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發大誓願第六(第二回)(第6集)  (P.28 第1 我作佛時 至 P.40 末4 命終絕不會墮三惡道)
2015/05/20 08:29:14瀏覽107|回應0|推薦0
 

發大誓願第六(第二回)(第6集)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摘錄無量壽經親聞記第六章發大誓願第六

  

  (P.28 第1 我作佛時 至 P.40 末4 命終絕不會墮三惡道)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復以善根迴向。願生 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得是願。不取 正覺。(十九、聞名發心願。二十、臨終接引願。)

  第十九願最要緊的就是「發菩提心」。《觀無量壽佛經》中提到發菩提心含有三心。一、至誠心,真誠到極處。此 係菩提心之體;體必有用,其用是深心及迴向發願心。深心是自受用,迴向發願心是他受用。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中 說,菩提心分直心、深心、大悲心;與《觀經》字面不同,而意義相同。此三心古來祖師大德解釋很多,各位可以參考,不 再多述。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所說最為簡單扼要,他說,真正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就是發菩提心。他說得確實 有道理。從《往生傳》上看,有不少念佛往生者,尤其鄉下老太婆,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都有,她們並不知道什麼叫菩提心 ,而她們一心一意求生西方就是菩提心,蕅益大師一語道破。真心發願求生,然後再修諸功德,他的行持處事待人接物自然 不一樣,未發心之前起心動念先想到自己的利益,發心之後念念為眾生設想,把自己忘掉了,想盡方法把這個法門介紹給大 眾。冷靜的想一想,我們到這個世間來做什麼?現在人人都愛看電視、電影、歌舞、報紙、雜誌、畫刊,都是搞六道輪迴與 我們不相干,一概不需要。家裡人要看電視,只能由他,他被境所轉,你看了如如不動。「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外不著 相,心裡也無染著,在用定功,各人搞各人的。「六波羅蜜」是菩薩修學的六大綱領,第一個是布施,「布施」是「萬緣放 下」,心中一切妄想、執著、分別、憂慮、煩惱、牽掛一切放下。「持戒」是「守法」,守老師教誡之法,並不限於殺盜淫 妄,還要守現在這個地區的法律、風俗、習慣,然後我們修學才不會受到阻礙。

  「忍辱」,無論做什麼事要有忍心、耐心、長遠心,我們的理想願望才能達成。第四是「精進」,天天求進步,一 門深入,法門無量誓願學,這句話沒錯,但必須先要「煩惱無盡誓願斷」,否則所修的都是邪知邪見,反而壞事,祖師說的 話一點不錯。煩惱不斷,要專修一門,煩惱斷了,可以廣學多聞。往往看到一個人用心修學,未出名時,人很謙虛,出名之 後,貢高我慢,什麼都瞧不起,因為他學的東西太多,博學多聞,學得愈多,煩惱愈重,到後來一事無成,反而障礙了往生 。唯有精進才能得定,定是樞紐,慧是目的,最後是般若智慧,我們也應依此標準,堅固不退。

  平常用功,要一心念阿彌陀佛,晝夜不斷,一日至七日。打佛七,七天七夜不能中斷,見任何人不打招呼。佛七道 場應守的規矩要在平時講解,不可在佛七中講,免打閒岔。現在佛七變成法會,已失其原來趣旨。念一天一夜,容易做到, 因二十四小時專注一句佛號,效果比平時念佛大得多。「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 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幾句話非常要緊,前面曾提到十方眾生往生,他未提出條件,哪些人由佛接引,哪些 人不接引。換言之,所有眾生臨命終時,佛都來接引,我們應當以四十八願為基本的根據。「阿惟越致」是梵語,即「不退 轉」。生到西方即圓證三不退,等於圓教八地菩薩,這是彌陀本願的加持。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眾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極樂。無 不遂者。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即自悔過。為道作善。便持經戒。願生我剎。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若不爾者。不 取正覺。(二十一、悔過得生願。)

  凡夫往生,平時依教修行,積功累德,發菩提心,執持名號,欲生極樂,無不遂者。還有一種屬悔過往生者,其品 位高下,要看其懺悔心的程度如何,在《觀經》裡看到阿闍世王,犯五逆罪,臨命終時懺悔,念佛往生。佛說他往生的品位 是上品中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聞裡一定有信有解,繫念中一定有願有行,三條件具足,往生西方的意念非常堅強 。

  「植眾德本」,就本宗言,就是執持名號,一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至心迴向,欲生極樂,無不遂者」,一生 所解所行所修者只有一個願望,即將來生到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不如願的。過去所造惡業,應當懺悔,念阿彌陀佛即是真懺 悔,心裡只有阿彌陀,惡念就消失了,何況又得彌陀十方諸佛威神加持。

  自古以來有不少大德也不是一學佛就學這個法門,如蓮池、蕅益以及近代印光大師都是通宗通教,到後來接觸這個 法門,馬上就相信。我學佛之後第五年即接觸到淨土法門,但不相信。跟李老師十年,他是印光大師的學生,專弘淨土者, 我接受他的教法,尊敬他,不排斥,但不相信。到我講《華嚴經》講了一半的時候,發覺華嚴會上所有菩薩都念佛求生淨土 ,文殊、普賢是華嚴世界的等覺菩薩,還要發願求生淨土,經上說,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始」是初地,「終」是等覺 ,共十一個位子菩薩,他們都念佛求生淨土。知此事實之後,才相信這個法門是一切諸佛度眾生了生死出輪迴、成佛道的第 一法門。發現之後,乃將其餘經教全部擱置。

  建立信心有兩種,一種是真心認識明白了解,信心絕不會動搖。一種是老太婆式的信仰,雖不懂而其善根深厚,教 她念佛,她就死心塌地的念佛,一生不改,決定往生,我們不如她。台北蓮友念佛團有一位李濟華老居士,有一次集會時, 向蓮友講了一個半小時,聲音宏亮,講完之後,向大家說,我要回家了。大家以為他年歲大了,八十幾歲,要回家休息,沒 想到他下了講台到客廳,在沙發上一坐就往生了。有人說,他二、三個月以前就知道自己要走了,星期假日到老朋友處聊聊 天,似有惜別之意。二次大戰之後香港何東爵士夫人,何世禮將軍之母,全家是基督徒,唯何夫人信佛,兒女非常孝順,家 中仍有佛堂,彼此並無衝突。她的往生,給香港人很大的啟示。往生之日她把子女們以及家中親眷一齊召來,她說,我們一 家宗教自由,但是我今天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母子一場,你們今天念聲佛號送送我。這最後的要求,於情於理都講得通。 她盤腿一坐,坐了不到一刻鐘就走了,從此她一家人都信佛了。她平時不說話,臨終表演給大家看,結果度了一家人。世間 什麼事都是假的,只有這一件事是真的。

  「為道作善,便持經戒」。善惡的標準要知道,佛的教誨是標準,戒律也是善惡的標準,但有一總原則,即「諸惡 莫作,眾善奉行」。更進一步,凡是對自己有利的是惡,凡是利益眾生的是善。應知世人與佛的觀念不同,佛是覺者,眾生 是在迷。六道輪迴從自私的念頭來的,只要有我,就有輪迴,就有三界六道。佛法自始至終就是破執,破了我執,即證羅漢 ,超越三界。念念為我,增長我執,有法執者不能見性,這是事實真相。又如參禪,一坐一個月不出定,而我執未破,將來 可能到色界無色界天,而出不了三界。念佛可以了生死、出輪迴、生西方,但「我」的觀念愈淡愈好,將來到西方品位高。 所以平時處世,多為別人設想,多為社會設想,不要想自己。每天讀誦經典接受佛的教誨,把佛的教訓變成我們的思想見解 生活行為,此之謂「學佛」,如此行持,命終絕不會墮三惡道。

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發大誓願(第二回)  (第六集)  2015/5/12  日本四季之湯溫泉遺產酒店  檔名:21-742-000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看經本第二十八頁第一行,經文第十一章有兩願,十九願、二十願。請看經文: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復以善根迴向。願生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

  這是第十九願。下面第二十願:

  【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得是願。不取正覺。】

  前面有五願,善導大師說這是阿彌陀佛最真實的五願。在這裡第二十願,『作阿惟越致菩薩』,這一句也非常重要,說明我們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是什麼個地位,為我們說出來了,這個地位非常高。阿惟越致是梵語,翻成中國話是不退轉,阿惟越致就是不退轉,三種不退轉圓滿證得叫阿惟越致。三種不退,第一種是位不退,阿羅漢證得位不退;第二種是行不退,行不退是菩薩,權實菩薩行不退,不會退轉到二乘;第三種叫念不退,這最高的了,念念趣向薩婆若海。薩婆若也是梵語,就是一切種智海,一切智海就是圓滿成佛。所以證得這三種不退,大乘裡面統統叫他做法身菩薩,這個地位就高了,他們住在什麼地方?住在實報莊嚴土,不是同居土。這個地位跟禪宗裡面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平等的。所以這麼高的地位這叫人真難信,念這句佛號往生極樂世界就證這麼高的位次。那個修八萬四千法門的人要修無量劫才能修到,我們這一生這麼便宜就得到了,誰相信?真的,相信的人太少了,能夠相信的人,那就是《彌陀經》上所說的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你這三個條件具足了,你才能相信。

  我們今天相信了,相信憑什麼?憑佛所說。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都修這個法門,也就是臨終信心不足沒去得了,這一生到世間又遇到了,非常幸運的遇到了。遇到淨土的人多,為什麼說我們幸運?我們遇到夏蓮公的《無量壽經》會集本。這個本子抗戰時候才會集成的,抗戰勝利之後剛剛流通,所以老一輩的,我們的老師、老一輩的很多人沒有見到過。無論是在國內、是在海外,海外就更不必說了,沒見過這個本子,很遺憾。第二個,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他的註解很用心,用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來註解這部經,每一句都有出處,都有來由的,這個非常難得,真正是正知正見。蓮公會集的本子,是在五種原譯本裡頭的文字,一個字都沒有改動。論會集,這是最忠實的會集,最難得的會集本。一般會集本都改動經文,他一個字沒敢改動,十年時間完成。我們都遇到了,這稀有難逢!

  第三,又遇到南陽,這個南陽是中國的河南省南陽,諸葛亮的老家,提起諸葛亮很多人知道,諸葛亮就是那個地方的人,南陽一個小廟,來佛寺,海賢老和尚為我們表法、為我們證明。證明什麼?第一個,證明極樂世界真有。怎麼是真有?大概他去過了十幾趟。這不是假的,這是真的。阿彌陀佛真有,念佛念到他那個功夫,想見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現前;想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在現前。這是什麼功夫?理一心不亂。通常我們一般念到功夫成片,前面跟諸位說了,這是功夫最淺的。什麼叫成片?心裡面除了阿彌陀佛之外,其他都沒有,全放下了,沒有雜念,沒有妄想,只有阿彌陀佛。如果功夫念到這個程度,就有機會見佛了,在這個時候阿彌陀佛會現身給你看,會來送消息給你。這個消息大概就是告訴你,你的壽命還有多長,等到你命終的時候,佛來接引你到極樂世界。你就放心了,你的信心、願心自然就堅定,不會動搖了,這叫功夫成片。功夫真正成片的人,不願意再住在這個世間,還有壽命都不要了,求佛現在帶他到極樂世界,行不行?行。這樣的人還不少,所以阿彌陀佛就帶他走了。

  海賢老和尚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是農村裡面出生的,對於種植這些常識他很豐富,除這個之外他一無所知,他都不懂。二十歲出家,這個人具足很好的修學的條件,那就是他的本質、本性:老實、聽話、真幹,這種人難得,這種人決定會有成就,海賢他就是屬於這種人。他還有個師弟,還有個老母親,另外在當時還有一個叫老德和尚,都是老實、聽話、真幹,這四個。老和尚給他剃頭,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告訴他一直念下去,他就念了九十二年,一百一十二歲往生,為我們表演,做出念佛人的榜樣給我們看。確實他二六時中,也就是一天到晚,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裝,統統不放在心上,心上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九十二年。我們想功夫成片他什麼時候得到?功夫成片不難,三年、五年一定得到,換句話說,就是二十五歲。三十歲就可以念到事一心不亂,這往生品位高了。功夫成片生凡聖同居土,事一心不亂生方便有餘土,再向上提升,理一心不亂,他有沒有得到?得到了,應該在四十歲左右,也就是這句佛號念了將近二十年。理一心不亂是什麼?就是禪宗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在這個地位上,世出世間一切法他全通了。這一點,我們學佛的人也要深信不疑,為什麼?現在我們生在這個時代,是佛法將滅未滅的這個時代,我們要不用功、要不老實,佛教會在我們這一代就滅掉,以後就沒有了。那這出家人罪過可大了,出家人的使命就是延續佛法的慧命。

  怎樣延續?一定要學經教。像老和尚這幾個,剛才講的,他們沒有學經教,他們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沒有學過,但是他念到理一心不亂、明心見性,所有,不但是釋迦牟尼佛,一切諸佛所說的經教他沒有一樣不通,他雖然不認識字,你念給他聽,他講給你聽,他有這個本事,講得一點都不錯,跟佛講的完全相同。這是什麼原因?一切法都是從自性流出來的,你見了性,你怎麼會不知道?當然知道。前面有例子,誰做的榜樣?釋迦牟尼佛做的。釋迦牟尼佛一生說這麼多經,誰給他講的?沒有人。他從哪裡學得來的?沒有人教他,都是自己悟的。怎麼悟的?見性就悟到了。所以只要見性,一切法是從自性裡面流出來的。不但佛如是,菩薩如是,在中國我們想老子、莊子、孟子都是的,都是明心見性,自性裡頭流出來。中國古人所講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著重那個見,你念書念上它一千遍,意思自己就出來了,不要人教你,自己就出來了。這種方法西方人沒有,西方人也不會相信,你給他們講這個方法,他不相信,不學怎麼會?不學全會了,還一樣都不漏,只有佛法,只有中國傳統文化裡面,有這種理念,有這種方法。我們懂這種方法,我們要求一切智,就是無所不知,不是難事情,可以做得到,依照佛傳的這個理念方法,你認真去做,你就會得到。

  惠能大師不認識字,禪宗的,明心見性。那一年他多大年歲?二十四歲,他開悟的,年歲太輕,你在外面弘法人家不相信。所以五祖和尚,他的老師叫他躲藏起來,不要人知道,隱居。他藏在獵人隊裡頭,幫人家做伙夫。在獵人隊裡十五年之後他才出來,遇到印宗法師,這人家才知道他。真的,沒有一部經他不懂的,你向他請教,他給你講解。為什麼?佛在《華嚴經》上說得好,「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就是因為你本來是佛。你現在為什麼變成眾生?是你迷了佛性,你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把自性障礙住了,自性裡面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統統障礙不能現前,是這個原因。現在你懂得了,你能夠把妄想放下、把分別放下、把執著放下,就見性了,就恢復了。這一恢復,你就全通了,不需要人教。

  釋迦牟尼佛沒人教他。再看其他宗教,耶穌是被人害死的,他教學只有三年,他也是無所不通,在佛法講是明心見性的人;穆罕默德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他說出一部《古蘭經》,別人給他記錄,他說,那是什麼?回教最主要修學的經典,都是從自性流出來的。所以我們這樣才真正徹底搞清楚、搞明白了,全世界每個宗教的那些創始人都是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就是佛,那就都是佛的化身,佛是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所以我們明瞭、肯定了,神是一體,他們稱神、稱上帝,是一體;教是一家,全世界的宗教是一家。宗教裡面的眾神是一體,就是佛家講的自性,那麼全世界的宗教可以團結,宗教可以互相學習,一點矛盾都沒有。只是在講學的時候有淺深程度上的不同,淺學的有分別,深入沒有分別了,就融匯一體了,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知道之後我們才曉得,佛經懺儀裡面所講的一切恭敬、一心禮拜,這個意思就明白了。一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叫一心,動了一個念頭就是二心。一心,沒有起心動念叫一心,一心是真心。用真心來禮拜、來恭敬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為什麼?他們全是佛菩薩。覺悟的人知道,迷惑的人不知道。

  在這一願裡面,『十方眾生,聞我名號』,這個我是阿彌陀佛自稱。聽到阿彌陀佛這個名號,要怎樣?要『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復以善根迴向,願生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這是聞名發心願。十九願最重要的就是發菩提心,我們在《無量壽經》後面有經文,「三輩往生」、「往生正因」裡面都說到,往生的條件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八個字。所以發菩提心非常重要,一向專念沒有發菩提心不能往生。什麼叫菩提心?這下面說,《觀無量壽經》中,《觀無量壽佛經》提到發菩提心含有三心。第一個至誠心,真誠到極處,這是菩提心的體。有體一定有作用,作用就是深心、就是迴向發願心。深心是自受用,迴向發願心是他受用,這個作用裡頭有自利、有利他。深心是自受用,迴向發願心是他受用。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面說菩提心,他講的是直心、深心、大悲心,與《觀經》裡面字面不一樣,意思相同。此三心,古來祖師大德解釋很多,各位可以參考,不再多說了。蕅益大師是我們淨土宗第九代的祖師,他在《彌陀要解》裡面所說的,說得非常簡單扼要,人人都聽得懂,他說真正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就是發菩提心。這個地方要注意,真正發願求生,這不是假的,是真的;真想到極樂世界去,真想見阿彌陀佛,親近彌陀,蕅益大師說的確實有道理。從《往生傳》上看,有不少念佛往生的人,尤其鄉下老太婆,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都有,她們並不知道什麼叫菩提心,但是她們真正是一心一意求生西方,這個心就是菩提心。所以蕅益大師一語道破。

  我們對西方極樂世界的要求,第一個不能懷疑,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現在科學很發達,量子力學家已經把宇宙的奧祕揭開了。宇宙的奧祕有三樣事情:第一個是物質,物質到底是什麼,這個祕密被揭穿了;第二個是念頭,起心動念,這是什麼;第三個是自然現象,這是科學家所研究的大問題。現在頭一關解破了,物質是什麼?物質是假的,物質是幻相,根本就沒有這個東西的存在,真相被科學家揭穿了。正是像《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相就是物質現象,「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佛在《金剛經》上所說的,今天科學家看到了,佛經上講的是真的,不是假的。科學家用了四百年的時間,一代一代都在深入研究,到現在最近二十年才把它揭穿,揭祕,知道原來物質現象是從念頭變現出來的。物質分析到最後,物質不見了,什麼東西出現?念頭波動現象看到了,原來是這個幻相。我們看了科學報告,對於佛法更是深信不疑了。

  為什麼念頭能治病?為什麼念頭有這麼大的作用?原來物質是念頭變現的。我們的身體是物質現象,如果我們念頭好、念頭正,這海賢老和尚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了,人怎麼樣?一百一十二歲健康,不生病。為什麼不生病?他沒有惡念,不但惡念沒有,善念也沒有,每天斷惡修善,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所以他的心永遠是清淨平等覺,他就健康長壽。一百一十二歲頭腦清楚,不迷惑,身體跟年輕人一樣,還爬樹去摘柿子。一百一十二歲的老人,上樹去摘柿子分給信徒們,你看看光碟上所表演的,你就知道了。走,知道哪一天走,幾點幾分都清楚,什麼時候要走。所以一個月之前,一些老朋友都去見見面、打打招呼,告別了,都去看一看。自己以前住過的地方都去巡寮一下,那都是辭行,告訴大家他要走了。走得那麼自在。有同參道友告訴他,老和尚,你曉得什麼時候走,你告訴我們,我們幫你助念。他怎麼說?靠人助念不牢靠,我走不要人助念,我自己念佛往生,不需要人。真的,他沒有告訴人,他晚上走的,別人都睡覺,他走了。到第二天早晨起來叫老和尚,老和尚已經走了,非常自在。

  科學上這三個大問題:物質、精神、自然現象,三種現象就是佛經上講的阿賴耶的三細相。三細相第一個業相,業相就是今天所講的能量;第二個轉相,轉相就是今天科學家講的精神現象,就是念頭;第三個境界相,就是物質現象。佛在經上講得好,都說了,用第六意識(科學家用第六意識去研究、去觀察,用第六意識),第六意識的能量很大,對外可以了解宇宙的邊緣,向內可以看到三細相,這佛說了。他們將來還能夠把精神現象跟能量到底是什麼都能夠揭穿,我們相信往後二、三十年會做到。所以佛經是高等科學、高等哲學,到那個時候佛教就不是宗教了,他們承認這是科學,最高的科學。這好!這麼多年來,我們都以為是搞迷信,這會被揭穿了,佛教不迷信,為我們證明,就是佛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要記住,為什麼?我們現在社會動亂,地球上災難很多,這都屬於物質現象,物質現象自然是心想生的。那我們就知道了,現代的人心,他所想的都是負面的,都不是善的,我們如何能夠叫這個世界恢復安定、恢復和諧?那就是要好的念頭。

  好念頭,最好的念頭是什麼?沒人知道,你們曉不曉得?阿彌陀佛,這個念頭最好!世出世間沒有更好的念頭能超過它,然後你才知道這念佛多大的功德!誰受?自己受。這句佛號念什麼?健康長壽。海賢老和尚有那麼長的壽命嗎?我的看法,他的壽命也不過就是七老八十,怎麼可能活到一百多歲?這是阿彌陀佛要求他的,叫他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做個好樣子給學佛人看,做個好樣子給念佛人看,讓我們增長信心,這大慈大悲。他能做得到,為什麼?他念頭能管用。我們能不能做?能,像他那樣就能做到。住世時間長不為自己,為眾生,為幫助眾生。所以壽命,到事一心不亂壽命就沒有了,你在這個世界上願意住多少年就住多少年,完全隨意了,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來去自由,真的得大自在。只有佛法能做得到,有理論、有事實、有方法,到哪裡去找?能幫助我們解決自己問題,能解決家庭問題,能解決社會問題,能解決全世界糾紛的問題。

  佛法在今天,實在講沒了。怎麼說沒了?沒人講了。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法運,從理上講,這不從事上講,法運是從哪來的?有講經的,有聽經的,有修行的,有證果的,往生就是證果,這是正法。有講、有聽、有行、有證,這就是正法時代;有講、有聽、有修行,沒有證果的,這叫像法;如果有講經、有聽經的,沒有修行的,依教修行的人沒有了,當然沒有證果,這叫末法(末法沒有修行,沒有證果);如果講經的人沒有了,聽經的人沒有了,這叫滅法,佛法就滅了。我們現在看今天的佛教,講經的人太少了,所以佛法衰了,不興旺。怎樣興旺?每一個出家人都出來講經。在家人護法,也有講經的,他主要是護,講經是附帶的。出家人主要就是講經、修行、證果,往生就是證果。你看來佛寺的三個,海賢老和尚、海慶老和尚、老德和尚跟海賢的母親,有修有證,他們是真幹,他們往生多自在,沒有病苦,說走就走了。海賢母親走得很瀟灑,走之前還親自下廚房包餃子,讓一家人吃完之後,她雙腿一盤,八十六歲,坐在椅子上告訴大家我走了,就真走了。她的女兒看到了,帶了她的小孩出家,看到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念頭能夠改變物質現象,從我們自己身體改起,我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我居住這個地方沒有災難。災難從哪裡來?這個地方的居民心行不善,這樣招感來的。這比科學家數據還靈、還真實,數據有的時候還有錯誤,這個沒有錯誤。善心善行就是好的感應,不善的心行就是惡的感應。所以我們起心動念,不但對自己身心要負責任,對我們居住的地球山河大地環境,今天講地球的環保,要負責任。這個我們都說在菩提心上。菩提心發了,菩提心真心,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待人處事,包括自己的生活,用真心,不要用妄心。妄心生煩惱,真心是清淨平等覺,你說這個心多自在,充滿了智慧。

  然後再修功德,這個功德就是經上講的六波羅蜜,奉行六波羅蜜。六波羅蜜都是幫我們放下的,布施放下貪心,對於五欲六塵沒有貪戀,財色名食睡統統能放得下。持戒是斷惡的,佛的教誡五戒十善要真幹,那不是說的,要真幹,這個就是功德,積功累德。忍辱,忍辱是斷瞋恚的,非常重要。因為瞋恚是地獄的業因,脾氣很大、瞋恚心很重這都墮地獄,一定要忍,忍辱。你看南陽一帶的同修讚歎海賢老和尚忍辱功夫了不得,他什麼都能忍,一生沒有發過脾氣,沒有說過哪一個人不好,沒有,一生沒說過。這個不容易,我們要學,修忍辱波羅蜜。忍辱才能精進,不能忍辱談不上精進,一發脾氣就火燒功德林。禪定就是一心、就是真心,真心起作用就是智慧,般若智慧。這個地方略舉奉行六波羅蜜。

  「堅固不退」。布施一定要學,天天要幹,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幫助一切大眾認識佛法、明瞭佛法、修學佛法,往生淨土就證果了,都成佛了。所以發心修行,行持、處事待人接物自然就不一樣了,為什麼?他念念想別人。你看,未發心之前起心動念先想自己的利益,發心之後念念為眾生著想,把自己的利益忘掉了,想盡方法把這個法門介紹給大眾。冷靜的想一想,我們到這個世界上來幹什麼的?現在的人都愛看電視、電影、歌舞、報紙、雜誌、畫刊,這些東西都是搞六道輪迴,與我們不相干,一概不需要,這個要知道。我學佛六十四年,我把這些東西統統拒絕、放下有五十年了,我不看電視,連新聞都不看,我也不看報紙,報紙、雜誌跟我都絕緣了。我每天看佛經,每天念阿彌陀佛。

  家裡人要看電視,隨他去。要常常勸,他醒過來了,好,咱們家裡就不要這個東西;他沒有醒過來,隨他看。我們不要看,自己不要看,自己天天念佛,到往生的時候,表演給他看,他就相信了。這是最好度眾生的方法,我做出樣子來,你能做得到嗎?所以,一般人都是被境界所轉,看到這些東西,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生煩惱。我們要學,學《金剛經》上兩句話說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修的是什麼?「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心裡也沒有染著,這就是定功。不看是智慧,不動是修行、是在修定,所以各人搞各人的。我們生在這個時代,也感恩一切大眾,他時時刻刻在誘惑我們,好事,在考我們,看看我們能不能定,心定不定得下來。他天天考,我們天天通過,所以對考試我們的人要感恩,沒有這些考試的人,不知道自己功夫到什麼階層。有這麼多人來考試,你都如如不動,這功夫不錯,功夫很好。

  六波羅蜜是菩薩修行的六大綱領,第一個是布施,布施就是放下,萬緣放下,心中一切妄念、執著、分別、憂慮、煩惱、牽掛統統放下。持戒是守法,最重要的守老師教誡之法。所以我們學佛,要找一個好老師,要依靠一個好老師。我們一心一意念佛求生淨土,為什麼?就是為找好老師,最好的老師就是阿彌陀佛,我們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在阿彌陀佛那個會上成就無上菩提,證得圓滿的佛果,是這個意思。不是到極樂世界去享福的,抱著享福的念頭到極樂世界,是去不了的,那個地方的人都非常用功,都希望在短時間就能有大成就。老師的教法非常重要,並不限於殺盜淫妄,這當然要遵守,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淫欲、不妄語,還要守現在在這個地區上的法律、風俗習慣,然後我們修學才不會受到阻礙。

  忍辱,無論做什麼事情,要有忍心、耐心、長遠心,我們的理想願望才能夠達成,古人所謂是「小不忍則亂大謀」。我們今天智慧不足,福報也不足,對於小事情特別要修忍辱,來增長我們的善根福德,不忍是不能成就的。每天早晚定課這也叫忍辱,你要能忍,你才能保持一天都不會丟掉,這個非常非常重要。平常叫散課,就是有空閒的時候就念佛,需要辦事的時候去用心辦事,事情辦好了佛號就提起來。辦事的時候可以把佛號放下,特別是需要用思考,我們就要認真把事情做好。事情做好之後,佛號提起來,把那個事情不要放在心上。

  第四個是精進,精進是天天求進步,一門深入。「法門無量誓願學」,這句話沒錯,但必須先要「煩惱無盡誓願斷」。修行它有次第的,先斷煩惱,再學法門。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用意在哪裡?斷煩惱。煩惱統統斷盡了,你開悟了。開悟是什麼樣子?無論什麼經教擺在眼前,都是其義自見,我不但能看得懂,我還看得有深度,這就叫開悟了。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徹悟(就是大徹大悟),大徹大悟才見性,就是一切經教全通了,無論哪部經教你看,或者別人念經你聽,沒有一句不懂,而且裡面的意思無量無邊、無有窮盡。所以這個層次要知道。我們今天讀經是煩惱無盡誓願斷,用這個方法來斷煩惱的,不是開智慧的,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我們再求智慧,這才行。廣學多聞到極樂世界去,在我們現前咱們就修定,積功累德,先求淨土。

  這底下說,否則所修都是邪知邪見,反而壞事,祖師說的話一點都不錯。煩惱不斷,要專修一門;煩惱斷了,才能廣學多聞。往往看到一個人用心修學,未出名時人還很謙虛,在一出名之後就貢高我慢,瞧不起人。為什麼?因為他學的東西太多了,博學多聞,學得愈多,煩惱愈重,到後來一事無成,反而障礙了往生。唯有精進才能得定,定是樞紐,慧是目的,最後是般若智慧,我們也應該依此標準,堅固不退。這個話說得很淺顯、很白,一看就懂,真的非常重要。人永遠要謙虛、永遠要恭敬,古人所說的「學問深時意氣平」,愈謙虛。沒有說是學問愈深,傲慢愈重,這眼睛慢慢長到頭頂上去,看不到人了,那是煩惱,那不是智慧,那是完全走錯了路,這個我們要知道。這個社會上那種人很多,我們碰到他,只有恭敬讚歎,趕快遠遠離開,不跟他結冤仇。

  底下這一段,平常用功,要一心念阿彌陀佛,晝夜不斷。一日到七日,這是打佛七,七天七夜不能中斷,見任何人不打招呼。這不是沒有禮貌,這是我要求一心不亂,我在這裡用功不打閒岔,不是瞧不起人。所以,念佛堂真正打精進佛七,念佛堂有護七的,護七的人站在門外,就是希望門外走路的人距離這個念佛堂遠一點,你的動靜不要驚動裡面念佛的人,這個很重要。所以,精進才能得定。念佛堂這些規矩都是屬於持戒,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開智慧才是真正的目的,最後是般若智慧。我們也應該依這個標準,堅固不退。平常用功,這末後幾句話說,佛七道場應守的規矩要在平時講解,佛七當中不講,在佛七之前講清楚,大家遵守。佛七當中講,那叫打閒岔,那叫製造障礙。所以,現在佛七變成法會了,已失其原來旨趣。因為現在佛七裡頭常常有講開示,這是錯誤,佛七不應該講,一定要叫人家一心不亂。

  念一天一夜容易做到,因為二十四小時專注一句佛號,效果比平時念佛大得多。經上說,「一心念我」,這是阿彌陀佛講的,一心念阿彌陀佛,「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我剎就是極樂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句非常重要。這幾句話,前面曾提到十方眾生往生,他沒有提出條件,哪些人由佛接引,哪些人佛不接引,換句話說,所有眾生臨命終時,佛都來接引,我們應當以四十八願為基本的根據。只要是往生的人,決定臨終見佛接引,你才能跟他去,臨終不是佛來接引,就不能跟他去,一定要等佛來接引。這個要有定力,要有信心。臨終來個不是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來接引,藥師如來來接引,那個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都是魔變現的,不是真的,他來騙你,你跟他去就上大當了,這個一定要懂。所以信心要很足,這個決定不退轉。阿惟越致是梵語,就是不退轉。生到西方就圓證三不退,這三種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三種不退轉都證得的是法身菩薩,不是普通人,他們住實報莊嚴土,等於圓教八地菩薩,這是彌陀本願的加持。我們看到這一句,就要生起往生極樂世界的願心,非去不可!如果不去,我在這個世間要修成阿惟越致,要多長時間?經上常講無量劫,你才能修成。你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你就成阿惟越致菩薩。所以我把這一句加到善導大師五句的後面,這是第六個,第六條最真實的大願,佛絕不騙人,見到佛,在極樂世界見到佛,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薩。稀有難得,機會不能錯過,錯過機會就太可惜了。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章,這一章只有一願,第十二章。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

  就是極樂世界。

  【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眾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極樂。無不遂者。】

  這一願重點就是底下所講的:

  【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即自悔過。為道作善。便持經戒。願生我剎。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一願重點在「悔過得生」。我們做錯事情不怕,前面說了,五逆十惡,只要你能夠悔改,真正懺悔,後不再做,向佛承認我做錯了,以後不敢再犯了,都能往生,阿彌陀佛慈悲到極處。我們看註解,凡夫往生,平時依教修行,積功累德,發菩提心,執持名號,欲生極樂,無不遂者。這是說凡夫往生,都能夠滿願,都能夠稱心。還有一種屬於悔過往生的,其品位高下要看其懺悔心的程度如何。在《觀經》裡面,我們看到阿闍世王犯五逆罪,臨終懺悔,念佛往生,佛說他往生的品位是上品中生。這好像太高了,他犯的罪真重,殺父親、害母親、毀謗佛法,他怎麼能往生?這是過去生中善根深厚,雖然一時迷了,也是受到提婆達多的挑撥,犯下這樣的重罪,可是他臨終的時候懺悔,這個懺悔的心非常真誠。所以懺悔往生,生到極樂世界的品位,看他懺悔的心,真誠到極處,品位就高;真誠不夠度數的時候,品位就往下降,都能往生。

  『聞我名號,繫念我國』,聞這裡頭一定有信有解,繫念中一定有願有行,這三個條件具足,往生西方意念非常堅強。這幾句話重要。悔過往生的人,他對於淨宗理論、方法、修學的效果,他都很清楚、都很明白,所以他有信、有解、有願、有行,這些條件都具足了,往生西方的意念又非常堅強,這是他造罪懺悔,臨終往生必具的條件,他統統能具足,這才能往生,這也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到。一般人迷惑,為什麼造罪?對淨宗不了解、不認識,而又堅固執著不肯相信,說這是迷信,那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他的果報在三途。三途裡面最嚴重是地獄,多半都到地獄去了,這個不能不知道。

  『植眾德本』,德,眾德,眾德是一切德,我們常講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怎麼去修?就本宗言,淨土宗來說,那就是執持名號,一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前面多次宣講,大家總要記住,這一句佛號包括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菩薩的名號都在其中。所以念這一句佛號,全念到了,不要再去念這個、念那個,不需要,統統都包括了,心是定的。一切經教也包括在其中,不但是釋迦、彌陀,遍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一切經教也在這一句名號當中。為什麼?這句名號是性德,性德當中的第一德,真是寶!這大家不相信,大家不能理解,把這個名號看輕了,對極樂世界沒有真正留意,將來怎麼能往生?所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至心迴向』,至心是真誠到極處,把我所修的一切功德統統迴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做別的用。世間有不少人修積的功德,都求來生升官發財,這就錯了。能不能求到升官發財?能求。你想想看,念佛這功德多大?第一大,求升官發財,來生很容易,真能得到。但是這個世間苦,你來生再迷了怎麼辦?如果造作惡業,墮落三途,這個問題就非常嚴重了。所以一定要謹慎、要小心,決定要求生淨土。淨土無比殊勝,我們其他的什麼都不要,只要求生淨土。植眾德本,就本宗言,就是執持名號。這一句非常重要,一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至心迴向,欲生極樂,無不遂者」,決定能夠滿願,決定能夠往生。一生所解、所行、所修者就一個願望,就是將來生到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不如願的。過去所造的惡業應當懺悔,念阿彌陀佛就是真懺悔,心裡只有阿彌陀佛,惡念就消失了,何況又得彌陀、十方諸佛的威神加持。

  自古以來有不少大德,也不是一學就學這個法門,如蓮池大師、蕅益大師、近代的印光大師都是通宗通教,到後來接觸這個法門,馬上就相信。我學佛之後第五年接觸到淨土法門,第五年我還沒出家,我不能接受。跟李老師十年,他是印光大師的學生,專弘淨土,我接受他的教法,尊敬他,不排斥,但是不相信。一直到我講《華嚴經》,講了一半的時候,發覺華嚴會上所有菩薩都念佛求生淨土,文殊、普賢是華嚴世界的等覺菩薩,也發願求生淨土。經上說,「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十地始是初地,終是等覺,一共十一個位次的菩薩,他們統統都是念佛求生淨土。我是看到這個經文之後,才相信這個法門是一切佛度眾生、了生死、出輪迴、成佛道的第一法門,很不容易。這是過去生中的善根,現在得佛力加持,才真正認識了。

  認識之後,年歲慢慢大了,我把其他的經典全部放下,全心修淨土。全部放下,我是八十五歲。年歲太大,搞別的來不及了,搞其他的怕將來不能往生,戒定慧沒有成就,那對自己造成嚴重障礙。所以趕緊回頭,《華嚴》放棄了,專講《無量壽經》。《無量壽經》過去講過十遍,從八十五歲之後,講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一直到現在,第四遍。大概講一遍標準的時間是一千二百個小時,這經從頭到尾講一遍。現在的重點,諸位同學常聽,你會發現,現在重點是在經典裡頭最精彩、最重要的句子,咱們深入研究。要加強我們的願心,加強我們的信心,必定讓我們對這個法門一絲毫懷疑都沒有,保證我們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這個重要。建立信心有兩種,一種是真心認識、明白、了解,信心決定不會動搖,這個難得;另外一種是老太婆式的信仰,她雖然不懂,但是她的善根深厚,教她念佛,她就死心塌地的念佛,一生不改,決定往生,我們不如她們。

  台北蓮友念佛團有一位李濟華老居士,有一次在集會的時候,向蓮友講了一個半小時,聲音宏亮,講完之後向大家說,我要回家了。大家以為他年歲大了,八十幾歲,要回家休息,沒想到他下了講台,講台後面是小會客室,在沙發上一坐,他就往生了,他就走了。這自在!所以沒想到他下講台到客廳,在沙發上一坐就往生了。有人說,他二、三個月之前就知道自己要走,星期假日到老朋友家處去聊聊天,似有惜別之意。這樁事情,我雖然那一天沒有看到,他老人家往生之後,蓮友念佛堂的同修們邀請我在他們那裡講《彌陀經》,我在那講過一部《彌陀經》,用的是蕅益大師的《要解》,所以時間也很長,對於李濟華老居士念佛往生的事情親耳所聞,絕對不是誤會,是真的。

  另外,香港何東爵士的夫人,就是何世禮將軍的母親,這是我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講經,講《楞嚴經》,一共講了四個月,親耳所聞,是真的,不是假的。何世禮將軍的老太太很難得,他們全家是基督徒,就是老太太信佛,念阿彌陀佛。可是兒女非常孝順,雖然是全家基督徒,還是給她立了一個佛堂,所以她家裡有個佛堂。彼此宗教信仰不同,但是沒有障礙,和睦相處。她的往生給香港人很大的啟示。往生那一天,她把她的子女們及家中眷屬統統請來,她說我們一家宗教自由,但是我今天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她跟她兒子說(就是何世禮將軍),她說母子一場,你們今天念幾聲佛號送送我,這是最後的要求,於情於理都講得通。她也是盤腿一坐,坐了不到一刻鐘就走了。這一家信基督的看到這個樣子,就不再到教堂去了,就一心念佛了,看到老太太走得這麼自在,預知時至,她真走了。你看她平時不說話,臨終表演給大家看,結果度了一家人。世間什麼事都是假的,只有這樁事情是真的。何東爵士以後把他這個房子奉獻出來做佛堂,就是今天香港的東蓮覺苑,那個房子就是何世禮的家,很難得。所以現在人不看到榜樣,他不相信,他一定要真正看到,他相信了,他就會接受了。

  下面,『為道作善,便持經戒』。善惡的標準要知道,佛的教誨是標準,戒律也是善惡的標準,但是有一個總原則,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總綱領、總原則。更進一步,凡是對自己有利的這是惡,凡是利益眾生的這是善。這個話的意思很深,為什麼對自己有利的是惡?對自己有利,增長自己的貪瞋痴慢,所以它就是惡;一切為別人,把自己忘掉了,這是善。道理在此地。所以,學佛的人起心動念不為自己想,自己生活愈簡單愈好,一天沒得吃,不用吃,精神還很好,念佛就好。對於自己私生活沒有放在心上,什麼都好,一切隨緣,沒有一樣不好,一切人都是好人,一切事都是好事。海賢老和尚是這樣過一生,過一輩子,處處都是讚歎別人,自己謙虛。要知道,那是個明心見性的一尊佛!禪宗所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那是一尊佛。你看他表現的謙虛恭敬,對人、對事、對物,真是現代修學最好的榜樣。

  應知世人與佛的觀念不同,佛是覺者,眾生在迷。六道輪迴是從自私的念頭來的,只要有我,就有輪迴,就有三界六道。佛法自始至終是教我們破執著,破了執著之後就證阿羅漢,就超越三界。念念為我,增長我執,有法執者不能見性,有我執者不能超越六道輪迴,這個要知道,有法執不能超越十法界。所以,我法兩種執著都放下,這才是明心見性,不但超越輪迴,超越十法界。又如參禪,一坐一個月不出定,我執沒破,他還有我,有我就出不了六道輪迴。將來這定功修得好,可能到色界天、到無色界天,色界天四禪八定,看他功夫到哪個階層,他出不了三界。念佛不一樣,念佛可以了生死,可以出輪迴,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是我這個觀念愈淡愈好,為什麼?愈淡,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愈高。所以在平時就不要把我看重,這一點很重要,要把這個念頭轉過來,多想別人。

  現在眾生太可憐了,苦難過去未曾有過。世界這麼亂,災難這麼多,歷史上找不到,沒有這種記載。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媒體渲染的。我們這個時代聖賢教育沒有了,誰在教?電視在教,網路在教,從幼稚園的小孩教到老頭,天天教殺盜淫妄,統統是負面的,這個社會怎麼能不亂?這個地球上的災變怎麼會減少?這些事理我們統統搞清楚、搞明白,我們今天想離六道輪迴、想離十法界,這些一切受用愈淡薄愈好。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在世每天托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為什麼過這個生活?這就是告訴我們,他對於物質享受完全放下了。他不是沒有,他有,他不出家,他是王子,他繼承王位,他是國王。人家不要,為什麼不要?那是六道輪迴,這個東西放不下,六道輪迴就出不去,所以一定要放下。那我們有,有不要作我有想,不要有這個念頭,時時刻刻都能放下,都能不染,這就對了,愈少愈好。

  積功累德,我們曉得今天功德最大的是什麼?是培養人才,後繼的人才愈多,功德就愈大。要培養什麼?講經的人才,修行的人才。真正修行,他雖然講得不好,他是好樣子、好榜樣,來佛寺的這三個人加上老德和尚是好榜樣,再配上真正把經典講清楚、講明白,佛法會興旺起來。誰來講?我年輕的時候發的願,最後怎麼樣?求人不如求自己。求別人,未必他聽我的,怎麼辦?自己出來幹。講經這條路很辛苦,尤其是我們佛門自己的人不能接受。講經的人,這我是親自經歷的,寺院不能住,他們不歡迎。我要搞經懺佛事,他歡迎,講經不歡迎,怕什麼?怕你講得好,信徒被你拉跑掉了,最擔心的是這個。所以我們一生不建道場,沒道場,大家放心了。我沒道場,不拉信徒。生活所需一點點就夠了,所以不依靠信徒。到處流浪,很辛苦。我經歷這個辛苦,所以我現在也建了個道場,我叫悟行法師做住持,台南極樂寺。這個寺廟蓋來幹什麼的?培養講經修行人,我們專門做這個的,講經人沒地方去,我這兒去。我這個道場沒有殿堂,有教室,大大小小有七個教室,最大的教室可以容納一千人,還有個大教室可以容納三百人,另外有一個小教室容納四、五十個人。真正發心學講經,我們供養他,你就住在我這裡,四事供養沒有問題,我供養。

  每天練習講經。講經什麼?先聽。我留下的這個錄音帶、錄像帶很多,總有幾萬個小時,學一樣。學的方法就是,把我講的這個錄音你去聽,聽一百遍、聽二百遍、聽三百遍,你自然就會講了。不難,不必要我單獨教你,你能這樣學法你就成功了。然後愈講愈好,但是教你一個祕訣就是一門深入,不要改。我學《無量壽經》就專講《無量壽經》,我學《阿彌陀經》就專講《阿彌陀經》,把《阿彌陀經》講一百、講二百遍、講三百遍,你就是活的阿彌陀佛。為什麼?一心一意就是一門深入,就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是什麼?開悟了,讀經開悟了,聽講開悟了,遍數聽得多。一般人聽講為什麼不開悟?他聽得太雜了,課程太多了,老師太多了,你開悟不了。你所聽的是常識、是學識,不是智慧,沒有戒定慧。佛法傳統教學裡頭是有戒定慧的,這個不能不知道。所以理念跟方法跟現在學校裡完全不一樣。

  我是早年四十四歲的時候,我在佛光山跟星雲法師,他辦了個佛學院,請我去做教務主任。那個時候的學生有一百三十多個人,我是想把它三個人分一組,專攻一部經。三個人一組,那就差不多有四十個組,就有四十部經。專門搞一部,十年之後,我跟他說,至少我能培養二十到三十個講經的法師,不在我之下,肯定講得比我更好,佛光普照全球。他不相信,他說這不像佛學院。我說像佛學院出不了人才,不像佛學院可是能出人才。去年有人告訴我,老和尚後悔了,後悔來不及了。今年四十五年了,四十五年前。所以緣一失去,就很難再找到。他那個時候,我們兩個合作,真的,我們一生教書,後頭有個大護法,那成就的人很多。現在不得已,在台南建個小道場,培養十個人、二十個人沒有問題,真正發心想學經教,就到這來住。但是十年不出門,結界,就是不能離開這個地方,在這個地方好好學十年。每天用十個小時聽經,一天十個小時,一直聽下去,二、三年效果就出來了,就能講得很好。但是還不要出去,再過個三、五年,再出去講,那肯定開悟了。所以不是不能學,人人都能學,只要自己發一個狠心,我關著門在家裡讀經,拼命讀。

  所以平時處世,多為別人設想,多為社會設想,不要想自己。每天讀誦經典,接受佛的教誨,把佛的教誨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生活行為,這叫學佛。如此行持,命終決定不會墮三惡道。相由心生,現在這是修福,修世出世間第一等大福報。我在四十年前沒有這個能力,為什麼?那個時候聽眾不多,沒有供養,叫我養幾個人,我養不活。現在行了,現在聽眾很多,特別是我們用網路、用衛星,如果不用這個方法做不到,到哪裡去找大道場?這個方法省事,不要道場,在攝影棚小房子裡面自己就可以講,電視播出去,網路播出去。聽眾多少?有人告訴我,超過三個億。這麼多人聽,聽眾挺多,所以我可以養個二、三十個學生沒問題。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網站首頁>淨空法師報恩講堂>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aid=2322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