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2/07 06:53:13瀏覽423|回應0|推薦5 | |
上淨下空老和尚講述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精華節錄:心力不能集中 全變成知識-第989集
老和尚說得好,「天下無難事,只怕心不專」,《三字經》上告訴我們「教之道,貴以專」,教學之道,這道理就是一個專字。專就能得一心,專就能得三昧,專就能開悟。 佛法教學的目的,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它不教人記誦,不需要,不需要記得很多、聽得很多,不需要。 它的一門深入,目的不是叫你把經本背熟,不是這個意思,一門深入叫你念頭集中,想一樣,不要想多。 那麼用一句佛號是最高明的。大乘佛法講,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這個一不是專一,是任一,任何一法,你只要專一就行。專一他就能得定,得定他就能開慧,開慧,什麼都知道了。 能大師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可不能忘記。具足什麼?《華嚴經》上佛說過,可以拿它來解釋,佛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自性本來具足的。 這就把一切萬法全包括在裡頭,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 大乘經上常說,「心外無法」,向外求的是知識,不是智慧,向外所求的跟佛法毫不相干。佛法是求自性,自性裡頭本來具足,你要明白這個道理。 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只要是一就行了,隨便你用哪個法門,你可不能用多。 修兩個法門、修三個法門,甚至是許許多多法門都要去學,你不專,你涉獵太多,你的心力不能集中,全變成知識。 如果是一,一就會得定,定起作用就是智慧。所以它這個教學的理念我們要知道,教學的方法要搞清楚,方法就是一門深入,沒有兩門的,一門。 一門即是多門,一門即是一切,要曉得這個道理。為什麼?一門通自性,見性之後,一切都得到了,沒有一法不知道,過去現在未來、此界他方沒有一樣不通。
http://new.jingzong.org/masterspeech/list/873.html 澳洲淨宗學院佛學院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