所謂「位上」(餐飲業術語,原為俄國式供應方式),也就是仿照西餐一樣,一道一道上,吃完一道再上一道,餐飲禮儀上更要求所有人都用完同一道之後,才能上下一道菜。還有菜色順序也是配合西餐方式,多半是: 前菜(拼盤)→湯品→主菜→魚→水果→甜點→茶或咖啡
而傳統的中餐可不是這種順序的。此外,西餐道數少而盤式簡單,傳統中菜甚至有所謂「十二道金牌」的基本要求(4熱炒、6大菜、2點心),當然,因應現今國際禮儀簡化趨勢,正式場合(特別是涉外事務的國際餐宴)已有簡化趨勢,菜的道數多為6至8道,一方面精簡時間,也不會讓賓客過於飽餐而影響健康。如果不是非常隆重的官宴,「中菜西吃」的方法也可以採「桌邊分菜」的方式,如果上的是價昂的美味珍饈,有時服務生還會「show盤」,之後再分菜給每位賓客。 有關「桌牌」與「桌花」: 所謂桌牌指的是「桌號牌」或者是「桌名牌」,就是開宴前給賓客參照入席之用,多是依照號碼順序標次,現今也也避免太過於突顯前後,而採取「春夏秋冬」或「梅蘭竹菊」等等的命名方式。無論如何,請承燴飯店所製作的桌牌牌面,記得都要面向走道,賓客才能清楚的看到桌號牌,在所有賓客就座之後,上第一道菜之前要記得將桌牌收走,免得妨礙賓客視線。 關於桌花的桌面佈置,常常犯的錯誤,就是盆花過高擋住了賓客視線,也不太洽當,這也都是必須注意的小地方。如果桌面在上菜之後顯得擁擠,不妨乾脆像桌號牌一樣,上菜前就撤走,讓賓客的目光清淨一些。 有關同桌人數與單雙主之分: 一桌中的座位安排,可以分成: 1、上雙對下雙(2對2) 2、上雙對下單(2對1) 3、上單對下單(1對1) 4、上單對下雙(1對2) 上2下2
上1下2 當然必須先排好座次,再依照座次圖型式現場做好以上4種的安排決定。 對同桌的人數而言,有外賓的場合儘量避免13人,而全都是本國賓客的話,實務上並無此禁忌。 各位讀者從本文來觀察,就「宴會專案」實務上的點點滴滴,是不是都充滿著學問?最後感謝北科大楷杰同學的提問,才有這篇專文的發表。
參考資料:
睿呈,《現代公商務禮儀-理論與實務》,台北:博客思出版社,2010。 許順旺,《宴會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出版社,2000。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