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念佛者多,成就人少,是否在大乘菩薩的菩提心性上出現了問題?
2015/06/17 10:23:57瀏覽499|回應0|推薦1

 

念佛者多,成就人少,是否在大乘菩薩的菩提心性上出現了問題?

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問:有人說念佛必須先通過身體關,才能得力;如果身體不清淨,有病,這樣心無法清淨,請問此說正確嗎?

答:這個意思就是念佛一定先要有個好身體,才能得力。怎麼樣能叫我們的心清淨?念佛心就清淨,念佛心就平等,念佛心就覺悟,念佛心就慈悲。你要先把身體做到清淨,就不必念佛,你已經成就!所以有這些問題,最好讓他去看看「山西小院」,看看這個他就明白了。如果身體不好的話,「山西小院」提供你這個參考資料非常好,他們那班人是念《地藏經》,很有感應。可是裡面也有幾位念《無量壽經》,感應是一樣的。所以說這念經、念佛,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心就清淨。然後用清淨心念佛,他當然會有感應。

問:兒女發心捨壽給父母,父母能得到嗎?

答:古大德給我們講「誠則靈」。真誠到極處有感應。你要捨壽,壽裡頭有吉凶禍福,有人壽很長,但活得很辛苦、很受罪!那你要把這個壽捨給你父母,讓你父母年歲大再多受一點辛苦,那就錯了。如果你有福報,你有智慧,那個好!由此可知,還是要靠修行。以真實的功德迴向給父母,再能有願心,讓父母真正念佛到西方極樂世界作佛,早一天去好!何必一定要把他拖在這個地方受苦受難?

  明白之後,在這世間住多久都不要緊,最重要的是真正能往生。《往生傳》,《淨土聖賢錄》裡頭所記載的,許多念佛人,時間並不長,三年、五年他就往生。他三年、五年念佛的功夫成熟,後面的壽命不要了。那麼有真正能去的還不去,只有一樁事情,他有法緣,如果沒有法緣,趕緊去。他去也是度眾生,瑞相希有,不生病,預知時至,站著走、坐著走的,這就能度很多人。

  所以念佛往生一般講,三年足夠!你為什麼去不了?你沒有放下,對這個世間還有貪戀,你念三十年都去不了。你要真的放下,對這個世間沒有貪戀,沒有執著,三年足夠!《彌陀經》上講,若一日到若七日就能往生,哪有三年不能往生的?所以明白這個道理,《往生傳》跟《淨土聖賢錄》裡面所講的才能講得通,那是真的不是假的。

問:念佛者多,成就人少,是否在大乘菩薩的菩提心性上出現了問題?

答:菩提心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念佛的人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一切人事物有沒有這個心,這很重要。你看看四十八願,十八願是講「一向專念」,十念必生,但是十九願是講「發菩提心」。《無量壽經》夏蓮居老居士的本子專講念佛的方法有兩段經文,就是「三輩往生」、「往生正因」這兩品。在這兩品裡面,我們讀到,無論是上輩、中輩、下輩,還是一心三輩,最重要的兩句話,都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每一段都有這句經文,你就曉得這句經文是多麼重要!

  「發菩提心」是第十九願,「一向專念」是第十八願。所以有人就執著十八願,日本人講本願念佛只講第十八願,沒有講十九願,這是有問題的。跟《無量壽經》講的不相應,《無量壽經》明明講兩句,他只要一句,「發菩提心」他不要,他專要「一向專念」,這個往生有問題。本願是著重在四十八願,這是正確的,但是決定不是四十八願裡頭的一願,其他的都捨掉。而自古以來,祖師大德教導我們,都是《華嚴》教義,「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四十八願任何一願一定包括其他的四十七願;多就是四十八,一就是任何一願。任何一願都要具足圓滿的四十八願,這就對。這才是淨宗所講的信願行三資糧!不能執著一願,捨棄其他的。

  往生淨土一定具足信願行這三個條件。念佛,大勢至菩薩教我們的方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我們念佛,心不清淨,妄想太多,所以功夫不得力。

  (節錄自21-321學佛答問)

 

網站首頁>淨空法師報恩講堂>佛陀教育雜誌424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aid=24587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