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0/08 07:11:24瀏覽3045|回應8|推薦72 | |
1928年1月下旬丁卯年的除夕夜,國樂宗師也是一代二胡大師劉天華(1895- 1932,請參考本文尾端後註)的幾個學生到他家過年,談笑風生。那晚他心情特別好,再加上受到了除夕濃郁的歡樂氣氛感染,他即興拉絃作曲,一氣呵成寫成了二胡獨奏曲《除夜小唱》,也就是傳至後世的《良宵》。全曲音樂形象單一,嫻靜,表達了作者怡然自得,輕鬆愉快,溫暖而活潑的心情。這也是劉天華作品中寫作時間最短的一首二胡曲,簡單易學。 《良宵》於1993年獲得中民族文化促進會“華人20世纪音樂經典作品獎”,它也是中國首颗探月衛星嫦娥一號30首太空播放曲目之一;謂之天曲,真是再名副其實不過了。每當我們想要讚美絕妙的音律時,常覺詞窮;好在先人詩聖杜甫留下了千古七絕名句: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良宵》阿炳 摘自不同音樂網故無法編入自動播放器,請點擊鏈接欣賞。別錯過,這是阿炳演奏之最佳或最佳之一。)
後註:中國近代作曲家.演奏家和音樂教育家,劉天華(1895-1932)出自江蘇江陰一書香門第;清末秀才劉寶珊之子,與詩人劉半農、音樂家劉北茂是兄弟。自幼受到家鄉豐富的民間音樂熏陶。辛亥革命爆發後,回到江陰參加“江陰反滿青年團”,執掌軍號。劉天華一生致力於改進國樂。“五四”时期,在“平民教育”“平民文学”等民主思想影響下,他反對音樂成為“贵族們的玩具”,提出音樂“要顧及一般民眾”。他珍視中國民族音樂傳統,但不贊成抱殘守缺的“國粹主義”,認為發展國樂“必須一方面採取本國固有的精粹,另一方面容納外來的潮流,從東、西方的調和與合作之中,打出一條新路來” 1932年5月底,劉天華在北京天橋搜集鑼鼓譜不幸染上猩红熱,於6月8日去世,年僅37。在此緬懷這位為音樂而英年早逝的名音樂家。 古今中外,有才華的音樂家活不到四十歲的比比皆是;最有名當屬莫扎特以35歲英齡去世,其他如蕭邦,門德爾松,舒伯特等皆類似。中國近代的音樂家聶耳,冼星海,黃自,任光,劉天華,....等在那個戰亂的年代都短壽。即使在當下的流行音樂裡,我們也捨不得地看到張雨生,梁弘志等早早的就離去了。令人感傷!正是妙樂傳世身先死,長使知音淚滿襟。 也許西諺說得對:音樂家,尤其是有才華的是上帝派他們來創作美妙的音樂陪伴.安撫祂所創造的、寂寞的人類。一旦音樂家完成任務和使命就立即被上帝召回,因為祂也愛樂。或者我們應為他們已完成使命、進而離開世間的塵囂和煩憂而高興,同時珍惜並享受他們留給我們那麼美好的樂曲。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