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星燈(四)
2010/11/22 08:09:28瀏覽212|回應0|推薦1

導師於九十九年度星燈營開示

惟覺法師開示

(四)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世間上的學問、事業,都要人去做才有辦法成就;出世間的道業、功德,也需要我們自己去努力。「沒有天生的釋迦、自然的彌勒」,釋迦牟尼佛為世所尊,並不是天生而來的,是經過多方面精勤努力的修行所成就。

  「菩薩向五明處學」,五明,指內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聲明。第一,內明,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第二,工巧明,像諸位在學校裡,學習很多智慧、科學、技能;第三,醫方明,要懂得醫學;第四,因明,要懂得邏輯學;第五,聲明,要懂語言學。菩薩普度眾生,必須要向這五個方向去努力。

  內明是最重要的,諸位聽法這念心,是人人本具的。雖然是本具,假使不知道修行、不知道返照、檢討,還是沒有用。「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德」就是檢討、漏盡自己的煩惱,心當中一片光明,我們本具的明德智慧、德性就現前,這是根本。

  「在親民」,除了自己知道以外,還要告訴大家,每個人都有覺性,每個人都有這個德性,不要作賤自己、糟蹋自己。這一念心照天照地,具足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功德。一般人說這念心是「無遠弗屆」,為什麼?無論是遠、是近,這念心都沒有障礙,不論隔山、隔海,這念心好像虛空一樣、和電波一樣,無遠弗屆。舉例來說,自己的親人或同學到國外留學,你每天想念,想久了以後,晚上作了一個夢,夢到你所想的這個人好像生病了。醒了以後,心想:「這場夢是真、是假?」馬上打電話給對方,發現他真的生病了。

  這念心有體、有相、有用,要會用這念心;假使不會運用,這念心不是清淨的智慧。報紙上刊載,五、六個人作觀想,就能讓汽車移動,證明這個心的力量不可思議;但是,我們不是學這些東西,所謂「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這只是心的作用,大家要了解。

  心有好的作用,也有壞的作用。這些作用是從體上來的。假使只知道作用,心就成了生滅,跟一場夢一樣。每個人都在作夢,例如,現在回想國小時期的生活、國小時期的身形,現在都沒有了,就像一場夢。讀了高中,才知道國中也是個夢。現在讀大學,將來大學畢業了,在社會上做事,有成、有敗,有生、有死,每個人的遭遇都不一樣,過去的一切就如同夢境。

  人生確確實實是一場夢!在座諸位將來都會為人師、為人父、為人母,過去國小、國中、高中、大學階段,哪一個才是你?沒辦法找出一個定位。例如,現在當了老師,因為有學生,才有老師;假使因緣不具足,不能當老師,老師這個名稱也沒有了,這正是夢。成家立業,娶了妻子,生了孩子,當了父親。為什麼當父親?因為有兒子才會當父親。同樣地,有太太,才有丈夫;有丈夫,才有太太。所以,人生就是一個夢,過去只是一個回憶,哪一個才是你呢?

  佛經說「聖人無夢」,要達到無夢的境界,就要淨心、定心、明心,這念心要能作主。國小、國中、高中、大學……從生到死,這念心都存在,這才是真正的自己,為什麼不在這個地方來用功、來辦道、來安住?這就是眾生顛倒。

  所以,除了世間法以外,還要知道心是根本。有了根、有了本,還要照顧這棵樹,要澆水、拔草。沒有水,樹會枯死;什麼是水?大慈悲就是水。佛經裡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菩薩是無緣大慈,如來佛是同體大悲。我們要有慈悲心,慈悲心很重要,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都是自己過去的親眷,一切眾生都是未來諸佛,眾生是同體的。草,代表我們心當中的煩惱,所以,天天都要檢討反省,拔除無明草。

【中台世界】>>導師法語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4623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