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31 09:19:08瀏覽837|回應2|推薦2 | |
鹽水竟然能製糖 阮尪不比汝尪,阮尪在做會社的長傭工。廍若動,吃食就不輸好溢人。」 阿嬤說,日治時代,能在會社謀職的,一家人生活就不成問題。這句順口溜,不正說明了會社工人的志得意滿! 岸內糖廠建於民前9年(1902),最初是台南市人王雪農創立,民前五年改組由日人接辦,定名「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岸內製糖所」,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遭盟機轟炸,滿目瘡痍。 光復次年,由國民政府接收並展開復舊工作,因日人技術已經遣送返國,重振工作極度艱巨。同年3月底由行政院資源委員會暨台灣省行政官公署合組的台灣糖業公司接管,本廠棣屬於第四分公司岸內糖廠,民國39年7月分公司改制總廠,本廠即棣屬於新營總廠。 鹽水小火車站舊貌古典幽雅,屋脊上是日治時「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三角形登錄商標。外地人都不免要驚嘆,「鹽水」竟然能製糖。 光復後十多年間,糖廠鐵路改善成為農村客運交通工具,從舊式鐵籠般的鐵動車,到烏丫丫的舊式小火分車(五分車)到現代化車廂的小火車,對糖業生產地交通和農村經濟繁榮功不可沒。 直至民國50年間,汽車運輸日益發達,糖業鐵路的客運服務逐漸為公路車輛所取代。那個趕火車、吃枝仔冰、車上打瞌睡、泡妞的歲月,消失在時光的軌道間。 和橋頭糖廠同屬於台灣創設最早的岸內糖廠,伴著鹽水人走過近百年悲歡歲月,但因應減產政策已於83年關閉,工場內完整的製糖機器在「86年全國文藝季」短暫亮相後,終究要自糖業歷史中功成身退。「鹽水」製糖史正式畫下休止符。 ................... <鹽水港的故事>,謝玲玉,2006,財團法人沈水德翁文教基金會出版發行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