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眾裏尋他(4):聖神内的新生命——奇跡、希望和喜樂的信仰(下)
2011/06/02 08:31:08瀏覽200|回應0|推薦0

本文上篇描述宗徒時代普及的「神恩」現象,沉寂了近兩千年的時間之後,在二十世紀初期又重新盛行,並且成爲當今基督宗教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在本篇裏,我們探討神恩派爲何如此地受歡迎,同時提出一些個人的觀察和看法。

上文裡提到神恩派的聚會強調活潑優美的音樂,教堂裡洋溢著喜樂的氣氛,讓參與的人心神深深地受到感動。但是聚會的氣氛固然重要,神恩派最吸引人的地方卻是在他們傳播的訊息。他們聚會中的見證和以及宣導中的文字充滿了神恩、喜樂和奇跡,聼起來讀起來很令人鼓舞興奮。

本來所有的基督徒都相信一位大愛的天父,也相信天父時時刻刻的陪伴與照料。但是神恩派基督徒相信天父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們認爲只要誠心祈禱,即使是移山倒海的祈求,上主都會替他們辦到。所以他們在平日生活中,巨細靡遺地仰賴上主恩賜奇跡。萬一所求落空,他們倒也不怨天尤人,只認爲是自己求得不夠虔誠。

這樣的信仰當然會產生一些副作用。首先,有人開始懷疑,如果天父真的是絕對的大愛,為什麼非要信友們一再的哀求,才肯高擡貴手,賞賜奇跡呢?再則,有些信友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會以爲是因爲自己不夠虔誠,所以沒有得到上主的庇護。甚至當有人遭受災難的時候,被認爲是天譴,因而造成受害人的二度傷害。

幸而同禱會的領導者注意到這樣的問題,開始宣揚「祈禱是求指引,不是求奇跡。」的説法。但是在神恩派的文宣裡,這樣的聲音是太微薄細小了。

另外一個觀察是神恩派的基督徒對對神恩的解釋往往過於狹窄,對舌音祈禱神恩的重要性又常常過分的強調。

他們一旦談起神恩,總是狹窄地認爲只有格林多前書第12章第10節裡的「行奇蹟,說先知話,辨別神恩,說各種語言,解釋語言」才是神恩。對同一章第28節裡的「宗徒,教師等」,好像不算數,對於教會傳統裡的聖神七恩(上智、聰敏、超見、剛毅、明達、孝愛和敬畏天主)更是不算在内了。

許多神恩派基督徒相信舌音神恩是聖神洗禮的標誌,如果不會舌音祈禱就等於沒有領受聖神。對舌音神恩的過分重視,其來有自。因爲在二十世紀初期美國基督教的「五旬節運動」中,神恩派教會的領袖們領會到他們和其他基督教派最大的分別,就在於舌音祈禱上。爲了強調他們的特點,造成了對舌音神恩的過分強調,甚至忽略了聖保祿在格前十四章中對不要濫用舌音神恩的警告。

王敬弘神父把這個現象稱之爲「神恩至上主義」。他說:「這種人把追求神恩和其奇特的效能,當做參加神恩復興運動的目標。他們在得到聖神充滿以後,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有什麼神恩,以及其表現。他們也常常把自己的神恩和別人比較,希望自己的神恩比別人來的更奇特,或者展現更大的能力。」(註一)

神恩原是一個禮物,不是目的。如果過分的強調,可能反而變成一個陷阱,一個障礙。

最後的一個觀察關係到基督徒靈修生命的繼續成長。

被稱爲歸心祈禱之父的多默基廷神父(Thomas Keating)認爲覆手後得到的神恩是一種與上主結合的神秘經驗。宗徒時代之後神恩雖然不再普遍發生,但是並不表示聖神不再進到基督徒的心中,早期教會的教父們以及沙漠中的隱修士在聖神引導下發展出來的默觀傳統,在教會中流傳下來,讓有心的基督徒能夠繼續體驗到上主臨在的經驗。兩千年當中,默觀傳統在教會裏穩健地發展,累積了許多豐富的靈修經驗,讓每位基督徒在探尋上主的路途上有了許多寶貴的指標。

基廷神父指出舌音祈禱本身是一種被動的經驗,是上主邀請一個人更深入與祂結合的徵兆。他勉勵接受了聖神洗禮的基督徒,不要停留在舌音祈禱和尋求奇績的層面上,而要繼續在探尋上主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當一個人有了上主臨在的經驗以後,會立志追隨耶穌,願意步祂的後塵,爲了天上國的實現而努力,願意更緊密地和上主契合。在探尋上主的道路上,會由主動慢慢進入被動的境界。在這條路上前進的時候,爲了靈魂的淨化,往往會經過神枯的階段,亦即聖十字架若望說的“靈魂的黑夜”。

他呼籲同禱會的帶領者,借重教會祈禱傳統中的許多經驗,幫助同禱會的教友們在聖神洗禮的高峰經驗過去了以後,認識到聖神不止存在於雷鳴閃電的同禱聚會當中,也存在於溫馨安詳的寧靜裏,能夠在平凡的日常生活當中忠誠地過祈禱生活。特別是當他們在祈禱中不再感受到聖神的安慰,甚至覺得索然無味的時候,幫助他們如何利用神枯的機會淨化自己的靈魂,懷著期待的心情,準備將來和上主更親密的契合。(註二)

註一:王敬弘,“神恩復興運動中的靈修輔導”,神恩第二十期,1994年2月,43 - 53頁
註二:Thomas Keating,“Intimacy with God: An Introduction to Centering Prayer”, The Crossroad Publishing Company, New York, New York, 1996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uggieCCSC&aid=527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