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夢的心理學家」
2023/09/13 16:53:15瀏覽222|回應0|推薦0

伊恩‧華勒斯(Ian Wallace)是心理學家,以解夢廣為人知,有「夢的心理學家」之稱;不僅有豐富的解夢經驗,其解夢方式專業又具同理心,寓教於樂,因而成為媒體界最受歡迎的解夢大師。

做夢,是多數人睡覺時會有的經驗。夢境,有好有壞。好夢,讓人回味再三,開啟美好一天。壞夢,讓人當下害怕,但也在醒來後慶幸「還好,只是一場夢」。

華勒斯等心理學家均相信,夢顯現了我們的心理狀態,有些甚至傳遞了重要訊息,一旦忽略,可能引發心理不適,錯失了紓壓的機會。

如果現實生活中,有人自認從不做夢,這可能也是一種誤解。根據華勒斯的研究,「每個人都會做夢,這是生理需求。若有人以為自己不做夢,那只是他們醒來後已經不記得夢境內容。」

如果每晚有兩小時在做夢,就代表每個人有十二分之一的人生在做夢。」

我們為何會做夢?上個世紀七○年代,UCSF醫學院曾做過實驗,發現我們醒著時只能對所經歷之事意識到百分之二,而其他百分之九十八無意識的部分都是情緒上的。

華勒斯說,「我們在白天吸收大量情緒上的經驗訊息,腦袋必須加以處理。做夢的基本功能是處理我們的情緒,以便對自我感受、我們是誰、我們的需求和信念有所了解。同時,也在用這段時間鞏固我們的記憶。人們常以為夢是一堆意象,但它們其實是情緒的流轉。」

「夢的心理學家」最愛說的一句話是,「夢,不會不請自來,而是你讓它們來。」換句話說,「你創造了夢中的每件事。夢裡,你遇到的每個人、到訪的每個地方、經歷的每件事都來自你的潛意識。」因此,「藉由了解你創造獨特夢境的原因,你總能深刻了解你的真實身分、需求和信念。」

摘自【民國112年8月5日人間福報】

 / 網路

作者/楊慧莉

 本文所使用圖文,如有侵權,請告知,隨即刪除!【安瑟管理文摘】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thurnote&aid=179866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