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9/22 04:08:21瀏覽1526|回應6|推薦32 | |
為什麼要研究行星,除了對浩瀚的宇宙有所了解外,尋找另一個地球,甚至用人工創造出人類可居住的行星環境,為人類謀另一個可能的出(生)路,抒解未來地球可能發生的生物滅種危機。 即使還不到滅種狀況,能擴展人類生存的版圖,緩和地球人口過度密集,開創宇宙生活的另一個太空新時代,突破人類發展的極限,長遠來說,是人類一項重要任務與願景。 水星:八大行星中,距太陽最近,體積最小(跟月亮差不多),温差最大(白天攝氏430度,晚上零下170 度)。它的温差之所以這麼大,是因為太接近太陽,在太陽照得到的地方温度非常高;太陽照不到的地方,則因水星幾乎沒有大氣層,熱量不易傳導,而致溫度非常低。 水星是太陽系中公轉最快的(88天),自轉也最快的(59天)。其公轉軌道最偏,質量也最輕,沒有衛星(只有水星和金星沒有衛星)。水星的引力佷小,所以幾乎沒有太氣層,以致容易受隕石撞擊,造成許多凹凹凸凸的隕石坑。 地表有著環形山、大平原、盆地、輻射紋、斷崖(陡直的峭壁)。到處可見高低相差好幾公里的斷崖(稱為皺脊)。沒有空氣,也沒有水。水星的兩極,有部分環型山的結構,因為整年都不會受到日照的影響,人類有機會利用那邊的冰,以及人工的保溫裝置,製造人造的移民環境。 水星可能擁有一個很大的鐵核,直徑達水星的2/3至3/4,就像個鐵球。大約由 70% 的金屬和 30% 的矽酸鹽組成,密度為八大行星中最大的。造成水星密度如此高的原因,目前最有力的說法為巨大撞擊說:水星早期曾受到大撞擊,中心的金屬核較快凝固,而外部的岩質物質被吹散了。 金星:距地球最近,公轉週期,半徑、質量、密度、體積,和地球差不多(是地球的姐妹星)。軌道最接近圓形,是太陽系中唯一沒有磁場的行星。金星上也有雷電,曾經記錄到的最大一次閃電持續了15分鐘。雖然金星的自轉很慢(金星的「一天」比金星的「一年」還要長),但由於熱慣性和濃密大氣的對流,均勻的傳遞熱量,晝夜溫差不大。 金星與地球的內部成份與結構很近似,但表面溫度卻有懸殊的差異?主要是金星發生了失控的溫室效應。有很厚的雲層蓋住金星表面(也因此很難看見金星表面的狀況),雲層裡充滿二氧化碳(96%),如溫室效應般(來自太陽的熱穿透雲層進來,卻出不去),把熱全聚集在裡面,使得表面温度可達攝氏465度,到處都是火山熔岩流。 金星濃厚的雲層,把大部分的陽光都反射回太空,(其熱輻射的反射率大約是60%,可見光的反射率更大)。所以雖然金星比地球距離太陽近,它表面所得到的光照卻比地球少,如果沒有溫室效應,金星表面的溫度就會和地球很接近。 此外,雖然金星距離太陽比水星遠,得到的陽光只有水星的四分之一,也因温室效應,使得金星的表面溫度高於水星。二氧化碳是温室效應的凶手,地球的二氧化碳含量如果不斷地增加,就有可能變成另一個金星。 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距離太陽(恒星)由近而遠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