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康尼島,藝術家的夢想王國
2007/08/30 12:13:10瀏覽1204|回應0|推薦3

 康尼島,藝術家的夢想王國

 

                          /嚴華菊

十二月的紐約,空氣中充滿了濃濃的寒意。這時候布魯克林南端的康尼島(Coney Island)沙灘上,只見海鳥而不見人潮,當空曠的海灘步道上的商店與遊樂設施全都拉下鐵門後,對照幾個月前摩肩接踵的景象,無人的康尼島海灘宛如一個夢境。

海邊的索多瑪城  

19世紀中開始,康尼島便是紐約的遊樂園。19世紀末,康尼島東邊的海灘上興建起豪華的大型旅館、商店與餐廳,這裡成了有錢人的避暑聖地,富麗堂皇的度假中心前的沙地上不僅種植整齊的草地,還規劃了私人海灘。後來因為海風侵蝕而嚴重影響建築結構,還勞師動眾地將這些度假中心搬進內陸。

原本是富有的紐約客避暑的地方,到了20世紀初期成了平民百姓的娛樂場所,和那些想要暫時逃脫城市束縛者的避難之地。1884年,康尼島上出現了世界第一座雲霄飛車後,SteeplechaseLuna ParkDreamland三座遊樂場也跟著陸續開幕;沿著海灘而建、供人行走的木板步道於1923年完成,名為「龍捲風」(The Cyclone)的木製雲霄飛車也在1927年與世人見面。夏日夜晚,遊樂場內閃爍著耀眼的燈光,巨人、侏儒、連體人、超級肥胖女人、滿身刺青者等表演者齊聚一堂演出一場「怪人表演」(Freak show)。這裡到處是光怪陸離的表演和充滿神奇、迷幻、脫離現實的氛圍,難怪當時五光十色的康尼島被稱為「海邊的索多瑪城」。

結曼哈頓與康尼島的地鐵於1920年完成後,大大縮短了兩地間的距離。由於來回只要花10分錢,地鐵帶來了各階層市民,讓所有人都有機會接近康尼島的海灘、享受海風,康尼島因此成了「十分錢帝國」(Nickel Empire)和「窮人的蔚藍海岸」。炎炎夏日中,近百萬渴望陽光與海水的民眾擠在一起,密密麻麻的沙灘上幾乎沒有一塊空地;一位康尼島的遊樂場主人曾說:「如果巴黎代表法國,六月到九月的康尼島就是全世界。」。

二次大戰後,先後遭毀壞又重建的康尼島遊樂場,無法再與擁有最新設施的遊樂場或電視相抗衡,原有的康尼島人潮便一去不返,不僅原有的海邊度假中心被移為平地,附近也蓋起了貧民公寓大樓。只剩下殘破的海邊步道與小吃攤、商店標誌、雲霄飛車等,依然保留康尼島的記憶。

邊緣的通俗文化 

正當康尼島經歷落寞時期,一個維護美國大眾通俗藝術文化的非營利機構「康尼島美國」(Coney Island USA)於1983年成立,隨後又在當地創設了一座「康尼島博物館」,陳列如旋轉木馬、明信片、舊照片等記載當地歷史的文物。康尼島美國致力推廣十九世紀以來流行在康尼島海灘的馬戲團、雜耍團、歌舞秀、劇場等古怪又奇異的活動,期待以藝術表演與靜態展覽,帶動康尼島的復甦並進而振興當地社區。

為了重現曾於1903年至 1954年間在此地舉行的狂歡遊行之盛況,康尼島美國從1983年開始在每年的六月舉行「美人魚遊行」。大批遊行隊伍跟在坐在花車上的國王與皇后後面,參加遊行的藝術家莫不費盡心思地將自己裝扮成小美人魚、蚌殼、螃蟹、蝦子等各式海底生物。九月間,當夏日遊客逐漸遠去,為了吸引新訪客,康尼島美國又舉辦年度的「康尼島電影節」,放映前衛、通俗的影片,而那些走紅地毯的演員與導演們更是想盡辦法作最新奇、怪異的裝扮。

無論是美人魚遊行、馬戲雜耍團表演、康尼島電影節的參與者,甚至康尼島博物館的擺設,無不呈現出誇張、喧擾、極盡色彩之能事的氣氛,而不是精雕細琢、整齊儉約或有條理的打扮與裝飾。直接又率真的表現、以及充滿手工的樸質感,在某些人眼中或許顯得十分低俗,但卻反映了專屬於康尼島的特殊美學。而藉由這些獨具康尼島風格的藝文活動,康尼島美國試圖保存此地的通俗文化傳統,並設法將這些藝術表現與當地的生活融合在一起。

誇張的康尼島表演活動一樣,靜態的康尼島商店廣告與文字標誌,也反映了當地的活潑風情;鮮豔的看板掛在商店和小吃攤門口,不論是花俏字型所構成的文字的正面、負面空間等,都充分反映出康尼島的設計。這些手繪的商店標示和所在的商店一樣,彷彿與外界隔絕、完全不因時間而改變;它們不僅提醒人們康尼島的過往,更樂觀地想像充滿希望的未來。或許正是這些引人懷舊,卻絲毫沒有感傷情愫的康尼島風格,讓康尼島對美國通俗文化的影響一直延續至今。(本文摘錄於<紐約藝術時區--sometime in New York>,嚴華菊,典藏藝術家庭)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tcobook&aid=1198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