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12/05 22:20:38瀏覽1334|回應4|推薦23 | |
上海高樓大廈蓋的又高又快, 多數帶著暴發戶的氣質, 看多了總覺得累. 不是我心裡的上海! 而我心裡的上海, 其實是很扭曲的. 咖啡色的, 遙遠的近代. 人與人之間帶著過多世故, 真真假假. 服飾華貴的出入西式洋房, 沒有顏色的人聚居在擁擠的公寓, 算計著哪天可以翻身. 女人的形象鮮明, 穿旗袍特別挑動人, 或煙視媚行紅塵中, 或冰雪聰明太過清澈而顯得無望, 或能幹利落可撐半邊天. 男人, 反而在燈紅酒綠裡被模糊掉了. 只剩下杜月笙的形象, 邪惡混著善行, 手握權勢金錢, 嘴裡附庸風雅. 尋找心裡的上海, 其實只是滿足閱讀張愛玲後, 留在身上的毒罷了 . 走進多倫路, 一棟石磚的建築直挺挺的站在街角, 沒有花園. 上面有塊銅牌釘著"歷史建築" . 這是孔祥熙的故居 ( 滬上三居之一 ). 一如多數1920年代的建築, 它也是新古典主義的產物, 石柱, 拱門和外牆精細的浮雕. 當年的氣派依然可見! 門上用膠帶貼著一張公告, 因為內有住戶謝絕參觀. 依書上的說法, 解放以後, 它變成大雜院了. 曾經一手握著中國經濟的屋主 對照 共產主義下的當家們 眼前的歷史透著冷冷的荒謬, 任何情緒都顯著小家子氣的多餘 . 多倫路的地顯然經過一番整修, 是石頭地, 走起來有一種溫潤的感覺. 沿著多倫路的老房子十分精采. 三層樓, 一樓幾乎全數改裝成店面, 樓上顯然是住家. 各家各戶由著自身需要或釘木板鐵架支撐冷氣機, 或伸出一支長長的鐵棍晾曬衣物棉被 . 一樓做買賣的以古董, 文房四寶, 石頭 ( 印章 ) 或是有中國風味的小東西為大宗. 在一家透著霉味的店裡看到一張海報, 是蔣委員長的抗日文宣 . 老太太開價六千人民幣. 我很確定她並不以為我是行家. 可是... 我的臉上寫著瘋子嗎? 我無法解讀這種複雜精細的開價姿態. "謝謝. 再見." 走到斜對面, 買了兩個包包, 北京設計師的自創品牌. 很滿意!
路的尾端通往魯迅故居. 由於天黑了, 沒找著. 我不知道原來的多倫路和現在有什麼不同? 它會不會在進步的驅使下變成另一個"新天地"? 還是可以把當年的風情, 停格在一條短短的路上? 走出多倫路, 五顏六色的霓虹燈, 車水馬龍的灰塵, 人來人往的喧嘩, 自四面八方湧來. 迅速坐進計程車, 去吃大閘蟹吧!!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