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結夏的意義與功德(六)
2010/10/11 09:15:55瀏覽212|回應0|推薦2

結夏的意義與功德

惟覺法師開示

(六)

  佛經裡講得非常清楚,人的根器分為利根和鈍根。利根的人,一聞千悟,聞一知十,聞十知百,一看佛經,馬上就能契悟了達;鈍根的人,聽什麼法門都聽不懂,一聽就打瞌睡,就算是十遍、一百遍、一千遍、一萬遍,可能都不了解。假使自己是鈍根的人,不要灰心,所謂利根、鈍根,也只是暫時把我們的根機分析一下而已。現在是利根,是過去修來的,沒有過去的加功用行,哪有今天這個利根呢?沒有的!假使現在屬於鈍根,代表過去沒有修好,如果現在還在等待、還在觀望,始終沒辦法進步。要誦經、持咒、禮懺,要知恩、感恩、報恩,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是從事上努力。最後還要通達理,什麼理?能所俱空──修善不執著善,歸於自心;斷惡,無惡法可斷,能所俱空。

  佛經裡面提到,鈍根的人修行有幾個層次:先修一切善法。為什麼要修善法?就是為了對治自己過去、現在的所有惡法──惡念、惡言、惡行。假使不修善法,怎麼對治得了惡法?所以,要修戒定慧、誦經、持咒、打坐、禮懺……什麼都要修。等到心中沒有貪瞋癡了;口不惡口、兩舌、妄言、綺語,口業清淨了;身不造殺盜淫,身業清淨了,這就是善法成就了。再上一層樓,善法也不執著,把這個法執捨掉,最後歸於無念、無相、無住、無為,這就是「先以善攝惡,後以捨攝善」。根機好的人,直截了當,當下就是無念、無相、無為,當下就是寂滅,當下就悟到心之體了。無論是利根、鈍根,最後都是一樣的。

  一般人的根機都是如孔子所說的「學而知之,困而學之」,不是先知先覺。先覺,只有佛陀一人。第一種人是「學而知之」。第二種人,學也學不會,就是「困而學之」,別人念一遍就會,我必須念一百遍才會;別人念十遍,我要念一千遍。雖然如此,但「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到最後,「及其知之,一也」,到最後統統是一樣的。不管是天生的神童,或是一步一腳印慢慢走來的,到最後統統都爬到山頂了,是不是都一樣呢?

  如果我們不知道學習,自甘墮落,就始終在原地踏步。所謂「生而知之,學而知之,困而學之」,「生而知之」,就是一生下來就知道;假使一生下來不知道,就必須要學;假使學了也不知道,就要勤能補拙,加緊地學。如果在這方面搞不清楚,到處尋師訪道,找外面的人加持,到最後一無所得,就是愈來愈糟糕。

  大家要了解,世間上沒有僥倖的存在。如果走了錯路、走了遠路,就是自己害了自己!每一個人都會老,老了以後,每一個人都會死。到了年紀大了,想要打坐,腿都硬了,坐不下來了;想要背經,腦筋也老化了,看了經典就會忘記。所以,趁著還沒有老、沒有病,要趕快用功。


【中台世界】>>導師法語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4488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