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23 15:15:53瀏覽318|回應0|推薦0 | |
活出自己,你就是創意人 來愈多人開始談創意、談美學,這些以往被認為是藝術家和設計師專屬的天賦,現在已經成為人人都想具備的涵養。趨於多元化的社會,沒有創意和美感,彷彿人生和職場就缺乏競爭力,這是年輕世代普遍的焦慮。 創意人的腦袋到底裝些什麼東西?他們的與眾不同,究竟是與生俱來的天份?還是可以透過學習而得?30世代想要培養創意美感,還來得及嗎? 《ppaper》設計雜誌發行人包益民,經由超商通路與低價策略,打造雜誌銷售奇蹟,他如何看待社會這股美學風潮?實踐大學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所長曲家瑞,身兼藝術創作家與大學教授身分,她帶學生環島旅行、向美國流浪藝術家買衣服,她如何啟發學生的潛能?透過《30講堂》,兩人分享如何打破框架思維,啟動創意,活得比別人精采…… 打開創意開關 創意往往變成一門最少人投入,卻最賺錢的行業。 包益民:所謂的「創意」,就是和別人不一樣。台灣社會很容易對「不一樣的人」投以異樣眼光,不明白你為什麼要和他們不同,為什麼要搞怪。如果不想和別人一樣,首先要克服外界的批評和觀感,學習排除這些意見,專注做你想做的事情。 曲家瑞:創意在哪裡?很多人不知道,創意其實就在自己身上,糟糕的是,往往還沒有嘗試,就先否定自己,甚至沒有自信承認自己與眾不同,何必在乎親戚、鄰居、朋友怎麼說,認真做自己,聆聽自己的聲音才是最重要的!最近很火紅的「創意市集」,參與的每個人,正是因為從這些作品中,得到對自己的認同和別人的肯定,因此激發了這麼多令人嘆為觀止的作品。 創意來自於我們的生活經驗,生活經驗絕對勝過書上說的。要對每一天的生活有所體會、對事物保持好奇心,關注所有周遭的人。至於美感,也不是透過制式訓練而養成,每個人必須擁有自己的品味,學習去欣賞、創作、思考、批評;不要別人叫好,你也跟著鼓掌,喜歡一個作品,內心必須清楚,它為何感動你?只要相信自己,就會聽見內心的答案。 包益民:創意不是專利,也不是一門學問,它是一種語言和表達方式,只要你想,就能做到。它不單是創意產業,也不只和工業、設計、藝術有關,創意存在於每個行業,一家生意興隆的牛肉麵店,就是靠老闆花心思,全力投入,才會受到肯定。我一直相信,最有創意的都是生意人,因為要推出暢銷的產品,發想和執行的過程並不容易,每個環節都是創意串聯而成。所以不妨想像,當你完成一件事情,就能得到豐厚報酬,保證你的點子會源源不絕。 創意往往會變成一門最少人投入,卻賺最多錢的行業,《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憑一己之力成為英國首屈一指的女富豪;反觀製造業,愈多人投入,獲利卻最少,因此台灣下一條路也必須往知識創意發展。 專心做好自己 每個人探索自我的時間點不同,不要限制自己幾歲該做什麼。 曲家瑞:不少30世代開始有危機感,擔心找不到自己的一片天,煩惱趕不上周遭的腳步。我25歲研究所畢業,之後有七年的時間,夢想著出人頭地,最後什麼都沒做,只好回台灣;32歲因緣際會擔任大學教授,那時才明確知道未來的方向。但是惠普前執行長菲奧莉娜,她19歲念大學時就已經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期許自己比別人卓越。每個人探索自我價值的時間點都不一樣,因此不需要在乎年紀,唯一要做的,就是專心做好自己的事! 累積經驗就有收穫,不用很在意自己不是最優秀的,在這條路留得夠久,就是你的,不斷轉換跑道的人,反而難有豐富的收穫。只有1%的人會留在同一個領域發光發熱,留下來的人,通常不是表現最優異,反而是表現中等的人,因此必須堅持信念,慢慢累積經驗。 包益民:肯德基老闆成功的年紀是55歲,當時他才賣掉食譜、開第一家店,如果你55歲之前就能找到想做的事情,就表示你比他優秀;不須以世界首富比爾蓋茲為標準,我們永遠不會贏過他,因此不要限制自己幾歲應該做什麼事。 升上大學我才開始走向設計這條路,當時並不清楚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近一兩年來,才有明確的想法。一路走來,我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也遇過許多挫折,因為這些不安全感,讓我極度渴望獲得別人認同,企圖博取他人的注意力;有幾個要素,是我認為30世代不可或缺的: 1.勇氣:連自己都不知道最想要的是什麼,就無法為社會、世界做出任何貢獻;沒有勇氣做自己想做的事,同樣無法讓別人幸福快樂。違背自己的心意,一定沒辦法做得很好,更別說是成功了。確認做這件事,不是被別人逼迫,而是發自內心的真誠,那麼沒有人會做得比你好,熱情就是動力,無論你現在幾歲,只要想到就開始做,永遠不會太晚。 2.欲望:做大夢才有機會做大事,不過「大事」的定義,往往不是社會普遍賦予的價值。聯邦快遞的老闆小時候就夢想從事快遞行業,這不是社會所認同的價值,但是面對這樣一個國際大型企業,沒有人會否定這不是「做大事」。 3.國際觀:台灣人普遍缺乏國際觀。比方說,國家並沒有教育你「為什麼要過聖誕節?」台灣瘋聖誕節,是因為商人要賺錢,多少人知道聖誕節的真正涵義?有哪些西洋國家其實根本不過聖誕節?政府除了提倡原住民、台語、客家文化,更重要的還要培育人民的國際觀,才能擴展台灣的視野,甚至發展國外的商機。 本文未完…摘自【30雜誌2007年01月號】 想知道最新的《30雜誌》訊息,請上30雜誌網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