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信仰]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記與基督信仰合參(十)第31章婬慾(斷其陰不如斷其心)
2022/10/06 21:00:26瀏覽925|回應0|推薦13
(謹以本文慶祝前東德的國慶日、萬國法律事務所的所慶、以及格主的生日)

[佛說四十二章經第三十一章經文]

佛言:有人患婬不止,欲自斷陰。佛謂之曰:若斷其陰,不如斷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從者都息。邪心不止,斷陰何益?佛為說偈: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靜,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葉佛說。

(以上經文請參見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sutra_explanation/42Sections/42SectionsSutra.htm#ch31
格主再依據「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之「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記」修訂標點符號)

[道源長老於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記中之解釋]

(道源長老之解釋經格主稍微簡化,如希望看原文,可向「佛陀教育基金會」索取其印贈之道源長老講述之「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記」)

有人婬慾煩惱太重不止,怕控制不住,發了很心,想要斷其陰(去勢)。佛就跟他說,你患婬不止,與其斷陰,不如把你的心斷掉。為什麼要斷心呢?因為「心如功曹,功曹若止,從者都息。」「功曹」就是官長,「陰」等於隨從的人,他是聽官長的命令。你把婬慾心斷掉,等於官長止息了,隨從的人也跟著止息了。「邪心不止,斷陰何益?」「邪心」就是婬慾心,病根在婬慾心,婬慾心不停止下來,還在打妄想,斷陰(去勢)有什麼利益呢?

「佛為說偈」,佛為想斷陰的人前面講了一段開示,再說個偈頌,這就是佛的大慈悲心,在開示之後再加個偈頌教導他。「欲生於汝意」,婬慾是由人的婬慾心生起來的。「意以思想生」,婬慾心是由思想分別心生起來的。人因為思想分別,這是男人,那是女人;女人又分這是老女人,那是年輕女人;年輕女人又分這個長得美,那個長得醜,婬慾心因此升起。「二心各寂靜」,你把兩個心寂靜下來,先要寂靜你的思想心,不要起分別,因為你打妄想才起分別。妄想心沒有本體自性,你不起分別就不起思想心。思想心寂靜下來,就不會起婬慾心,婬慾心也寂靜下來。分別心不起分別,婬慾心自然不生。「非色」,你見了女色,她不是女色,等於鏡子照影子一樣。「亦非行」,「行」是行動、行為,你把女色看作不是可愛、真實的女色,你自然不會有婬慾的行為。

「佛言:此偈是迦葉佛說」,佛佛相傳,釋迦牟尼佛的上一代是迦葉佛,迦葉佛把這個偈頌傳給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又傳給我們。這就是妙法,佛佛相傳,也不過傳你這四句偈頌。如果是女眾,就把這偈頌反過來用到自己心裏面,對於南眾不起分別心,就不起婬慾念。


[基督信仰之回應]

這一章中,釋迦牟尼佛強調心對婬慾婬行的作用。受到婬慾困擾的修行人想要用「斷陰」(即去勢、閹割)的方法除去婬慾的困擾,可是釋迦牟尼佛就跟我們說「斷陰」既非排除婬慾困擾的充分手段(光是肉體上斷陰,如果心裡的婬念不除去,還是受婬慾困擾),亦非排除婬慾困擾的必要手段(如果能除去分別妄想心以及婬慾心,自然不再受到婬慾的困擾)。

在基督信仰中,特別是新約中,強調內心思想的重要性。例如舊約中的十誡中的第七誡就是「不可姦淫」。在舊約中的誡命比較著重於外在的行為,可是在新約中,耶穌基督強調動機及內在思想的重要。例如在馬太福音第五章的登山寶訓中,耶穌基督就說:「「你們聽見有話說:『不可姦淫。』(第二十七節) 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她犯姦淫了。(第二十八節)」這兩節經文除了把觸犯姦淫罪的時點由肉體上的姦淫提前到心裏發生婬念時,也暗示了心裡的姦淫慾望會導致行為上的姦淫,這精神與佛說四十二章經是相通的。

此外,馬太福音5:21-22說:「你們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殺人』;又說:『凡殺人的難免受審判。』(第二十一節) 只是我告訴你們,凡(有古卷在凡字下加:無緣無故地)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斷;凡罵弟兄是拉加的,難免公會的審斷;凡罵弟兄是魔利的,難免地獄的火。(第二十二節)」根據小弟的淺見,這裡同樣是因為向弟兄動怒可能會導致殺人等犯罪,所以將犯罪的時間提前,道裡同樣相通。

不過馬太福音第五章論姦淫的段落有個地方值得思考。馬太福音5:28-30說:


「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她犯姦淫了。(第二十八節) 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來丟掉,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不叫全身丟在地獄裡。(第二十九節) 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來丟掉,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不叫全身下入地獄。」(第三十節)」這幾節可能會有人解釋為受到性慾誘惑太大的男性可能必須斷陰、或者因為避免耳目的情慾,所以把眼睛挖出來。不過據格主了解,基督教的通說見解是認為耶穌基督這幾節的教訓是讓我們了解避免犯罪誘惑的重要性,所以採用了誇飾法,耶穌的真義並不是叫我們要自殘肢體。事實上,早期教會有一位著名的教父(名字一時忘記)就是基於這幾節經文,所以自己把自己給閹割了。可是這位教父此一行為並沒有得到太高的評價,反而降低了他人對她的評價。

因此
在基督信仰中
同樣認為婬慾很嚴重
而且內心動機及意念對控制婬慾行為極為重要!

願 主耶穌基督的恩惠、 神的慈愛、 聖靈的感動常與我們眾人同在!

祝各位格友平安健康
法喜充滿
福杯滿溢
預祝國慶日快樂!

巴拿巴敬筆+_+

20221006(四)9:00 PM(台北DELL電腦時間)

文:Barnabas Yu/於募得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rnabas&aid=177254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