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這也是導遊口試我所懼怕的題目之ㄧ。怕什麼? 首先是沒去過,再者是這...應該算偽古蹟吧。
開宗明義,破題先。
何謂「打狗」? 何謂「領事館」? 何來「英國」?
「打狗」者也。
一說:其語源為該地臺灣原住民平埔族西拉雅族的分支馬卡道族(Makatao)的稱呼「takao」,後漢人譯為「打狗」。15世紀左右,此地的馬卡道族,遍植刺竹作為防禦工事,以抵禦來犯的日本倭寇與中國海盜,並將地名取為「竹林」(Ta-kao),「竹林」」(Ta-kao)發音似閩南語的「打狗」(Ta-kau),故被漢化譯稱「打狗」或「打鼓」。臺灣日治時期因「打狗」(Ta-kau),音近日文發音的「高雄」(Taka-o),且臺灣總督府官方覺得其名不雅,故改名「高雄」。
一說:明鄭成功,入台。攜兩幼虎,抵台後兩虎往南北竄逃。一至高雄被圍剿,古台人未識虎,稱作「打狗」,另一逃抵民雄亦慘遭毒手,稱「打貓」。
「領事館」又跟「大使館」有什麼差別?兩者處理的事務差不多。不過大使館只有一個,通常在異國的首都。領事館就像分公司,不在首都,不過到處可以設立,台灣就設立了「淡水」、「安平」、「打狗」三個英國領事館。
「英國」為什麼可以在台灣設立三個領事館?那就是不爭氣的清朝政府,打架輸了外國人。在1858、1860簽定的天津、北京條約。被迫開放了通商口岸。
足跡:
打狗港設置海關,正式開港,英領事館自淡水遷至打狗,七月英國副領事史溫侯(R. Swinhoe)向甸德洋行(Dent & Co.)租用打狗港內的廢船「三葉號」(Ternate),作為打狗副領事館。
打狗副領事館升格為領事館,改租旗後華人房舍為館舍。同年8月:天利洋行(Macphail & Co.)於旗後碼頭邊建造完成一座兩層樓的洋行建築物。
英國新任領事賈祿向天利洋行承租位於旗後的洋行建築物五年,作為打狗領事館館舍。數週後天利洋行破產,洋行建築物拍賣給怡記洋行,租約未受影響。
英國政府永久承租取得哨船頭碼頭邊與海關相鄰的一塊土地,擬規劃興建打狗領事館。英國政府與海關並在土地交界處各樹立下石界碑,其中兩塊界碑今日(2008年)仍在原地,就在今海關宿舍這一邊圍牆的盡頭。一為「VR大英國地界1876」;一為「台灣關地界」。
英國政府正式取得哨船頭山丘上兩塊相連的土地,擬規劃興建英國領事官邸。此兩塊土地也與山丘下的領事館預定地相連。1877年底,英國政府開始動工興建打狗領事館及領事官邸。
英國政府於哨船頭碼頭邊建造完成打狗英國領事館,於山丘上建造完成領事官邸,兩者之間並建有石階相通。
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
1925年:英國將領事建物群售予日本政府。
1932年:日本政府將英國領事館改作為水產試驗所,英國領事官邸改作海洋觀測所。
1945年:
日治時期結束,舊英國領事建物群歸中國政府所有,領事館仍作為水產試驗所,領事官邸充用為氣象測候所。
1973年:氣象測候所遷至前鎮漁港後,領事官邸因而棄置無人管理。
1976年:水產試驗所遷移,領事館改作為水產試驗所員工宿舍。
1977年:領事官邸遭中度颱風賽洛瑪的嚴重破瓌,屋頂全毀。
1983年:台灣文建會評定「打狗領事館」(實為官邸)為稀有古蹟。
1985年:開始動工修復山丘上的領事官邸。
1986年10月:領事官邸完成修復並闢為高雄史蹟文物陳列館。
1987年:
台灣內政部公告打狗領事官邸建築物為二級古蹟,並正式訂名為「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實為官邸)。
1999年4月22日:高雄市政府將往昔哨船街通往領事官邸之唯一古道併入領事館範圍,並列為古蹟。
2003年: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公開徵選優良廠家整修打狗英國領事官邸,並在修復後繼續經營管理。並由高雄漢王洲際飯店取得整修營運權。
2004年9月:領事官邸重新開幕。並獲建築界「園冶獎都市景觀」第一名。
2004年:水產試驗所員工遷離,領事館建物無人使用。
2005年:高雄市政府公告「舊水產試驗所」(英國領事館)為市定古蹟。
2009年7月: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將哨船頭山丘上,數十年來被誤認為是「打狗英國領事館」的洋樓,正名為「打狗英國領事官邸」。山丘下碼頭邊的舊水產試驗所建築物,正名為「打狗英國領事館」。
景觀特色:
領事館官邸基地高度離水面約30公尺、東側、西側及南側皆臨陡峭的懸崖,北側連接鼓山。北面坐北朝南,形成背面靠山、三面環水之形勢,正南對岸為旗津山,與山上的燈塔遙遙對峙,共同扼守高雄港口,形勢險要。就視野而言,東可俯瞰高雄港,西可遠眺臺灣海峽,景觀優美。在此可飽覽西子灣風情、第一港口夕陽與港都美景。
建築特色:打狗英國領事館成功的結合西方設計與東方巧藝之建築。採用歐洲新文藝復興風格、以維多利亞式時代之洋樓造型,(簡言之,就是殖民時期熱帶風格)。其主要建築物材料、紅磚、花崗石、三合土、咾咕石、木材樑架等。其中紅磚、花崗石均來自中國大陸廈門,工匠亦同、三合土:主要為赤糖汁、糯米漿及石灰、(石灰在當時一般有兩種材料石灰石及牡蠣殼)。
- 打棟洋樓台基:依地型配合建造,南面是正面,外觀一樓,中央是入口,入口頂上採用羅馬式的半圓拱圈,半圓拱頂富有韻律之美,左右完全對稱、穩定、和諧、講究對稱均勻。
- 外觀結構:迴廊走道地板鋪設正方紅磚、南正門入口以【入】造型、表示歡迎各位貴賓入內參訪,東迴廊走道及樓下走道以六角龜型紅磚塊鋪路,表示久久長長。
- 迴廊磚柱:以方柱、併柱、轉角柱、磚柱上方以兩片磚作出柱節及拱基,拱基作凹凸不平齒狀。迴廊外觀、大拱圈、小拱圈、左右對稱,小拱圈上外表面兩個凹型小圓圈是維多利亞時期之代表作、除裝飾外尚且發揮結構力學之作用、增加結構之穩定與安定感。
- 竹節狀落水管:清末洋樓的建築特色,作為排水之用,至今仍使用中。
總言之,目前西子灣上附庸風雅喝著咖啡望海景的領事館官邸,為近年複刻的古蹟。目前作為古蹟文物陳列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