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素食益健康
近代各項研究證明,只要營養均衡,素食者的健康指數實優於葷食者。在高科技時代,佛陀的智慧再次被證明是亙古常新的真理。從青少年時期養成吃素習慣,可減少現代學子因攝取過多肉類導致的膽固醇過高、肥胖、荷爾蒙污染等問題,更是養成慈悲心的重要方式。
吃素與慈悲--上惟下覺大和尚開示
編輯部整理
現代醫學很發達,科學也很進步,但是,現代人的身體反而不如過去的人健康,這是什麼原因?因為過去的人吃的是天然的食物,可見,吃素對於身體健康是很有幫助的。素食,雖然是佛教界最早提倡的,但如今已獲得全世界多數人的肯定。無論是對於外在地球的環保或心靈的環保,素食都是其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一切諸法 唯心所現
近代,為了地球環保、為了身體健康,愈來愈多人體認到素食的好處。從醫學上來講,吃素能預防高血壓及癌症的發生,也會減少許多疾病。然而,有些人認為吃素的營養不夠或沒有味道,其實這是心的問題,而不是素食有沒有營養的問題。食物好吃與否,不是絕對的,而是人的心分別而生。
許多荷爾蒙、蛋白質等營養素,都是從植物提煉出來的。又如牛、馬、大象等草食性動物,都是力大無窮。足以證明,素食是很有營養的。佛法說,一切現象都是因緣和合所生,都是空性、虛妄不實的。口味也是如此,一方面是過去的習慣,一方面是個人的分別、執著。
一般人還沒有吃素以前,習慣吃大魚大肉,吃不慣粗茶淡飯。吃素幾年之後,反而覺得蔬菜津津有味,一聞到魚、肉的味道,覺得很腥臭,乃至於嘔吐。為什麼過去厭惡的粗茶淡飯,現在嚐起來又香又甜?過去最喜愛的魚肉珍饈,卻變得又腥又臭?這就是心的分別。又如,有些人為了跑三點半,焦頭爛額,財務的困難沒有解決,吃一頓飯是食不知味。社會上許多做苦力的勞工,吃的是粗茶淡飯,可是身體卻很健康;富貴人家餐餐豐盛,甚至還燉補品,身體卻不一定健康。由此證明,吃素或吃葷,好吃或不好吃,營養或不營養,完全在於這念心。
長養慈悲 增長福德
佛教為什麼提倡吃素?並不是為了身體的健康或長壽,而是基於平等心、慈悲心。因此,佛教提倡素食與世間一般提倡素食的目的是不一樣的。社會上提倡吃素,乃出自於維護身體的健康,因為豬肉有口蹄疫,牛肉有狂牛症,雞鴨有禽流感……。佛教提倡吃素,則是為了長養慈悲心。慈悲心,是社會安定、淨化、和平的根本。
佛教主張吃素,完全是基於慈悲心及因果的道理。第一,眾生是未來佛、未來的菩薩,所以不吃眾生肉。第二,眾生都有生命,因此,除了愛護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其他生命。第三,一切眾生都是我們過去的親眷。因此,即使不能完全吃素,最低限度要吃三淨肉(不見殺、不自殺亦不教他殺、不為己殺)。
同樣是吃素,由於發心不同,所以果報亦不同。如果發平等心、慈悲心,將來就有無量的功德及福報。如果,只是為了自己著想,貪著自己的身體而吃素,雖然同樣可達到健康的目的,但不知道在心上用功,每天增長愚癡及無明,並沒有什麼福德。所以,無論做任何事情,發心都要正。
不但佛法講慈悲心,儒家也講慈悲心,孔子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雖然每天都是粗茶淡飯,但是,心中很平穩、很安定。「曲肱而枕之」,疲累了就用手臂作枕,打個盹。無欠無缺,生活很自在、很逍遙。孟子也說:「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也是一個慈悲心。所以,素食的目的,就是養成我們的大慈悲心。有了慈悲心,心當中有太和,心中有善法,心裡很寧靜,充滿了喜悅。俗話說:「吃飯要吃素,穿衣要穿布,上班要走路,當官要當副。」從過去到現在都很實用。
修行首先要修福德,福德來自於戒行和慈悲心。慈悲心的養成,第一是不殺生,第二要救生,第三要吃素。假使修行能落實這些道理,在日常生活中磨鍊自己,心慢慢清淨了,得到自在、得到解脫,就能達到真正的慈悲與平等。因此,不管是為了身體的健康,或是想要提升自己、增長福德,都應該要吃素。種什麼因,將來就得什麼果,從因上去努力,做一分就得一分,做十分就得十分。
【中台世界】>>導師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