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02 20:47:07瀏覽1098|回應1|推薦20 | |
這永遠對我來說是一個解不開的謎。 有一些朋友跟我說,他不吃肉,所以我做了一些菜給他試試看,他第一句話告訴我的是, 「你這個湯加牛奶和蛋會很好吃。」 我問他說,你連白油(人工合成的豬油)的不吃了,為什麼會說到牛奶和蛋? 充滿好奇的我,所得到的回答是, 「我是奶蛋齋。」 別人說隔行如隔山,其實連吃都是隔山。 記得有不吃蒜頭的朋友,他告訴我說蒜頭和青蔥是葷菜,我想了一想,問說, 「洋蔥是不是葷菜?」 他愣住了,過了一陣子,我再問說, 「迷迭香呢?」 結果他說他要去問他的師父。 也有人說自己是吃素,當然所有的葷菜(蒜頭和青蔥等)都可以吃,但是也可以吃魚,他的理論是魚肉不是肉,是素的。 再看看一些訪客們可能比較沒有機會接觸到的異國風情。 我認識的回教徒不吃豬肉,包括沾過豬肉的東西都是不淨的。 之後,我認識的猶太教徒也跟我說不但不吃豬肉,連豬肉碰過的食器都是不淨的。 吃是文化,宗教也是文化,所以相互影響當然是可以預見。 其實,我認為吃什麼東西,是文化背景(包括成長環境)加上個人嗜好與原則。 舉例而言,像是我那個攝影的朋友外號叫「肉王」,嗜肉如命,幾天前還跟我說,如果你不加肉就不要叫我來拍照了。情形是這樣子的。 我煮了一道全部都是菜的料理(甚至沒有葷菜),他當然不會說我做得不好,所以就說了一句, 「你知道我這樣很ㄙㄨㄥ耶。」 單單一句反射性的「為什麼? 」一句話就讓他打蛇隨棍上。 「蘇軾知道吧,他說無竹令人瘦,無肉令人俗,寧可居無竹,不可食無肉,沒聽過嗎? 」 當時,想想覺得很怪,但是他立刻補上一句, 「發明東坡肉的蘇軾,你想有可能食無肉?」 當時,「也對啦,怎麼可能食無肉?」就給那個朋友騙了過去,事後上網查證,原句是,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真是有文采的人令人佩服啊。 可是,這不是單純的想吃東西的人那一邊的角度,廚師的角度呢?在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吃(有宗教理由,有原則問題,有習慣,有好惡)的料理,但是廚師不是心電感應者,當然不知道吃東西的人到底有什麼禁忌? 那個攝影的朋友講過一句話, 「在歐美很多人都會在手上佩帶一個金屬牌,上面寫著過敏的藥物和自身的疾病等等資訊,以防有緊急情況時,醫生能夠做適時適當的處理。相信有一天,那片金屬牌上還會刻上個人喜好和文化宗教的食材以及烹煮方法,那進餐廳時,廚師能夠做適時適當的處理。」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