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找回專注力--制心一處 無事不辦
2011/12/27 08:30:30瀏覽319|回應0|推薦1

找回專注力

   每個人的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時,如何作好時間管理,而不是總感覺時間不夠用,總在跟時間賽跑呢?
  經云:「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俗話亦云:「忙人時間最多。」無論是學業、家庭、事業或道業,目標清楚、掌握重點,就能分辨輕重緩急;全神貫注、專精一心,就能提升效率、化解忙亂。
  攝散亂為專注,保持心的安定與清明,不僅能安頓身心,也是事半功倍的不二法門!

制心一處 無事不辦--覺大和尚開示

編輯部整理

  俗話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眾志成城」,儒家也說:「居處恭,執事敬」、「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心當中沒有妄想、顛倒,把這念心歸一,什麼都能辦得到,這就是「誠敬」的境界。

制心一處 對事以真

  就像上課一樣,老師上課時,講得頭頭是道,學生專注一心,聽得津津有味,忘記了時間和空間,甚至蚊蟲叮咬,也全然沒有感覺。忽然下課鐘聲一響,感覺:「怎麼這麼快就下課了?」相反地,如果老師上課很枯燥,學生也聽不懂,提不起興趣,甚至打妄想、東張西望,看看手錶,心想:「怎麼還不下課?」愈是如此,愈感覺時間很長。同樣的教室,同樣的時間,有的感覺度日如年,有的感覺一剎那就過去了,這是什麼道理呢?因為心中有分別、有是非、有煩惱,就會度日如年;反之,心在專注當中,沒有分別、沒有煩惱,全神貫注,如經上所說的「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就超越了時間、超越了空間。

  陶淵明有一首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假使明白了這個道理,時時刻刻都能修行。例如,很多人說台北市太吵鬧,這屬於眾生境界,心跑到外面去了,產生執著,心沒有歸一。住在台北市,聽不到車水馬龍,很寧靜,為什麼?心無所住。

  三國時代的關公,有一次中了毒箭,神醫華陀告訴他,要保住性命的話,必須將中毒的骨肉刮掉。當時沒有麻醉的技術,關公就在華陀治療時,找了一個人陪他下棋。將心安住在一個定點,不但身體忘了痛,連時間、空間都忘了。這就是心的作用。

  中台四箴行「對事以真」告訴我們,上班、做事不可敷衍、居功、諉過、失職,要腳踏實地去做。作學問也要真,不偷懶、不放逸;考試作弊就是不真,雖然拿到畢業證書,可是不實在,進入社會做事時,才黔驢技窮,感到「書到用時方恨少」。做善事也要真,以慈悲心、平等心,要有「人溺己溺」的精神;如果表面偽善、沽名釣譽,看起來好像在做善事,其實不會有好結果,因為「因地不真,果遭紆曲」。修行也要真,要從心當中修,要革除習氣。打坐時要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不瞌睡、不妄想、不昏沉、不無聊,提起正念。有些人以附庸風雅的心參加禪修,這是觀念錯誤,也是對事不真。

定慧不二 心想事成

  一般人都希望心想事成,如果用妄想心、貪心、慢心,是絕對不可能達到的,因為這念本有的性德被虛偽心所障蔽;假使用真誠心、恭敬心,本具的真心就能發揮出來,這念心性照天照地,必定有所感應。因此,做任何事情真誠、專注,就能有所成就。然而,這些都是有漏的智慧。我們要達到無漏智慧,無住生心,這才是自己的事情。達到這個境界了,這念心具足無量的智慧、功德,當下就是淨土,不要另外去找。

  經上說,佛性人人本具。每個人都有這念心,只是無法定下來,想過去、想現在、想未來,患得患失,這是無始以來的習氣。眾生的心都是妄想,始終沒有停過;如果沒有妄想,就容易打瞌睡;假使沒有妄想,也沒有昏沉,就感到無聊。這是眾生心最大的三個毛病。「禪」,告訴我們,心念要歸一,目的就是要使我們認識自己。

  歸納而言,「禪」,就是定力與智慧。定慧不二這念心,就是禪。假使有了定力與智慧,就能作心的主人,知道哪些該取、哪些該捨,做人做事就有了方向。「七覺支」中有「定覺支」,心念統一,由粗心達到細心的境界,由相對達到絕對的境界,這念心產生的功德就不可思議。相反地,假使心念不集中,上上下下、進進退退,這一生就沒有一個方向,始終離不開煩惱與欲望的纏縛。

  因此,有智慧、有定力,自己在生活上、事業上、學業上,就能夠有所突破。希望達到這個境界,就要修習禪定。有了禪定,才能產生力量;有了定力,就能突破煩惱、障礙。煩惱漏盡,就能契悟本性,得到解脫,生命無窮無盡、蓋天蓋地!

【中台世界】中台山月刊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5966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