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千禧省思 (2000年前夕)
2009/07/08 15:21:22瀏覽612|回應0|推薦5

揚波星河尋太虛.千帆過盡人歸來

--人類面對千禧年的深沈迷惘與希望 

 當一九九九飛快往盡頭逼近時,地球上人類的神經末梢也隨之敏銳而張揚起來,不安中夾雜著等待好戲的莫名興奮。長期鬱悶難伸的中產平民,隱隱寄望著一場地球村的體質轉換,或能將社會既有制度歸零,機會重分配,一成不變的日子來個脫胎換骨的大翻轉。而有權有財的上流社會人士也合理地相信,未來世界快速的資訊流通,將使握有資源者力量更加壯大。新世紀的福音就像人手一張的彩券,乘載著人們厚重而虛無的希望。

   不管預言中的末日景象是否降臨,可以確定的是,電腦千禧蟲將如期叩門造訪。這位撒旦早在半世紀前就派來滲透潛伏的使者,未必有能力摧毀人類文明的記憶體,但至少一陣神經錯亂是無可避免的。先進國家這兩年投下大量人力資金,圍捕這隻有魂無體的巨獸,這隻當初只因少數人一個還算聰明的小創意所遺下蟲蛹的後果。

  人們對電腦Y2K的反應,同樣呈現兩極化。部分人士大聲疾呼全員戒慎以待,否則會造成無法收拾的局面;也有大型公私部門資訊主管以數據宣稱,他們已九成五以上通過千禧蟲測試。公元二○○○年的一月一日,除了慶祝新年放假外,除了少數過時的小型電腦當機外,什麼大事也不會發生。

  電腦問題是目前惟一確定會對人類日常生活產生衝擊的事件,而且全球有志一同也已在全力解決中。但其它的事件呢?其它的事就夠錯綜複雜了,有信仰面的預言,有科技面的推測,對未來景象的描繪更是幻化萬千。它們惟一的共同點是,沒有一件是可以透過人類共同經驗實証,去精確地預測它會發生(當然也無法精確地否定),但卻提出許多人類面對未來必須慎重思考的課題。

   某些教義鮮明宗教團體的虔誠信仰者,心中早有分寸,安祥而悲憫地靜待「審判的日子」。世界末日是一場他們於心不忍的浩劫,但眾生愚昧,為了現下的社會秩序,也不可因洩了天機而造成人心動盪,只是衷心祈禱在最後時刻來臨前,讓更多人迷途知返,踏上正道。

   人類歷史的長河勢必轉折,幅度大小無人能預知。二○○○,這個滿載著傳說與盼望的年代,到底包藏何種神力?按說,二十一世紀的起算應由二○○一年開始,但雙千禧年的流行浪潮,包括千禧蟲作祟、千位數的數字轉變、及預言傳說的推波助瀾,使人類世紀起跑的暖身動作,硬是提前一年。

   讓我們「取百家學說」,略窺世紀末的種種意涵,以及,它會不會對我們卑微的個體造成任何影響,或根本只是例行的年序遞演,歲月流轉中,日昇恆如常,不關風與月。

 ◎雙千禧年 科學與玄學的交會點

  以天文曆法的角度,公元兩千年除了數字的進位外,實難以和任何集滅之說扯上關係。首先,人類公元年的算法是採耶穌出生年為起點,但近代學者已証明了,耶穌出生於公元前四年或更早,至今已超過二千年了,「千福」的恩澤早在幾年前應已領受過了。

  當然,我們也可以不計較這三、五年的時間差異,因為千禧的效應可能並非集中於某年某刻,兩千前後幾年都屬於這個蛻變的區間。即使如此,以天文學的觀點,二○○○並無實質的整數意義。部分天文學者認為,如果地球自轉一圈剛好二十四小時,公轉一周恰為三百六十五天而一秒不差的話,則千年整數或許還會帶來某些宇宙訊息(其實也未必,這還必須証明十進位制是宇宙的基本法則,千年整數才會有意義)。但實際的情形是,地球自轉一周約為24.8小時,公轉一周約365.24日,所謂一千年、兩千年,其實是人類磨稜去角(閏年閏月)的曆法產物。天體運行,何須牽就人類的算術,硬要賦予千數年特殊的意義?如果彗星會撞上地球,它也不必配合地球人所設定的整數時間。

  根據這種思考,公元兩千年除了是二十世紀的最後一年之外,它應該不比任何年份更具有天啟或末日的意味。但我們可以這麼思考:一般人到了四十歲或五十歲時,感覺一定和三十九歲四十九歲不一樣,會有邁向新階段的心理意義。在個人小生命上是如此,在人類文明史上更是明顯,也就是這種數字本身的神秘魔力,公元二○○○年,又有了不同於其它年代的特殊意涵。不管它是不是創世紀後第六千年或耶穌出生後第二千年,我們使用「○」,使用「一」,就已經涵蓋在該數字獨特的性格中了。

   由此可以延伸另一個問題,即第一個千禧年現象。如果數字本身的確有獨特的感應,公元一○○○年應該更具有所有千禧年所衍生的特質才對。不過,很抱歉,人類共同使用目前的西元紀年太陽曆法是在十六世紀的事,公元一千年時,不但許多民族有各自的曆法,甚至不同曆法中每年的元旦日也不相同。若說境由心造,當時並無全球統一的集體意識去投射上述景象。雖然部分文獻記載,某些信仰基督地區,的確在公元九九九年經歷了末日前的絕望與恐懼,但其層面及過程,與二十世紀末的今日已大不相同,第二個千禧年的種種救贖或災難,我們還是要從頭摸索它的可能性。

 ◎寶瓶時代 淨化之後性靈高度提昇

   暫不管二○○○的整數迷思,大部分人仍然堅信,二十一世紀人類社會將進入一個全新的美好時代。在這之前,可能有試煉,可能有災難,但都只是淨化的陣痛及代價,不致沈淪滅亡。這種思維,可以由占星學及新時代(The New Age)思潮裏「寶瓶時代」的象徵來探究。

   占星學上,從一九九六年天王星進入寶瓶座,及一九九八海王星也進入寶瓶座時,就可宣稱進入寶瓶時代的新世紀了。基本上,寶瓶時代人類將進入心靈覺醒及自由和平的精神能量高峰期,新的價值觀,新的靈性開發,或許能將地球文明推向更高一層境界。

  但物換星移,磁場劇變,一些天體現象,卻是占星家一再提醒我們不能忽視的,其中有三個時間點值得一提。一是一九九九年八月,天象星球形成大十字架(時日已過,沒有末日,但有一些大地震、大停電、摔飛機等社會及自然界亂象);一是二○○○年五月,日月金木水火土七大星在金牛座會合;另為二○一二年,天王要進牡羊,冥王要進摩羯,剛好形成九十度衝突;而二○一二年的十二月,也是馬雅文化預言中這個時代週期的終結。這方面的論述不免涉入信仰及神秘成分,另有討論範疇。事實上,目前許多已「問世」的末日預言中,也大都繞著這幾次星象異常的時間為軸心,再行添枝加葉。

   我們還是必須從燦爛的星空中轉回塵世,看看這個充滿希望及變化的時代裏,個人生命的韻律如何躍動?

   人生於世,首重覺察及體悟,一味埋頭推算災難時刻再汲汲於避禍躲難,反而限制了生命的格局,此與拋家棄子群集山頭等待飛碟降臨者的心態,並無二致。故而對於千禧效應,沒有所謂全球一體適用的標準求生守則,重要的是,人類面對它的態度。

   從六○年代以來,新時代性靈之說興起,不少所謂由高次元世界所傳來的訊息,為地球人類生命開拓了一片新視野。如賽斯、歐林,及透過「與神對話」、「千福年天書」等作者傳遞出來的資料,激盪成一股有別於傳統宗教的新時代思潮。以新時代說法,世間萬象,人生際遇,沒有一件事是「意外」。該架構的基本信條是「我造成了我今日的所有實相」,換個說法,我也可以「創造任何我想要的實相」。這一部分原則後來在個人成功學上發揚光大,即「我堅信我能,就一定會成功」的能力訓練。

   新時代思想肯定所有生命的獨創性與個別意義,否則你也不會選擇降生到人世上。即使現實生活有所折磨困頓,廣義而言,都是內我生命本源的設計與安排,透過物質界的經歷,人的意識可以選擇善惡明暗,也自然映照出生命過程中的吉凶福禍,命運不勞上帝費心。

  這類主張,是在天時地運的既有規律上,更進一步彰顯生命「自由意志」的可貴,不是由惟一的真神高高在上,大手一揮宣判眾生的悲喜生死。人類所有的思想總和,也就構成地球能量的一部分,因此地球本身就是一團有意識的生命體(蓋婭學說)寄居在地球上的分子若對母體過分破壞,地球自會產生抗體來消滅菌體(大地反撲)

   某些高層次訊息也帶來一些技術性的指導,希望人類用思想塑造善的磁軌,以讓地球這個生命體增福減災。我們也欣見企業界實際力行--統一企業在電視上的「每天中午十二點,敲響心中和平鐘」就是具體例子。原始倡導這種做法的「高等生命」,是希望地球上的人以「同時共念」產生驚人的力量,將地球帶向美好境界。由於全球有不同時區,如果每個地區所有人都奉行不渝,則念力場將每個小時發生一次,波波相連,由東向西循環,時而復日,生生不息。

   地球部分區域會遭逢災變或動亂,這種事也不需要依賴先知的水晶球來預測,只看人類的行為便知。我們要強調:在任何「先知」眼中,未來景象都是液態狀,(須時間到了才能固化形成現實),既是液態,即尚有調整可能,事情發生前,任何天地氣數及人類意識,都可部分影響未來成形的面貌,亦即世上絕無百分之百一定發生的預言。就算後來事情真如預言般發展,也不能反推當初預言時的百分之百精純性,只能說,從預測時到事件發生這段時間,並無足以影響結局的因素摻入。

 所以,正面看待地球未來,就對未來加入一點正面成分;正面看待個人人生,就對人生加入一點正面成分。每個人每個起心動念,分分秒秒都參與了未來的塑造,發射善念,善果回來;發射惡念,惡果回來,這是一種自然律,無關道德教條。而且它的重點在動機(念)的清濁,不在表現的形式,這也就是為什麼平日巧取豪奪的富人為了沽名釣譽而捐款的行為,卻了無功德,因為他做這個行為時發出去的念波就已經不精純了。世間基本道理原是這麼單純,如果違背了人性及自然法則,再高明的巧計權謀,都是短程絕路,終究要碰壁回頭的。

 讓我們歸納一下:時間到了所謂世紀末,有人為了憂這怕那而防這閃那,有人無視於外在變化而依然笙歌如常,有人憂股市崩盤,有人怕公司裁員,有人為了尋找生命的答案而汲汲外求。然而,這一切的實相表相都是人心造成的,毋須怨悔恐慌,下一世紀的美好遠景,取決於當前我們的菩提一念。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tman&aid=3114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