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40集◎聞經獲益第四十八  (P.1102 第5 「阿那含」是小乘四果中之第三果 至 P.1104 末6 )  
2014/03/10 09:17:36瀏覽131|回應0|推薦0

2012淨土大經科註-640◎聞經獲益第四十八  

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科註課本(20129)

2012.10.21 啟講於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夏蓮居老居士會經

淨空法師科判

黃念祖老居士 註解

本集經文

  (P.1102 第5 「阿那含」是小乘四果中之第三果 至 P.1104 末6 則不失中道正念)

  [解] 「阿那含」是小乘四果中之第三果。「諸漏已盡,心得解脫」。如《維摩經》云:「八千比丘不受諸法,漏盡意解。」肇公註曰:「漏盡者,九十八結漏既盡故,意得解脫,成阿羅漢也。」是指煩惱斷盡,心意解脫,證阿羅漢之果。可見經中法眼淨及諸漏已盡,均指聲聞乘。

  或問:聞此大乘無上經典,為何得小乘法益。《淨影疏》云:「小乘眾生,聞說娑婆穢惡可厭,深心厭離,故得小果。」憬興亦云「眾聞此方穢惡可厭,故得聲聞之果。」

  丙二、大乘得益 分三 丁一、得不退轉

  [經] 四十億菩薩。於無上菩提住不退轉。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 

  [解] 右段正指聞法所得之大乘法益。「不退轉」,所修之功德善根愈增愈進,不更退失轉變也。又表勤行修習,如念佛不退、勤行不退等。又不退轉即梵語之阿鞞跋致。

  本經中云「住不退轉」,下復云「得不退忍」,均據《唐譯》。至於《魏譯》則只云「得不退轉」。淨影師疏曰:「大乘眾生,聞彌陀威德廣度,堅心願求,故得不退。聞此多益,誓欲濟度,名誓自莊。」蓋謂聞名求生志願堅決,故得不退。誓欲利他,故名弘誓功德以自莊嚴也。今經據《唐譯》為「住不退轉」,涵義稍深。但不妨仍引《淨影疏》以指其中之初步者。

  丁二、得不退忍

  [經] 二十五億眾生。得不退忍。 

  [解] 「得不退忍」,「忍」者,《大乘義章九》曰:「慧心安法,名之為忍」,又十一曰:「於法實相,安住為忍。」例如無生法忍,據《智度論》釋為安住於無生之法理,而不動心者也。可見忍者,即安忍,謂於理決定,而無移動之念也。準此可知,「不退忍」者,即安住於不退之理而無移動之念。是則念念皆無退轉,應相當於三種不退之念不退也。蓋不退有三:一位不退,所修得之位次不退也。二行不退,於所修之行法不退失也。三念不退,於正念不退轉也。《觀經妙宗鈔》曰:「若破見思名位不退,則永不失超凡假(指永超出於凡夫之假有)。伏斷塵沙名行不退,則永不失菩薩之行。若破無明名念不退。則不失中道正念。」

 

淨空法師開示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六四0集)  2014/3/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64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千一百零二頁,從第五行看起,從註解看起:
「阿那含是小乘四果中之第三果。諸漏已盡,心得解脫。如《維摩經》云:八千比丘不受諸法,漏盡意解。肇公註曰:漏盡者,九十八結漏既盡故,意得解脫,成阿羅漢。」我們前面學到此地。九十八使,三界有八十八品見惑,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有八十八品見惑。見是看法,惑是迷惑,換句話說,佛為教學方便起見,把錯誤的見解、錯誤的思想歸納,三界歸納了九十八種。九十八種前面八十八種是錯誤的看法,後面十種是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叫見惑,錯誤的想法叫思惑,思是思想,這個思想是錯誤的,不是正確的。
見惑,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個表解,上面我們念了一遍。念了一遍,它這個裡頭有見、取、戒,這個見是邪見,這個取就是見取見、戒取見。那我們就明白了,上一次我們就這個見字,不知道它是什麼意思,我們把它查清楚了,這個見是邪見,這就對了,有見取見、戒取見。貪瞋痴慢疑是思惑,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是見惑。見惑斷了,就證須陀洹果,前面講得淨法眼,他能夠見到苦集滅道,世間因果,出世間的因果。出世間的因果是滅、道,世間因果是苦、集,果是苦,集是因,集就是造作。業因果報分毫不差。
學佛最重要的目標是離苦得樂,苦有究竟苦,究竟苦就是六道輪迴,不出六道輪迴很麻煩。六道裡面,人、天比較好一點,但是現在在亂世,亂世的人很苦,這是我們自己親身感受的。如果這一生當中沒有遇到佛法,這個日子怎麼過?真正是苦不堪言,遇到佛法讓我們終究明白了。苦從哪裡來的?是自己起心動念,念頭、言語、行為有善有不善,不善招來的苦報,善因善果招來的樂報。但是我們的造作總是不善的多、善的少,尤其在現代的社會,父母沒教我們,老師也沒有教我們,我們真的沒有看到行善之人、積善之人,不是說這個世間沒有,有,少了。絕大多數的讓我們看到的,尤其現在媒體傳播,這裡面的內容多半都是不善,都是負面的,這影響社會非常之大。大概我們上了六十歲以上的這個年齡就有感覺,往回去看,看過去,過去十年前跟現在的社會相比,再往前推十年,二十年前跟十年來比較,就非常明顯我們的社會是在向著苦果這邊走,也就是一個十年比一個十年辛苦。科技的發明好像是愈往後愈有進步,但是人們現在生活的品質,思想、言論、行為,是一個十年不如一個十年,走下坡。
這種情形看出來的人多了,現在大家著急了,怎麼辦?去年我們在聯合國做報告,我主講的題目就是「人心壞了、社會亂了,怎麼辦?」非常現實的一個問題。現在不但沒有緩和,好像愈來愈嚴重。能不能解決?能。為什麼這麼肯定?佛的經典跟現在最先進的量子力學家,這些科學家,告訴我們一樁事實,那就是,用科學的話說,人的念力能量不可思議。不可思議的程度,念力可以改變物質現象,這跟佛法講的完全相同,為什麼?相由心生,色由心生。佛法裡講相、講色都是講物質現象,物質現象從哪裡來的?從念頭來的;念頭從哪裡來的?念頭從把事實真相看錯了來的,沒看清楚,誤會了,從這裡產生了念頭。這個念頭就叫見,簡單的說,邪見、錯覺就全包括了。五種見惑,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全是看錯了才有的。
怎麼修正法?科學家為我們解決了問題。現在,最近這二十多年來,科學進步是令人讚歎的,物質的現象被它揭穿了,物質現象從哪裡來的?從念頭來的。佛在三千年前講這個話,確實我們聽不懂,物質怎麼是從念頭來的?到今天被量子力學證明了,我們才佩服佛陀大乘經教。念頭從哪來的?這是接下去科學家研究的課題,我相信再有二、三十年,這個問題肯定被揭穿。佛經上有,念頭從哪來的?念頭從一念不覺而來的。不覺,現在科學家有,有這個說法,但是現在跟佛法還不能夠圓融。科學家講這個宇宙的誕生,說出弦的定律。彈琴,弦,弦是在振動,那個一念不覺就是振動。
真心不動,這一動就叫妄心,它不是真心;一動,真心就現出個妄心出來,妄心就是阿賴耶。真、妄意思是什麼?真心是覺,照見五蘊皆空,它把宇宙的真相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一動就迷了,宇宙的真相不見了,所看到的是宇宙的幻相、假相,這叫唯識。識就是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從哪裡來的?從一念不覺來的,一念不覺就叫做阿賴耶。我們相信再有二、三十年,阿賴耶的三細相肯定被科學家都見到了。阿賴耶的業相,一念不覺,阿賴耶的轉相就是念頭,阿賴耶的境界相是物質,這是現在已經搞清楚、搞明白了。宇宙從哪裡來的,萬物從哪裡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我從哪裡來的,都可以搞清楚、搞明白。
佛法教學,教我們修學,終極的目標沒有別的,回歸自性,這就叫成佛。不能向著迷,向迷是愈迷愈深,那是苦海無邊,所以讓我們回頭。小乘回頭了,前面我們學的這一段,得淨法眼,就是法眼淨,那是須陀洹證的,初果;這個地方,「得解脫益」,這是講的阿羅漢;二十億眾生,得阿那含,阿那含是三果;『諸漏已盡,心得解脫』,這是四果阿羅漢。這都是小乘,見思煩惱斷了。見思煩惱在《華嚴經》裡面叫執著,塵沙煩惱《華嚴經》裡面叫分別,無明煩惱《華嚴經》裡頭叫妄想;《華嚴》說的妄想、分別、執著,就是一般大乘經上講的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
煩惱從哪裡起的?就是無明。無明,佛用的這個名字用得好,無明上加個無始,無始無明,這兩個字加得妙絕了。無始無明是什麼意思?就是說明無明沒有開始,無明是假的,不是真的,只要你不執著它、不理會它,它不礙事。可是分別、執著礙事,執著製造六道輪迴,就是六道輪迴從哪裡來?執著來的,就是見思煩惱;見思煩惱斷了,六道輪迴不見了。得解脫益,解就是解開,把六道輪迴解開;脫是脫離,你離開六道輪迴了,阿羅漢。
那我們要學,怎麼個解脫法?眼見色、耳聞聲、鼻聞香、舌嘗味、身體的接觸,還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意業,你看看,眼耳鼻舌身意,這叫六根。六根接觸外面的對象,眼見的是色,眼根所見的統統叫做色,耳根所對的統統叫聲,鼻所對的叫做香,用一個字做代表,舌頭嘗的這叫味,色聲香味觸法,身是接觸,起心動念對的是法。六根對六塵,對在六塵裡面,你不執著、不分別,看得很清楚、聽得很清楚,我們通常講根本沒有放在心上,這就對了,這就是阿羅漢。他就超越六道,六道就不見了。
我們呢?我們完全把它執著了,以為它是真的。眼見色把色放在心上,耳聞聲把聲放在心上,這個麻煩大了。放在心上,合乎自己的意思就歡喜,不合自己的意思就討厭,這就生起什麼?愛、憎,愛憎是煩惱。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愛憎,現在你是六根對六塵境界起的煩惱,這起煩惱了。如果你統統不放在心上,見色聞聲都不起煩惱,心是清淨的。我們的經題上「清淨平等覺」,清淨是阿羅漢的心,平等是菩薩心。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曉得什麼叫修行,什麼叫功夫。
海賢老和尚去年往生了,一百一十二歲,預知時至。我們看了他一生的事蹟,雖然寫得不很長,可是淋漓盡致。我們從他一生的行誼上看,他真放下了,他真修行。這老和尚不認識字,當然沒有念過經,可能他廟裡頭都沒有佛經;佛經是有,沒有人念,不認識字。他那個師弟前幾年往生,留下來金身,也不認識字。用什麼功夫?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句佛號,這個佛號可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一句佛號他念了九十年。他是二十歲出家的,二十一歲受戒,師父什麼都沒教給他,沒有教給他講經教學,沒有教給他經懺佛事,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教他一直念下去。跟諦閑老和尚教他鍋漏匠那個徒弟差不多,一直念下去。
這兩位法師都非常老實,他們的成功就是得力於老實、聽話、真幹,就這六個字,他真做到了。出家住在一個小廟,真的,很不起眼的小廟。每天非常勤勞,他三點鐘就起床,燒香、拜佛、念佛。日常的生活,種地,完全是個農夫,非常勤奮的農夫。山上的地很多,荒地,他開墾種糧食、種蔬菜。他的徒弟給我們的報告,老人一生,他開闢的農地大概有一百多畝。在最困難的時候,遇到旱災了,沒有收成,沒有東西吃,他那裡種的還有。除了自己生活之外,還能幫助幾個老人,照顧幾個老人。很難得,真正值得我們學習。
特別是為我們表法,表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他一生,一句阿彌陀佛沒有離開口,沒有離開心,心裡頭有阿彌陀佛,口裡頭有阿彌陀佛。通常念佛,他念出聲的,但是念出聲的時間不長,一、二十分鐘,然後他是默念,金剛持,口動,沒有聲音,確實得念佛三昧。念佛有不思議的感應,他見到阿彌陀佛。有人問他,你見到佛,佛給你說什麼?他說我要求佛帶我到極樂世界,佛不帶我去,要我留在這個世間表法。什麼叫表法?做好榜樣給別人看,做一個真正念佛人的好榜樣。一生過著苦日子,小廟,有時候沒有香火,沒有香客來燒香,沒有人供養,好在老和尚耕地,自給自足,生活可以不要要求外人。他身上真是一文都沒有,到哪裡去都是帶了農具,真的做到了一天不作,一天就不吃飯。這是唐朝時代留下來的風氣,百丈大師留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他的工作是在農田。
一百一十二歲,身體健康,一般人看他大概是六、七十歲的樣子,眼不花、耳不聾,頭腦很清楚,思慮很敏捷。往生前一天,還在農地裡幹活,幹到天晚,別人勸他,得休息了。他給他說,是,我幹完了我就休息。說了這麼一句話,聽的人也沒在意,他第二天真走了。想想他的話,話裡頭有話,我就今天幹,幹完了,明天就不幹了,明天他往生了。沒有病,不需要人助念,自己有把握,大概阿彌陀佛通知他了,他知道什麼時候走。他是晚上走的,那天晚上走大家也沒在意,有幾個人住在這個小廟裡頭。老和尚晚上起來拜佛、念佛,不出聲音的,這天晚上他拜佛敲引磬,敲引磬拜佛、念佛。念到什麼時候?別人都睡覺了,他什麼時候休息的也不知道。第二天早晨一看他往生了,他走了。想想這幾天他所作所為、所說的這些話,都有味道,都是雙關語,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他的徒弟印智法師到我這裡來,把這些事情告訴我們,帶了光碟,還帶了一份文字的檔案,就是光碟裡頭所說的話,寫成文字。我看了三遍,非常受感動。我們在這部《大經解》裡面,見到世尊在經上講的,黃念老集註裡頭所說的,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一句名號,不但是一切諸佛的共同名號,十方三世一切佛都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共同名號,是總名號。西方極樂世界這尊佛,就用這個做自己的名號。這個名號的意思,它是梵語,阿翻成中國是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智慧、翻作覺悟,完全照中國的字來翻,無量智慧、無量覺悟。你們想想看,哪一尊佛不是無量智慧,不是無量覺悟?所以它是通名,念這個名號,就是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名號你全念到了,你一個都沒漏。正是《華嚴經》上所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個意思我們要懂。同時,這一句名號裡頭,又包含一切諸佛所說無量無邊的經法,統統在這一句裡頭,這一句全包了。還要不要去念這個經、念那個經?不需要了,一句佛號全念了,《華嚴》也念了,《法華》也念了,《般若》也念了,連三聚淨戒都念了,一樣不缺,這個意思要懂!
所以他的師父教他這一句佛號念到底,那個意思很深很深,不要走彎路,這是一條直路。我們在《高僧傳》裡面,在《淨土聖賢錄》裡頭、《往生傳》裡面去看,一般念佛的人通常都是三年就能往生,他念了九十年。為什麼不能往生?他早就應該往生了,阿彌陀佛留他表法,不讓他早走,他來做表法的。得要有一百歲以上的人,說話大家會尊重,才會聽,年輕不行,年輕,人家沒有看在眼裡。老修行,一生吃苦,吃的是苦,穿的是補,衣服都是補補丁補的,人家不能不尊重。一生勤勞,不懶惰,沒有人照顧,自己照顧自己。日中一食,自己要燒飯,自己要洗衣服,自己要整理他的環境,他環境都整理得乾乾淨淨,這都是最好的榜樣。一生住這個小廟,有些信徒,老和尚為人慈悲到極處,念念替別人想,沒替自己想,送給他的供養,他完全拿去放生,拿去印經書,沒有給自己添一件衣服,改善生活,完全沒有。所以親近他的人對他都佩服,對他都很尊重。
我們《華嚴經》上講的,《法華經》上講的,《般若經》上講的,跟這個《大乘無量壽經》上所說的,統統歸一句阿彌陀佛。弘一法師講過一句話,阿彌陀佛,無上醫王,你要不肯念,不是愚痴就是狂妄。這個話說得好!真正懂得這一句名號的功德、這一句名號的意義,哪有不念佛的道理!這個老和尚為我們的表法沒有別的,就是一句佛號。在哪裡念?一切時、一切處,心裡頭有這句佛號的時候就是道場。道場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確實是正法道場。
它裡面還有個故事,是真的不是假的。老和尚有一次在山上,遇到一隻大狼,很凶,他知道跑也沒有用,跑不過牠,狼很會跑。遇到怎麼辦?他說如果真的是冤親債主,我就還債,讓牠吃吧,就閉著眼睛坐在那裡念佛,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一會這個狼咬著他的褲腿,他就跟著走,走到那個狼山洞裡頭,看到一隻母狼生小狼難產,苦不堪言。老和尚心裡明白了,這個狼一定是要他救這個母狼。他就盤腿坐在那裡念佛,大概十幾分鐘之後,這個母狼生了五隻小狼。看大狼那個樣子,好像是很感恩、很感激他來救牠,他就給狼說法,希望念佛求生淨土,不要再墮畜生道,不要再造業,不要再殺生,勸牠。老和尚就走回來了。畜生也看到這個人有道行,能救那個母狼,畜生能找他救苦救難。他也真有大慈悲心,能夠感動天地鬼神,能夠感動這些畜生,不是凡人,真正是佛門的大德。各人所表的不一樣,像這個老人一生所作所為,一般法師做不到。有人問他,他什麼都知道,沒有一樣不知道,只是不說。為什麼不說?說了沒用處,沒人聽。如果真正是依教奉行,他就會講了;說了你做不到,跟你說幹什麼?不必說了,就教你念佛就好。這個話是真話,一點都不假。
這個地方有小乘得益,有大乘得益,這是說小乘得益。下面「或問:聞此大乘無上經典,為何得小乘法益?」有些人真有這個問題。《淨影疏》,隋朝慧遠大師說:「小乘眾生,聞說娑婆穢惡可厭,深心厭離,故得小果。」這一類的人小乘根性,過去世中修小乘時間很長,阿賴耶裡頭有很多小乘種子。所以聞說這個,這個好,很快就可以脫離六道輪迴,證阿羅漢果,他就得到了。憬興法師亦云:「眾聞此方穢惡可厭,故得聲聞之果。」諸佛世界有六道的很多,六道裡頭狀況也不完全相同。釋迦牟尼佛穢土,我們現在住在這個地方,確確實實讓我們看到當前這個地球上的狀況,真是有出離的感觸。聽說極樂世界那麼好,咱們得移民到那邊去,這個就是小乘的心。真的,他們往生極樂世界了,生在哪裡?生在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就是小乘人住的地方。我們六道凡夫去的是凡聖同居土,比他們還低一等,他比我們高一等。這得小乘果。
下面講的「大乘得益」,大乘根性的人得的利益大,你看:
【四十億菩薩。於無上菩提住不退轉。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
大乘得利益大了,他們生的是實報土。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右段正指聞法所得之大乘法益。不退轉,所修之功德善根愈增愈進,不更退失轉變」。聲聞,三種不退裡頭只證得一種,位不退;大乘菩薩,三種不退轉統統證得了,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三種不退都證得的,什麼人?法身大士,華嚴圓教初住以上,天台別教裡面初地以上,生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不一樣!他們所修的功德愈增愈進,在那個地方確實積功累德。斷惡修善小乘做到了,他們是真的積功累德,積功累德不著積功累德的相。那是修什麼?就是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大乘菩薩修這個。小乘聲聞只修清淨心,平等心、覺是大徹大悟,小乘沒有,大乘全有,清淨、平等、覺悟。不退轉,他不再退失轉變,一直到無始無明習氣斷盡了,他就證入常寂光,四土究竟圓滿的常寂光淨土。進入常寂光,那就是《華嚴經》上的妙覺如來,這個位子最高了,上面沒有了,叫無上菩提,妙覺果位。
「又表勤行修習,如念佛不退、勤行不退等」。念佛不退,我們能想得到的,海賢、海慶這兩位大德給我們表演的,念佛不退、勤行不退,我們在他身上都看到了。這個勤行,在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勤行是以應化身,在十方諸佛剎土,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不疲不厭。極樂世界是非去不可,千萬不能疏忽,為什麼?我們要不在極樂世界,在任何佛國土修行,要想證得無上菩提,那是無量劫,時間太長太長了,無法計算的。要往生極樂世界,一生就成功了,不要等來世,所以這個法門叫當生成就的佛法。往生到極樂世界,諸位一定要知道,人並沒有死,死了要搞六道輪迴,去不了。到極樂世界,是把身,這個肉身放下,神識到極樂世界去了,沒有死,沒有死的這種痛苦。
每一個往生的人,壽命到的時候佛知道,佛來接引你,先放光照你。這個人,念佛的人,得到佛光注照,他的功夫就提升一倍。像我們現在念佛沒有得功夫成片,佛光一照就成片了,你看,所以他往生自在。如果念到功夫成片的,那是有把握往生的,像海賢和尚他就是功夫成片,所以他能自在往生,他什麼時候都可以走。什麼時候可以走,條件是有了,阿彌陀佛不來接他。不接他是什麼?叫他發一點慈悲心,給我們眾生做些好樣子,讓我們對淨宗更加深信,疑惑統統拔除,這個功德就很大。誰做呢?他可以做,他有這個條件。所以是來表法的。
在這個世界表法的人,要能忍辱、要能吃苦,如果不能忍的話那不行,那阿彌陀佛早就把他接走了。他能忍,真受得了,又有慈悲心,他就應該要擔負起續佛慧命、弘法利生的使命,他用表法來弘法利生。完全做榜樣給你看,什麼時候看出來了,你對他佩服五體投地,認真向他學習,那他就度了你。你怎麼得度的?你怎麼會深信的?因海賢老和尚的表法。他這個表法度無量眾生,不是度少數人,度很多人。我們有使命、有義務要為他介紹,這個光碟、這些文字要流通。不但要把它流通,還要把它翻成外國文字,介紹給外國人。光碟做好之後,再配音,配外國的語言,到國外去流通。這是我們應該努力去宣揚的。他這一生,九十年的表法沒有白做,做得非常有意義,做得非常有價值,他真做成功了。讓許許多多眾生看到他的光碟,看到他這個文字,對淨宗產生無比堅固的信心,永遠不退轉、不變的願心,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種心一發,功夫不間斷,個個決定往生。我們要續佛慧命,把他這個事情擴大,讓所有念佛人都知道,說明每一個人念佛往生極樂世界都有希望,都不是假的,都能往生,不要懷疑。
下面,「又不退轉即梵語之阿鞞跋致」,《彌陀經》上說的。「本經中云住不退轉,下復云得不退忍」,這都是根據《唐譯》經文。「至於《魏譯》則只云得不退轉」,沒有得不退忍,《唐譯》的有不退忍。「淨影師疏曰:大乘眾生,聞彌陀威德廣度,堅心願求,故得不退。聞此多益,誓欲濟度,名誓自莊」,這個莊就是莊嚴。底下念老有解釋,這個意思是說,大乘眾生,有大乘根性的眾生,讀了這個經,或者是聽這部經,讀要多遍,遍數少了不行。中國古人教我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為什麼?沒有一千遍,你的印象不深,你得益不大。
所以,我得到這個光碟之後,我就介紹給我們近邊的、身邊的佛友。起初我叫他先看三十遍,一天看三遍,十天。這個十天是什麼?是讓你自己對老和尚一生有個概念,然後真正發心學他。學他怎麼學?要把這一片當作經典來看,這片光碟跟《無量壽經》沒有兩樣,《無量壽經》到總結就是結專念阿彌陀佛,跟《華嚴經》沒有兩樣。所以要把它看做《華嚴》、《無量壽經》、《法華經》這樣的尊重。然後怎麼?下一步我就要求大家要看一千遍,一天看三遍,十天看三十遍,一百天看三百遍,一年,一年就是一千遍。一年如果專看這個,專念阿彌陀佛,我相信一年你就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最淺的叫功夫成片,一年你就可以得到。萬緣放下,什麼事都不要搞,用一年功夫,你就取得西方極樂世界,到時候你肯定會見到阿彌陀佛。想到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就帶你去;你也想學海賢老和尚來表法,我相信阿彌陀佛一定贊成。壽命不長沒有關係,阿彌陀佛會延長你的壽命。這個好,這個是什麼?什麼時候走都可以,很自在。一年工夫,你決定得到,我是一點懷疑都沒有。為什麼不幹?這一年你過得才有意義、才有價值,一生當中這一年是最好、最殊勝的一年,得真幹。
淨影師這段文是在《無量壽經義疏》裡面的,念老底下給我們做個簡單的解釋,「蓋謂聞名求生志願堅決,故得不退」。我教給大家的方法就是這個,用一年的時間,把這個光碟看千遍。一千遍下去,記得了,慢慢你就開悟了,你真的明白了。這個地方世間一切法要放得下,決定沒有絲毫留戀。學老和尚的行誼,老和尚用什麼樣的心態處事待人接物,用什麼樣的心態看佛菩薩,用什麼樣的心態看一切眾生,真向他學習。他求生志願堅定果決,所以他得不退。「誓欲利他」,這也是老和尚做到的,他要沒有這一句,阿彌陀佛早就帶他走了。他誓欲利人,利益一切眾生,所以阿彌陀佛叫他表法。「故名弘誓功德以自莊嚴」。自己的清淨莊嚴不在外表,不是身相好看,不是衣服穿得整齊,不是寺廟蓋得莊嚴,不是的。我們看到海賢法師住的來佛寺,是個很普通不起眼的小廟,裡面住的真的是高僧,住的真的是大德。以大德為自莊嚴,這是真莊嚴。
「今經」,夏蓮公會集的這個本子,「據《唐譯》為住不退轉」,經文上用了這個詞,「涵義稍深,但不妨仍引《淨影疏》以指其中之初步者」。《淨影疏》說得比較淺顯,我們容易下手;住不退轉,這一句意思比較深,初學不便下手。這一句,『於無上菩提住不退轉,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這兩句話正是海賢老和尚的寫照,可以用這個做一幅對聯送給他,供養他,他真做到了。
我們再看下面經文,「得不退忍」,這就說明這是唐譯的本子裡頭,唐譯本裡面。
【二十五億眾生。得不退忍。】
四十億菩薩得不退轉,這個『得不退忍』。「忍者,《大乘義章》曰:慧心安法,名之為忍」。智慧,真正的智慧安住在佛法當中,這叫忍。安住在佛法,什麼法?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我們看看海賢老和尚、海慶老和尚,他們不就是一生,這是真正智慧,煩惱心不行,他住不下去,他會變、他會改;真正智慧,九十年不改變。老和尚這一生,以戒為師、以苦為師,就是住在戒跟苦裡頭。用什麼住?什麼慧?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這一句佛號能叫你在苦、在戒裡面得快樂。人家看到很苦,你很自在,這是真正修行的功夫。
「又十一曰」,《大乘義章》第十一卷,前面這兩句是第九卷的,第十一卷有兩句,「於法實相,安住為忍」,這個意思比前面深。了解諸法實相,所以他的心很安,安住在實相,安住在事實真相。下面是念老的話,「例如無生法忍」,舉一個例子來說,像無生法忍一樣。「據《智度論》」,《大智度論》,根據《大智度論》,「釋為安住於無生之法理,而不動心者也。可見忍者,即安忍」,平安、忍可。「謂於理決定,而無移動之念也」。他的心是定的,他不會改變,他不會動搖;用現在的話說,他不會受外緣的干擾,不會看到外面他會起心動念,他不會的。
於法實相,這句話意思深,真正通達諸法實相,是法身菩薩。不認識字沒關係,賢老跟慶老都沒念過書,都不認識字,唐朝惠能大師也不認識字。雖然不認識字,他什麼都明白,世出世間一切法你去問他,他沒有不通達明瞭的,這是什麼?真實智慧。他需不需要學?不需要,所學得來的是所知障。煩惱他放下了,所知也放下去了,完全是自性真實智慧的流露。真實智慧安忍在戒、安忍在苦,那是什麼?賢首國師所說的代眾生苦,他要做出吃苦的樣子,告訴眾生,修行人像我這樣修就會成功。不要貪圖,不要有貪心,什麼日子都好過,吃得飽、穿得暖,有個小房子遮蔽風雨,夠了,還要什麼?貪瞋痴慢疑統統斷了,沒有了,這就是安住在實相。別人以為很苦,他很自在,老和尚一天到晚笑咪咪的,沒有看到他叫苦。信徒來看他,他就一高興,你看一百一十二歲,小廟外面有柿子樹,柿子熟了,他爬到樹上去,一百一十二歲爬到樹上去摘柿子,摘下來分給大家吃。別人問他,這麼大年歲,你還能上這個樹上?他說沒事沒事,我在念佛。好開心的。
所以,安住為忍,於法實相,安住為忍,就像《智度論》裡面所講的無生法忍,解釋成安住於無生之法理。哪一法是無生?法法皆無生。這個道理可深了!我們看到一切法有生有滅,那是什麼?那是情見,情是煩惱,是六道眾生看到的,一切法有生有滅;法身菩薩明心見性之後,他們看一切法不生不滅。不生不滅是什麼意思?相有理無,這才是真的。這個也很深,我們凡夫遇到就困難,這什麼意思?所以現代的量子力學家對我們學佛幫助很大,科學的報告要留意,多看看。科學家現在證明,物質是假的不是真的,《金剛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不是真的。
相是怎麼回事?我們讀過世尊跟彌勒菩薩的對話,世尊問彌勒菩薩,說心有所念,這是講凡夫,凡夫起一個念頭。佛問彌勒,這個念頭裡頭有幾念、有幾相、有幾識。經文是「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彌勒菩薩回答的是,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有形,念皆有形,形皆有識。這說明什麼?每個念頭都有形,形就是物質現象。佛所講的相,彌勒回答的是形,形跟相是一個意思,物質現象。每個物質現象都有識,就是有受想行識。我們從這個對話才了解,《心經》上「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那是什麼意思。我們以前全搞錯了,照見五蘊皆空就是一念。這一念,我們根據彌勒菩薩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一秒鐘可以彈五次。有人說可以彈七次,我們不算那麼多,就算五次,五次都不得了。五次有多少個念頭?一秒鐘有多少念?有一千六百兆。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個念頭,前念滅後念生,一個接著一個,一個接著一個,一秒鐘裡頭有一千六百兆。在哪裡?就在眼前,我們看不見,它速度太快了。
所以我們看到這個報告,想到《楞嚴經》上所說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是真的。當處出生,有,有相,不能說沒有,但是它立刻就不見了,它的時間太短了。我們看到這個物質現象,是許許多多這個相糾纏在一起,讓我們看到一個假相,以為是真的,實際上沒有。《金剛經》上這句話千真萬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怎麼能把它當真?誰當真?六道凡夫認為是真的,小乘人也認為是真的。法身菩薩不一樣,他不認為這是真的,這幻相。相有性無,事有理無,理上沒有,性上沒有,這才叫見到真相。所以這些幻相的生滅相就在我們眼前,我們眼見不到;音聲是幻相,在我們耳邊,我們耳邊聽不到。所以,佛在經上字字句句都是講的真相,我們聽不懂。
我們有理由相信,佛法往後會發揚光大,這什麼原因?量子力學家他們為我們證明了。不但物質現象是假的,起心動念也不是真的,起心動念是從業相裡頭發生的,業相也不是真的,是一念不覺產生的。一念覺就是佛,一念不覺就是眾生,佛跟眾生沒有差別,就是覺迷,迷了叫眾生,覺了叫佛陀。佛陀的教育沒有別的,教我們返迷歸覺,就對了。所以說破迷開悟,這就是佛法。
《智度論》裡頭說得好,「安住於無生之法理」。一切法的法理都是無生,都是不生不滅,生滅等於不生不滅。這個現象,量子力學家已經發現了,發現物質是從念頭生的。念頭生滅太快了,我們簡直沒有辦法掌握,這就是念頭的生滅,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次,我們怎麼會知道?但是大乘經上佛說,誰知道?八地以上。這個意思就說明,不是只有佛知道,除佛之外,八地菩薩、九地菩薩、十地菩薩、等覺菩薩他們全知道。我們必須要修到八地,我們才真正能看到,八地之前,七地都沒有真正看到,這是定功。《華嚴經》上把禪定分成五十二個等級,一個比一個深,從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到最後是妙覺。妙覺是什麼?完全回歸自性,是妙覺,妙覺是自性本定。也就是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所說,第四句話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修行要修到自性本定就圓滿了,等覺還不行,上面還有一個階位,到妙覺證得大圓滿。
「可見忍者,即安忍」,安是平安,忍是忍受,就是同意,我接受了。這個平安就是我們經題上的清淨、平等、覺,忍就是覺。「謂於理決定,而無移動之念」,對於道理明白了,再不會動搖,再不會有疑惑了。「準此可知,不退忍者,即安住於不退之理而無移動之念」,這句話說得好。對於一切法的理、體、自性完全明白了,所以心就安住在不退轉,就是講不退忍。「是則念念皆無退轉」,這是念不退,法身菩薩所證得的,念念都不會退轉,「應相當於三種不退之念不退」。通常佛法裡面講三種不退,叫三不退。三不退第一個,「蓋不退有三:一位不退,所修得之位次不退也」。譬如小乘證得須陀洹果,他不會退轉做凡夫,這叫位不退。所以小乘雖然是最低的階位,我們都稱他為聖人,小乘聖人。四果四向,實在四向,初向不在裡頭,初向是凡夫,二果向、三果向、四果向那是聖人;初果向,初果沒有,二果向是初果,三果向是二果,四果向的是三果,小乘裡頭四果四向,八個階位。但是初果向,向著初果這個目標,沒達到,他不算,從初果以上的,這是小乘聖者,他們是位不退。
大乘菩薩,下面講,「行不退,於所修之行法不退失」。菩薩以六波羅蜜度一切眾生,不會退轉到小乘,這個叫行不退。度眾生,眾生不好度,你好心去幫助他、成就他,他冤枉你,他不接受,他把你當壞人,給你種種罪受,你得甘心情願。所以,阿羅漢發菩薩心,行菩薩道,遇到幾個困難,算了,我不幹了,我還是當我的小乘好,他就退轉了。真正不退轉那是大慈大悲,真正了解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只是他糊塗了,迷惑顛倒,好像喝酒喝醉了發酒瘋。他是個好人,發酒瘋的時候,那真不像人的樣子,要接受他,要幫助他恢復。不能說他一發酒瘋,算了,隨他去吧,不要理他,那就是小乘。所以大乘難,什麼苦、什麼罪都要受,哪裡都得要去。地獄眾生回心向善了,菩薩要到地獄,示現地獄身去度他。
我們很多同學看過放燄口的,燄口台對面,用紙紮了一個鬼王,叫焦面大士。那鬼王是誰?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觀世音菩薩要度地獄道、度餓鬼道,要現鬼王的身。應以什麼身得度就得現什麼身,應以畜生身得度就現畜生。畜生道裡頭有豬,這個豬前生行善,臨命終時一念迷惑,不小心跑到畜生道去了。現在做了豬之後,牠想起來了,想到要念佛、要往生淨土,怎麼辦?大乘菩薩看到了,也要現豬身跟牠在一起,為牠說法度牠。菩薩哪一道都去,而且常去,不疲不厭,為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什麼他都幹。這叫行不退,很難很難。
第三叫「念不退,於正念不退轉」。這是法身菩薩,不是普通菩薩,明心見性的菩薩,叫念不退。他一心一意就是向無上菩提,也就是回歸自性,回歸常寂光,他沒有第二念。但是他度眾生,他跟諸佛如來一樣,實際上,法身菩薩智慧、神通、道力跟如來究竟果位沒有什麼差別。只有一樣不同的,就是無明習氣沒有斷乾淨,障礙他回常寂光。就這麼一樁事情,所以他住實報土。如果無始無明的習氣斷乾淨了,實報土也不見了。實報土有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說實報土例外,這一定要知道,讓我們徹底不要著相。你看,連實報土的相都不著,何況其餘?心地真的清淨平等,覺而不迷、淨而不染,法身菩薩做到了。
法身菩薩的階位有四十一個階位,階位愈低,換句話,他的習氣比較濃,階位愈高,他的習氣就比較淡。所以階位是從習氣上來分的,實際上他們完全是平等的。但是有這個事情,習氣不一樣,有這個事情。這個事也不是真的,時間久了,慢慢久了自自然然就斷乾淨了。斷乾淨就是妙覺,妙覺是無上菩提,等覺還不算,等覺上頭還有妙覺,妙覺上頭沒有了,真正是無上菩提。念不退。經上我們常常也看到,稱不退就證得薩婆若海,薩婆若海是梵語,海是個比喻,就是一切種智,或者簡單說一切智,這是自性本具的。等覺菩薩證得圓滿,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的習氣斷掉了,這時候實報土不見了,常寂光現前,完全融入常寂光。
念老下面引用《觀經妙宗鈔》,這本書是天台智者大師作的,《觀無量壽經》的註解,說「若破見思名位不退」。這說得很清楚了,見思煩惱是六道凡夫,他把見思煩惱斷了,這位不退。「則永不失超凡假」,指永遠超出凡夫的假有。永不失超凡假,永遠不會失掉,超越凡夫,凡假就是六道輪迴,他超越六道輪迴,證阿羅漢。「伏斷塵沙名行不退,則永不失菩薩之行」。他真正行菩薩道,真正救苦救難,他什麼都能忍受。
淨宗是大乘,海賢菩薩非常難得,他為我們示現行菩薩道。像釋迦牟尼佛一樣,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行菩薩道。他十九歲離開家庭,捨棄王位,捨棄榮華富貴的生活,去做個苦行僧,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做給我們看的。三十歲,他十九歲出去參學,到處學,印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學派他統統學過,學了怎麼樣?沒用處,那是世間法,不是出世間法。所以三十歲放棄了,放棄求學就是放下所知障,十九歲是放下煩惱障,三十歲放下所知障。在菩提樹下入定,開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成佛之後就教學,用什麼方法度眾生?用教育。三十歲開始教學,七十九歲圓寂的,我們中國人講虛歲,八十歲,教學四十九年。為我們示現的,他是個好老師,他是師道,他不是神道,釋迦牟尼佛不是神、不是仙人。
佛、菩薩、阿羅漢這個是名稱,完全是梵文的,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佛陀是覺者,是覺悟的人,對凡夫來說,凡夫不覺,佛覺,是這個意思;菩薩是覺悟的人沒有圓滿,佛是圓滿覺悟的人;阿羅漢是剛開始覺悟的人,算是覺悟的人,他開始覺悟。所以它是學位的名稱,他不是神,現在人把羅漢、菩薩都當作神,你說糟不糟糕!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如果用佛法來說,這三個學位就好比現在大學裡頭有博士、碩士、學士,佛陀是博士,最高的學位,菩薩是第二個學位,阿羅漢是最低的學位。這都算是成聖,用中國聖人、賢人、君子來配也行。所以我們對佛教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
後面這一句,「若破無明名念不退」。所以,念不退是大乘菩薩所證得的,明心見性就念不退了。破無明,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法身菩薩是念不退。「則不失中道正念」,他真的心地清淨,一塵不染,空有二邊都不著。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淨宗學院首頁>淨空法師報恩講堂>2012淨土大經科註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aid=11628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