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禮賓工作面面觀~再談「禮賓小姐」與「親善大使」
2010/08/05 00:05:48瀏覽1018|回應0|推薦0

 

禮賓工作面面觀~再談「禮賓小姐」與「親善大使

(作者:梁崇偉   知書也達禮~禮賓官的會客室 )

親善大使禮賓團隊系統化課程請見 → http://blog.udn.com/benny881112/130313101

原文請見:

 http://tw.myblog.yahoo.com/protocol-tw/article?mid=81&prev=86&next=79&l=a&fid=16

  

 在這個blog之前已經談過什麼是「禮賓小姐」(請見:禮賓工作面面觀~淺談「禮賓小姐http://tw.myblog.yahoo.com/protocol-tw/article?mid=47&prev=50&next=-1 ),我對於這項禮賓工作人員的沿革、功能、工作執掌、身份定位已有簡單說明,並且提出一些個人的看法與建議。在那篇文章的最後,曾經談到主辦單位切勿讓「禮賓小姐」搶去活動的「鋒頭」,這樣便會讓活動的主題「失焦」,尤其在有邀請媒體採訪與攝影的相關安排之下尤甚,我的建議猶言在耳,不久後便看到了一則新聞報導:

 

端午典禮「龍舟妹」 老外搶拍超吸睛  (TVBS新聞報導)

 

 台北市的屈原廟,今天舉辦端午節前的祭江典禮,原本畫龍點睛的重頭戲,今年卻意外被搶了風采,原來是主辦單位安排育成高中24個青春正妹擔任親善大使,穿著合身旗袍的她們,身高、體重,甚至學業,都經過嚴格篩選,亮眼的外貌和身材,讓來參加典禮的外國學生,顧不得活動還在進行,紛紛搶著拍照留念…」

   報導最後說道:

「屈原廟前當起伸展台,小女生很害羞,每年為龍舟開光的老戲碼,這回多了青春可愛的『龍舟妹』,比重頭戲的畫龍點睛,還要更吸睛 

 (原文請參閱: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blue20100529193810

 

本文就要站在主辦單位的角色,再加上個人多年主辦活動的專業角度來分析與探討上述報導。

 

首先,不太瞭解主辦單位是否是臺北市民政局還是屈原廟本身,在這個傳統的儀式與活動上,主題在於「祭江儀式」,目的是為了即將到來的端午節龍舟競賽中,祈求活動順順利利,所有河上的賽事都能夠圓滿完成,這個儀式或許大家不太瞭解,大致的程序儀節如下:

1、邀請各相關單位參與開光儀式並就位(正式典禮開始前為了熱鬧,主辦單位

會安排一些表演 。在開光儀式前,龍舟的龍頭眼睛會先以紅布遮蓋起來。

2、儀式正式開始:由縣(市)長代表上香。 

3、獻花。

4、獻酒。

5、獻果。

6、獻牲禮。

7、獻粽。 

8、獻財帛 

9、為龍船開光點睛。

10、祭江儀式:由主祀的神明坐鎮(有的縣市為媽祖),這次儀式是屈原。 

11、祭江儀式開始:按照撒金紙及扔粽子並繞境一周,岸上的法師同時作法祈福。

12、禮成。 

 

   各位看倌,從以上的儀式中,您可以瞭解整個儀式具有相當的莊嚴性與宗教性,而且,整個活動的高潮點,就在於郝市長在為龍頭「點睛」的那一時刻,也應該是所有鎂光燈的焦點,哪知被一群青春可愛的高中「美眉」搶去風采,市長「點睛」媒體沒關照,反而另有「吸睛」之處,報導最後還被「虧」說:龍舟開光是個「老戲碼」,真不知道主辦單位作何感想?

 

    「親善大使」的沿革演變,我所觀察的是由一般剪綵典禮儀式上的手執彩帶、穿著旗袍的女性工作人員,再結合接待的服務小姐,而成了「禮儀小姐」,近10年來在中國大陸隨著國際大型會議與運動賽事(如奧亞運等等)的籌辦,這項禮賓工作人員的篩選與培訓更是發揚光大,這個風潮近幾年來也吹入台灣,而且進入了校園,大專院校中紛紛成立了「親善服務社團」,有的還選拔「親善大使」,自此以後「禮儀小姐」在台灣也升格成了「大使」,從這篇報導中,我也發現這股風潮也進入了高中職,學生們紛紛從「模特風」中找到了另一個時尚方向,在我之前的文章最後曾經站在培訓社團的角度,給了一些建議,其實不論高中生還是大學生,能有機會學習禮賓接待與禮儀工作事務,是非常正面而且具有教育意義的,可以培養步入社會後在工作上的應對進退良好的態度,乃至於練習活動事務的籌辦,都需要有機會見識一些大場面與歷練過實際的經驗。就我對相關社團與培育的師資的瞭解,許多來自於美容化妝與美姿美儀的背景,真正的禮賓事務知識與實務經驗其實涉獵有限,也無怪乎學生們只能走走台步,更可惜的是把「禮儀小姐」當成了「走秀麻豆」,實際上根本是兩種不同的工作,扮演的角色根本混淆。目前大部分的「親善服務隊」主力都在會場「站台」,壯大現場的聲勢,甚至引起話題與注目的眼光,如此很容易淪為會場「花瓶」的角色,其實她(他)最主要的工作與功能,就是貴賓的現場接待。請注意,「接待」是動態的、是活用與隨機應變的,基本的工作內容為:迎賓報到、動線指引與帶領、傾聽詢問與回答問題,所以不論「禮儀小姐」,還是稱呼好聽一點的「親善大使」,在現場許多情形之下都是走動的,只有一些時間節點與工作位置才是固定「站點」。

 

    由這個報導可以見到的是,主辦活動若要「禮賓小姐」的工作支援,必須事先與帶隊負責人仔細溝通,瞭解:

    1、會議或活動的性質為何?

    2、要負責哪些工作?例如:賓客報到台接待、茶水遞送、資料分發、入口

站點迎接、帶位就座,或者是其他的工作項目。

    3、會議或活動的進行程序為何?最好有活動單位的run-down,以方便在確

定的時間進行確定的動作。

    4、現場履勘與動線熟悉:包含帶隊負責人與所有禮賓人員,動線都要走過

兩、三次,熟悉所有的場地與設備。

 

    所以啊,真正專業禮賓工作團隊的出動,哪有這麼簡單的,我不確定目前的學校親善社團是否有這方面足夠的專業知識與訓練?(包括老師與學生)。另外,從主辦單位來說,畢竟是近年來才流行請「禮賓小姐」前來助陣,也不確定主辦者是否知道、清不清楚請她們來的目的為何?還是覺得別人有請有話題,我們也來如法炮製一番,於是乎連「老戲碼」的祭神儀式也要請到漂漂亮亮的「親善大使」,報導中說她們「反客為主」,事實上正確的形容應該成了「喧賓奪主」,學生是聽候指揮,效果如何我覺得與她們無關,反而是主辦單位的責任較大,在活動中的重要時刻,就是郝龍斌市長「點睛」,現場進行這儀式前就應該請「親善大使」們移至它處,因為她們的主要工作應該要結束,留在現場反而「吸睛」,還要大老闆說話:「沾好(墨)了以後,你們退後。」,工作人員才警覺,也跟著叫他們退到後面。

 

    我看著整個報導電視畫面,不知道是我漏看,還是根本就沒有郝市長幫龍舟點睛鏡頭,這個活動的宣傳效果算不算成功?主辦單位覺得呢?

 

    對我而言,這個case算是標準的研究案例,以後還會不會發生同樣的例子,我說:很有可能喔!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nny881112&aid=429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