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5/22 10:22:07瀏覽1603|回應0|推薦2 | |
記得2006年南投一碗麵媽媽的主治醫師周希諴醫學博士,所寫下18萬字的暢銷書嗎? 記得這本曾經震驚、感動了多少海內外人心的故事書嗎? 這本敘述一個二級貧戶家庭,雖然自己病痛時沒有車費看醫師,卻還一再婉拒大家捐款,希望大家捐給比他們更需要的人;明明自己辛苦勞力、賺取微薄的收入,但卻知足感恩,還願意分享給他人;5個小孩雖沒有富足的物質生活,一心想著的卻是爸爸、媽媽還挨餓著。 現在,周希諴博士用更淺顯的筆法、更精鍊的3萬文字,化身為一碗麵媽媽的獨生女,以小學三年級小女生的感觸,寫下了從一碗麵媽媽生病以來,病危以致於媽媽死亡前後、一直到逝世後一年多的心路歷程 。 「好想再一次,聽媽媽的話」(一碗陽春麵的故事二部曲)新書,還加上了新銳畫家橘豆子的二十幅精美插圖,敘述了這個家庭雖沒有媽媽的照顧,但一碗麵爸爸父代母職,繼續砍竹子賺取每月一萬多元的微薄薪資,以一己的力量養家,照顧五個小孩不讓幼子託人寄養而骨肉分離。 全世界華人矚目的「一碗陽春麵」故事,為什麼它的精神會一直被持續的廣為流傳?新聞媒體又為何如此經年累月的追蹤報導它呢? 當年--- 一碗麵媽媽也跟別人一樣都只是一位癌症病人,她跟別人到底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呢?原來,是當她遭逢險惡的命運挑戰時,她那種勇於面對困境的態度,讓所有周遭的人,從她五個幼小的孩子開始,都受到了影響。這個因為態度的改變,而使命運也改變了的故事,也因此感動了全世界的華人社會,甚至是鄰國日本。 如今--- 這個曾經在最無助的時候,接受社會大眾幫助的一家人,當他們從困境中再度站起來了以後,雖然依舊貧窮如昔,卻樂於幫助別人,幫助比他們更弱勢的一群人。這種「愛生愛、美生美」的精神,不正好就是我們傳統美德裡的「安貧樂道」、「知足常樂」以及「自助人助」的積極、正向態度嗎?
人往往在失去後才懂得珍惜,但書裡的小朋友們在還沒失去就懂得珍惜,當失去了也勇敢面對,在他們身處逆境還會想到關心其他人,那我們在過著安逸生活的同時也會為其他人著想嗎?這本書給我們很多不同的訊息,也讓我們有很多的反省,如果你是個不聽話的小孩或者是一個叛逆的青少年,那我建議你多買幾本回家看,我不敢說會改變你,但它一定會讓你知道什麼叫珍惜。 一個大男人的周希諴醫師,用小學三年級小女生的感受筆觸,寫下從母親生病到去世後一年的心情故事,中間穿插著生命與死亡,父母子女的親情,以及痛徹心肺的哀傷。是對孩子們及為人父母者可貴的教材。台灣近年來開始出版一些對兒童死亡教育的書,但用真人真事這還是頭一本,中間有許多珍貴的教育,如: ~ 幼小的孩子可能無法了解「死亡」的真義,更無法理解「極樂世界」是什麼: ~ 帶領孩子撫摸母親遺體,向母親告別及表達愛,為孩子一生健全發展極為重要: ~ 每逢佳節倍思親,醫護團隊利用婉如去世後的第一個中秋節與聖誕節,給孩子們舉辦療傷的活動極具意義: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