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星燈(六)
2010/12/06 08:43:03瀏覽283|回應0|推薦0

導師於九十九年度星燈營開示

惟覺法師開示

(六)

  普台國小、國中、高中的辦學理念,是「中學為體,佛法為根,世學為用」。「中學為體」,就是「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如家庭倫理、學校倫理、社會倫理,這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進一步來說,《中庸》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是最高的境界。「人心惟危」,人的心很危險,充滿了愚癡、邪見,只有自己,沒有別人,所以會把自己帶到危險的地帶。

  「道心惟微」,這念心微而難見,所謂「心粗如柱,道細如毛」。既然道心微而難見,怎麼辦呢?就要天天反省檢討。「惟精惟一」,時時刻刻檢討反省,克制自己心當中的煩惱,如儒家所說:「克念則聖,罔念則狂」,放縱自己,就成了狂妄之人。現在有很多年輕人放縱自己,想怎麼做就怎麼做,自己歡喜就好了,不管別人的死活。「克念則聖」,要知道克制自己,時時刻刻檢討反省。能克制自己的惡念,就是聖人之道。

  孔子的弟子顏回,不遷怒、不貳過。什麼是「遷怒」?例如,跟同學相處時受了氣,或是受到老師的責備,好像受了很大的委屈,氣沖沖地回到家裡,跟家人發脾氣,這就是遷怒。自己要忍耐、檢討反省,把這個氣化掉,就是不遷怒。不貳過,同樣的過錯不能犯第二次。「不貳過」不是件簡單的事,但是要朝這個方向去努力,漸漸就會有所體悟,感到精神很充實。

  顏回有才華、有德行,但是前世沒有修福報,所以很貧窮。雖然貧窮,但顏回安貧樂道,「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為什麼他很自在?因為他明白孔子的心法,人窮志不窮,用貧來磨鍊自己、用貧來養道。

  孔子知道任何人送顏回東西,他都不接受。有一天,孔子想了一個辦法,用紙把一錠金子包起來,上面寫著「天賜顏回一錠金」,放在顏回必經之路。孔子心想,這錠金子是上天給的,不是人家給的,顏回應該要接受。顏回經過時,看到一包東西,發現是金子,他想:「我這一生已經夠了,這不是我的,我不要。」就在旁邊寫了幾個字──「錠金不付命窮人」,又把金子放回原處。

  儒家說「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立德」,就是有德行。德,是慢慢修來的。四書裡有很多關於做人做事的智慧,能讓人養成擔當和智慧,所以大家要去研究。

【中台世界】>>導師法語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4668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