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同學都在人生勝利組時
2015/01/26 19:28:36瀏覽78|回應0|推薦13

作者:
Marssi Draw(撰稿)

短期的勝利,就是一輩子的常勝軍?

編按:「人生最大恐懼不是自身無能,而是不敢相信自己竟如此強大!」)試想,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對這一輩子滿意嗎?從小到大,我們的生活不斷被用「數字」來衡量,從小開始的考試成績、就業後的薪資、五子登科達成了幾項,一直到死後的財產,人們總是無止盡地以數字來評斷優劣好壞,少了一些似乎人生就不那麼圓滿。但,我們的人生真能用一連串的數字來衡量嗎?

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 Clayton Christensen 發現畢業五年之後,自己的同學都是人生勝利組,穿著體面、事業有成、擁有讓人羨煞不已的配偶,但過了十年、二十年後,當中卻有許多人已跌落谷底,過著不愉快的生活,有人失去幸福美滿的家庭,以離婚收場,親子關係疏遠;有人為了致富而鋃鐺入獄;還有人的資產不再,負債累累。

這些人在踏出哈佛校門的那一刻,肯定沒料到自己的人生計畫會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也從未將這些事件放在人生目標之列,但他們卻不約而同地為了追求更高的成就,而導致日後過著出乎意料之外的破碎生活。

人生三問

Clayton Christensen 在課堂上教導學生如何運用各種理論來檢視各個企業與國家的興敗,以及評估它們的未來走向。他提出,我們也應該運用同樣的理論來預測自己人生的未來,並且透過三個問題來審視自己的人生:

1.如何知道我的工作生涯可以成功、快樂?

2.如何知道我與配偶、兒女與朋友的關係可以成為快樂的泉源?

3.如何知道我這一生會堅守原則,以免除牢獄之災? *

Clayton Christensen 提出這三個針對人生的重要問題,讓你能在人生啟程之前,設立自己的準則、目標;在人生的旅途中,檢視自己是否背離自我的信仰。並針對三問以自身經歷分享,提出達成目標的建議,幫助大家能了無遺憾地走完人生旅程。

第一步:找到能帶來快樂與成就的職業

在選擇要做哪一份工作的時候,許多人以薪資來衡量何者勝出,但是根據研究顯示,金錢誘因不是創造快樂工作的關鍵因素。

心理學家赫茲伯格提出的動機理論包含了「保健因素」與「動機因素」。「保健因素」指的是能消減工作中不滿的問題,像是薪資、工作環境、穩定度或公司政策。擁有這些要件能降低你對工作的不滿,但無法為你創造熱情。

真正讓你能樂在工作的是「動機因素」,像是從中獲得學習或成就感這樣進一步讓你感受到工作意義的關鍵,而這些激發熱情的動機,會讓你更加投入工作,帶領你邁向成功。

第二步:把人生的資源分配在對的地方

許多人為了功成名就而把資源放在可以快速獲得回饋的事物上,在職場上獲得晉升、加薪這些事業有成的證明,往往是許多人的重心所在,為了能擁有更成功的人生,而將大多數的資源放在工作上。

然而擁有美好的家庭生活是快樂人生不可或缺的一環,對家庭的投資卻需要經過長時間才能看見成果,因而時常被排在優先順位的後方。Clayton Christensen 提到,我們把自己的時間、精力和才華投入在什麼地方,我們的人生就會呈現相同的樣貌。與家人的關係是人們快樂的泉源,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的生命一天天在消逝,把握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將資源放在家人身上,會帶給你更多的快樂。

第三步:謹守原則

一步錯,步步錯是許多犯下重刑者的共通之處,像是政治人物的貪污事件、運動員服用禁藥,或是商人使用劣質食材,這些原來不在人生藍圖中的錯誤,可能因此帶你步入地獄。許多違背原則的人,都是從告訴自己「下不為例」開始。然而當有了第一次之後,第二次、第三次便隨之而來,過去謹守的原則往往會在一次的破例之後,成為永遠無法挽回的事。

Clayton Christensen 說:「百分之百堅守原則,要比百分之九十八來得容易。如果你不越界,個人道德界線的力量將非常強大。」*只要意識到有問題,就應該斷然拒絕,永遠不違背原則,以免牢獄之災降臨。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許多人以賺多少錢來當做衡量人生的尺標,但財富並不能論定一個人的人生好壞。Clayton Christensen 認為透過一生中影響了多少人,讓他們擁有更快樂、更好的生活,是他在生命盡頭時,衡量自己人生的方式。

在生命終了之前,你想用什麼來衡量你的人生?若你還沒有答案,可以試著透過描繪美好的人生圖像,來找出自己衡量人生的尺標。想像你希望擁有什麼樣的人生,構畫出最美好的人生藍圖之後,訂立出自己衡量人生的指標,採取行動,並將人生三問謹記在心,讓時時刻刻都無悔無憾。

(編按:本篇想分享的是「恐懼」,不管是金凱瑞在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講,告訴大家要勇敢跟宇宙祈求。但其實林懷民也分享了一個故事,叫「年輕的另一個名字叫~勇敢」)

*本文內容另參考《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一書,部份文字摘錄自此書。(本文轉載自 TEDXTaipei,歡迎加入facebook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nasujee&aid=20464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