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3/09/14 10:48:58瀏覽161|回應0|推薦3 | |
2013.9.14.
這是中國人的教育方式,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是對於一些不足的地方一提再提,對於好的地
方可能就覺得是應該的,舉個例子:當孩子考試考了個96分,父母一定會將焦點放在那個未能
得到的4分上,至於那個96分好像本就是該屬於妳的,也許這個分數在班上已經是很難得了,
但是父母對於這4分卻相當的在意,甚至隔了一年半載都還在提。
這種結果造成的就是孩子壓力過大,心情永遠無法開朗,一種就是自暴自棄、自己放棄自己;
一種就是為反對而反對,判逆的作法讓父母頭痛不已;我們也是中國人、也是為人父為人母,
似乎這種作法也與我們如影隨形,但是到了國外因為孩子的課業與老師多次溝通,老師的回答
就像問賣瓜的「瓜甜不甜」一樣,總認為孩子很棒不需要擔心,所以每個孩子都很快樂也自我
感覺良好,這種作法也讓我們心急不已但又使不上力。
經過在三個國家求學的經驗,我也體會出一種與孩子討論這種問題的技巧,當然我們希望她好
能更好,當然她覺得她今天會處於這種情況也是因為自己已夠努力了。所以我現在只問她說,
妳覺得自己是否已盡力了,如果真是盡力了那就好了,萬一妳覺得妳自己還有成長的空間或是
有超越同學的機會,只是自己沒有再加把勁,如果是這樣,就一定要爭回來;萬一認為我再拼
也就是這樣了,那就好了,這種狀況我也要學習接受。
所以我們能夠平安相處下去,不過我有時還是不死心,總會用一些例子去鼓勵她,因為她也是
中國人、也有那種謙虛的「美德」,但是身處在美國,那個地方的教育是要求自己要懂得去
推銷自己,反正會不會不是重點,關鍵是要先強到那個位置,要學也是要等到踏進了門後再
學也不遲,這點中國人就相當吃虧,所以我告訴女兒說起碼要把握一個原則「積極的去試」
「妳沒試怎知道妳沒機會」,只要有機會就去把握,否則永遠都處於事後後悔是無益的。
至於內人大概仍處於正統中國人的階段,所以還是常會用負面表列去關心女兒,因此我又要
去扮演「白臉」,深怕造成我們家兩個女人的戰爭,總是希望女兒不要繃的太緊,讓自己隨
時保持彈性,起碼讓她仍保有「先蹲後跳」機會,千萬不要彈性疲乏那就一點機會都沒有
了。
所以老外的作法不見得好、老中的作法也非全錯,如何交叉運用就賴各位父母的智慧了。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