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無量壽經菁華(32)三五、世間之事。更相患害。三六、若曹當熟思計。遠離眾惡。
2009/10/09 09:09:43瀏覽684|回應0|推薦2

大乘無量壽經菁華(32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大乘無量壽經菁華(32) 

淨空法師1993/8講於美國舊金山大覺蓮社 

三五、世間之事。更相患害。雖不臨時。應急想破。

  世人不懂這個道理,總是冤冤相報,有一個強烈的報復心理。縱然報復沒有在眼前發生,我們要知道,只要結有怨恨,早晚都會報復。所以,應當看破、放下,從心理上扭轉過來。

  這兩句話是警惕我們,要知道防範災害,不但是自然的災害,更重要的是人為的災害。雖然現前沒有發生,人必須要有遠見,要能看到將來,才知道現前應該如此做法。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就是這個道理,何況世間的人事變幻無常!從前無論怎麼變,還能判斷到幾成,因為有一個道德標準,無論在什麼時代,總是距離標準不太遠。現在捨棄這個標準,捨棄了中國古聖先賢與孔孟學說,連佛法也不要了,所以今天的思想無所適從,這非常可怕!

三六、若曹當熟思計。遠離眾惡。擇其善者。勤而行之。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無可樂者。

  「若曹當熟思計」。「若曹」是漢朝時的用語,意思是「你們大家」。你們大家應當好好的想想,認真熟慮、衡量。因為「理」明白了,「事」就會認真去做。
  「遠離眾惡」,淺而言之,凡是於別人有損害的都是惡,凡是對自己有利的都是惡。

  「擇其善者」,對自己而言,選擇的善就是信、願、持名,求生淨土。對於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法,只取「淨土三經」,其他的統統放下,一生依照「淨土三經」的教訓修學,我們的目的才能達到。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做有利於社會大眾的事情,隨緣隨分,盡心盡力,就是圓滿功德。並且對於善惡是非,要有能力取捨辨別。

  「勤而行之」,勤奮努力去做,自利利他。

  「愛欲榮華」,就是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五欲」是財、色、名、食、睡。
  「不可常保」,因為這些如過眼雲煙。如果臨命終時,還貪戀世間,決定障礙往生。所以,必須捨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遠離眾惡。

  我們真的把「理」想通了,「事」上就會有很高的警覺心,時時刻刻警惕自己。


  <續載中

網站首頁>淨空法師報恩講堂>佛陀教育雜誌 Vol. 138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aid=3390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