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的瓶頸與憧憬/四之一》
習李團隊接任中國大陸中央黨政領導班子,繼而因王毅調任外交部長,台辦系統亦走馬換將,改由張志軍主持,海協會長也將由陳雲林換成陳德銘。至此,北京涉台系統已然由上至下全部改組;新人新政,值得觀察,亦值得期待。
本報日前幾篇社論陸續指出,胡錦濤的中央與王毅的台辦在兩岸關係上操持得不錯,但習李團隊卻不能止於「胡規習隨」,而必須有所超越。倘若目前的兩岸瓶頸不能突破,兩岸關係在幾年內甚至有不進則退而出現大逆轉的可能性。
本篇文末會談逆轉的可能何在,但先談當前的瓶頸。瓶頸即在中共十八大胡錦濤政治報告中所言:「希望(兩岸)雙方共同努力,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這段話其實是一個問句,所以「希望兩岸共同努力探討」其答案。本文願參與「共同努力」,嘗試提出「探討」的淺見;但更希望北京的新團隊也能正視十八大提出的這個嚴肅問題,以自問自答的負責態度為兩岸的未來作出有益的答案。
十八大的這段話,有四個要素。一、尚未統一:應是指中國尚未統一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下,亦尚未統一於中華民國之下。二、特殊情況:應是指由於尚未統一,因此存在著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對等並立的特殊情況。三、兩岸政治關係:自是指在「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政治關係」。
再說,四、合情合理:現今,台灣官員赴北京,連「馬英九總統」也不能說,連「中華民國」也不能說;二○○八年,陳雲林見馬英九,支吾半天擠出了一個「您」字,這些是否「合情合理」?再者,去年三月吳胡會,會中雙方認定應當互以「兩岸現行規定」為穩固兩岸關係的準據;而所謂「現行規定」,其實即是指「現行憲法」。也就是說,北京為了不容吳伯雄說「中華民國憲法」,也只好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亦說成了「兩岸現行規定」。這是否「合情合理」?為何不能把黑桃叫做黑桃、把憲法叫做憲法?
茲將十八大的這一句話展開來,攤平了說:倘是依據吳胡會所稱,以「兩岸現行規定(憲法)」為準據來界定兩岸關係,並能滿足「尚未統一」、「特殊情況」、「政治關係」及「合情合理」四要素,請問:這個問題的答案能是什麼?又會是什麼?
其實,十八大的這個提問,完全道破了兩岸的瓶頸所在。這幾年來,兩岸關係有諸多進展,卻仍陷瓶頸,主要的原因即在不能正視「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以致不能以「合情合理的安排」,來建構「兩岸(尚未統一的)政治關係」,例如不能議簽《和平協議》。因而,我們認為,提出了這個問題,正好可以清出一條理路;而清出一條理路,即不難找到正確的答案。
我們曾經指出,十八大的這一段話,最重要的意義是在於將「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視為一個必須接受並面對的政策課題。也就是說,北京已經意識到「統一」可能遙遙無期,因此必須正視「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之探討與經營。
我們欣見此一政策創見。因為,務實地提出了問題,當然比根本不知問題何在要好得多;然而,十八大提出了這個問題,雖可「希望(兩岸)雙方共同努力探討」其答案,但北京的新團隊卻更是責無旁貸的解題者,不能有問而無答。
本報社論雖未曾提出像十八大這樣既深刻又到位的題目,卻在同樣的思慮中,曾為兩岸瓶頸尋求解答。我們嘗試提出的答案是:大屋頂中國。
在大屋頂中國下/中華民國是民主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社會主義中國/二者皆是一部分的中國/同屬「一個(大屋頂)中國」/亦即「兩岸主權相互含蘊並共同合成的一個中國」。
我們提出「大屋頂中國」的概念,雖先於十八大提出的題目(其實,此一題目早見於胡錦濤多次政策談話),但「大屋頂中國」這個答案,卻完全滿足了「尚未統一」、「特殊情況」、「政治關係」與「合情合理」四個要素。我們甚至認為,若是順著十八大所提問題的理路,只要冠上一個「大屋頂中國」的標題,一切即是順理成章。諄諄此意,願北京新團隊在為十八大的涉台報告找尋答案時,不要設置「人為的禁區」,亦能以「大屋頂中國」為一參照。
兩岸應皆已警覺,「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必將是一漫長且有欠穩定的過程,因而宜有「合情合理的安排」,以穩固「(尚未統一的)兩岸政治關係」。然而,以目前所見,台灣在二○一六年可能又生變局,則倘若未能在這幾年內將「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在法制上(或至少在論述上)建立一個架構;等到變局一旦發生,兩岸關係就可能出現大逆退,即是噬臍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